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近年来,随着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注重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产业经济回报率高,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但绿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理念不成熟,高端品牌匮乏,缺少政策支撑。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的绿色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集聚步伐日益加快,但在产业结构、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方面有待改善。扬州市应加快深化产业升级,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科技创新,加大政策扶持,以促进区域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江苏省扬州;绿色产业;节能环保;发展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B
  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产业关系到经济结构转型的速度和未来新技术产业提升的层次。在我国,绿色产业主要指促进绿色生产和发展绿色食品的行动,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发展和壮大那些能够有助于减少负面环境影响、提供环境友好产品、服务和设备的产业,使得绿色新兴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就业创造的贡献不断提高。具体来说,绿色产业包括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农业、现代服务业。
  一、绿色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绿色产业是绿色增长背景下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培育并发展壮大绿色新兴产业,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推动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一)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
  发展绿色产业是在追求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同时采取措施防止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是一种强调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这样的发展模式能使利用更清洁的增长来源的计划最大化,从而实现更环保的可持续增长。
  (二)经济回报收益高于传统产业
  绿色产业强调的是以环境项目的投资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绿色产业的经济回报是以利润的形式实现。联合国的研究表明,在未来生态经济政策导向背景下,投资于自然保护领导领域或所谓生态基础设施等新兴领域的经济回报和劳动就业的收益要远远高于传统的汽车制造、钢铁、信息等传统部门或产业。
  二、绿色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作为新兴产业,绿色产业发展虽然已在部分地区初见成效,传统产业也在积极探索转型通道,但由于对原有发展模式产生冲击,又无道可循,目前绿色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一)绿色产业发展理念不成熟
  在经济发展中,受制于“低、小、散”的产业结构,江苏省扬州市过去一直是走劳动力密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对土地、资源、劳动力等要素依赖较大。特钢、船舶制造等传统行业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多、排放污染多,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到有效落实,以服务业为主的新兴业态发展较迅速,经济转型有了一定的成果。但绿色发展的理念还未深入渗透,重发展、轻保护的问题较突出,绿色转型进程较慢。
  (二)绿色产业高端品牌较缺乏
  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为例,主导绿色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主要集中在真武镇、小纪镇、武坚镇、樊川镇、丁伙镇相关区域。2013年,江都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共有企业近1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30家,实现产值近108亿元,利税近10亿元。环保特色产业集群的主导园区2014年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开票销售9.5亿元,约占工业经济总量的41%,近3年年均增长15%。但目前节能环保企业多数为中小型企业,资本金过亿元的不到10家,大多只能提供单一技术的环保改造服务,与国际大公司所提供的总体解决方案服务模式相比,还处于低端层次。总的来说,缺少集研发、设计、工程总承包、设备制造、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关键技术与装备也存在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
  (三)绿色产业政策支撑不足够
  目前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不能完全满足区域实施绿色产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对于领导干部,缺乏绿色发展和节能减排指标的硬性考核;对于政策执行过程,程序繁杂,例如补贴政策实施不到位,影响了企业进入绿色产业的积极性,政策实施较滞后。
  三、绿色产业发展实例分析
  为获取地区绿色产业发展的实际数据,笔者采用重点调查的方法,在扬州市江都区区域内,对绿色产业集聚区之一节能环保机械产业集聚区进行了调查,以期获得有效的发展借鉴经验。目前江都区节能环保机械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有了一定的发展,集聚区内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集聚步伐日益加快,但是,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企业多而不强;产品的多样化、大型化、标准化程度低;公司集团化、国际化、规范化进展缓慢;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还未完全形成;缺乏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
  (一)问题
  1.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虽然集聚区内节能环保企业数量较多,但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企业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同类企业拼市场、打价格战,对外竞争力受到影响,尚未在全国同类行业中形成主导性的市场同盟。
  2.管理模式有待升级
  受家族管理模式的限制,不少节能