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泉州市出口鞋类产业及质量状况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鞋类产品一直是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在出口结构中占较大比例。泉州是我国鞋类的重要生产和出口基地,该文对泉州市的出口鞋类产业基本情况、产品出口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企业面临的形势和困难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泉州 出口鞋类 产业发展 质量分析
  鞋类产品一直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在出口结构中占较大比例。据统计,我国鞋类出口量达到世界总出口量的65%左右,出口量和金额居世界第一位,主要的出口市场包括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泉州是我国鞋类的重要生产基地,现将泉州市出口鞋类产业及质量状况分析如下:
  1 泉州市出口鞋类产业状况
  1.1 产业基本情况
  泉州市鞋类产业链完整,产业优势明显,鞋类生产企业及其相关配套的鞋材、皮革、辅料、零配件等企业3000多家,其中出口鞋类企业700多家,主要分布在晋江、南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惠安等地。出口品种较齐全,形成从婴童鞋到成人鞋,从运动鞋、休闲鞋、拖鞋到皮鞋等较完整的产品结构。2011年1-9月出口额超3000万美元的大企业有8家,超过1000万美元的有47家,超500万美元的有125家,其中“特步”、“寰球”、“匹克”3家企业获得国家出口免验资格,占全国出口鞋类免验企业的1/3。晋江产区是泉州市鞋类生产及品牌最集中的地区,获得了“中国鞋都”、“中国体育运动装备基地”等称号,晋江市现有出口鞋类企业550多家,占泉州地区出口鞋类企业的76%,出口货值约占泉州地区出口鞋类总货值的65%。在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据不完全统计,泉州运动品牌约占国内自主品牌市场的半壁江山。
  1.2 产品出口情况
  2010年泉州市出口鞋类产品9.01万批、6.05亿双、29.29亿美元,出口批次、数量和金额分别占福建省的35.4%、25.9%和38.4%,出口金额位居福建省第一。2011年1~9月,泉州出口鞋类达6.51万批、4.49亿双、25.17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分别增长2.76%、1.83%和21.49%。出口产品以休闲运动鞋为主,部分为皮鞋、拖鞋及凉鞋。产品主要出口欧盟、美国、俄罗斯、南美、日本等,其中出口欧盟2.13万批、7.44亿美元,分别占鞋类出口总批次和总金额的32.72%和29.56%;出口美国1.03万批、4.64亿美元,分别占15.82%和18.43%;出口货值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巴拿马。
  出口鞋类批次减少主要是国际市场复苏乏力,加上原辅材料大幅度涨价和企业用工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而金额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成本增加推动出口鞋类单价增长。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直接推动了出口价格的上涨,提高了出口金额的增幅。2011年1-9月泉州出口鞋类单价5.61美元/双,比增19.36%;二是拓展新兴市场带动出口鞋类贸易发展。2011年泉州鞋类在对欧盟和美国等传统市场出口保持增长的同时,对东盟、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也开始增长;三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出口鞋类增长。重点龙头企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扩大自有品牌产品出口;如“特步”在海外开自主品牌专卖店,“匹克”在美国成立了研发和销售中心。
  2 出口鞋类质量状况
  2.1 总体质量水平较稳定
  2011年1~9月,泉州出口鞋类在出口检验中不合格有14批,比2010年同期下降22.3%。特别是在检验检疫部门的把关监管下,泉州出口鞋类中的禁用偶氮染料、邻苯二甲酸盐、镉、铬、镍等有毒有害物质检出率逐年下降,今年1-9月,辖区出口鞋类未检出重金属项目不合格。
  2011年1-9月出口鞋类产品在实验室日常检测中发现机械物理性能不合格18批,不合格检出率为6.38%;游离甲醛超标1批,不合格检出率为0.29%。
  2.2 外观、物理机械项目不合格占比高
  2011年1~9月泉州出口鞋类检验中物理机械项目不合格批次占总不合格批次的78.57%,安全有毒有害物质不合格占总不合格批次的14.29%;其它原因的不合格占总不合格批次的7.14%;造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中小企业对国外技术法规要求了解不全面,生产工艺控制不完善,盲目相信供应商,对劳保鞋材料的安全性能来进行有效检测验证,以及部分中小企业对原材料未进行有效监控测试,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员工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参差不齐等。
  2.3 国外退运时有发生
  2011年1-9月国外退运9批、货值20.69万美元,主要退货原因有为:(1)质量原因:货物到达国外后,存放一段时间后发现部分鞋内里脱胶,导致内里布脱层,影响穿着,买方要求退货。(2)其他原因:一是货物由于外贸公司急于连同其他公司的货物一起发货,在未取得国外客户确认的情况下,将该批货物发出,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国外客户拒绝接受该批货物;二是货物到达目的地后,客户验货时,临时要求将部分凉鞋上的一条织带改短,要求更换部分鞋舌内里标;三是货物经长途运输,气温高加上鞋子仅用塑料袋包装,导致货物到达日本后部分鞋面出现变形;四是部分出口鞋子在销售期间发现部分鞋面出现开胶而引起退货。
  3 当前泉州市出口鞋业面临的形势和困难
  3.1 成本上升压力难以转嫁。泉州市出口鞋类企业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民营企业,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差。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近4%,劳动力成本上升10%~15%,原辅材料价格上涨10%-20%,加上国际市场对出口鞋类质量和环保要求提高,增加了皮革加工和制鞋成本。而泉州鞋类出口大多以美元结算,以贴牌生产加工为主,企业直接与国外客商进行贸易谈判的较少,企业在结算汇率、成交价格等方面缺少话语权,成本上升压力难以转嫁。
  3.2 人力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人力资源短缺使得制鞋业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如今,泉州制鞋业缺乏工人尤其是熟练工人的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了产品质量稳定,还加快制鞋业向中西部转移。部分大、中型鞋类企业受土地、产业工人、高端管理人才和成本上涨等因素制约,已开始转移或考虑转移到湖北、安徽、江西等劳动力富足的地区。
  3.3 出口品牌建设任重道远。泉州市鞋业创造了不少国内的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但出口产品绝大多数还是以“贴牌”为主,自主品牌出口份额不高,品牌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布局以“点”为主,仅设立数量不多的专卖店,没有健全的国际营销网络,品牌影响力有限。泉州市出口鞋业要实现从产品优势到品牌优势的过渡和升级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努力过程。
  3.4 企业应对国外技术壁垒能力有待加强。近年来,国外涉及鞋类产品的技术法规日益增多,如美同《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及欧盟的富马酸二甲酯禁令都对鞋类产品作出了严格的禁限用规定、国外通报召回不合格案例不时发生。由于泉州市出口鞋类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因而企业主动跟踪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能力较弱,如果盲目答应进口商要求而出口,企业却还要承担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责任。
  4 促进泉州市出口鞋类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与企业共同应对新情况和新挑战
  地方政府要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引导企业不断通过技术改造、加大研发力度、参与制定技术标准、打造品牌等方式,增强产品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在打造泉州鞋类产业集群方面加大投入,不断提高泉州鞋类产业的档次水平。同时,对于企业外迁问题要加以重视正确对待,加强沟通,改进服务,大力实施“回归工程”,积极创造载体容纳企业,优化环境吸引企业,政策扶持优待企业,努力营造一个让企业留下来、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4.2 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规范行业出口行为,提高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鞋业商(协)会应及时收集反映企业的问题和要求,协调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加强与国际行业组织和主要进口商的联系和交流,积极开展有关贸易问题的对策研究,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同时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扩大出口创造公正有利的外部环境。商(协)会还应进一步组织出口企业共同开拓市场,坚决制止有损行业形象的恶性行为。
  4.3 企业应加快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好各项政策,走以质取胜、品牌发展、科技创新之路,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出口鞋类企业应及时调整发展方式,由数量型转向质量效益型,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绕开同质低价恶性竞争的困扰;加大产品开发投入,大胆使用新型材料,强力打造自主品牌,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档次;及时关注主要贸易国的技术措施和对华新政策,未雨绸缪,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将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坚持市场多元化,化解市场风险,在深挖原有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新兴市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0224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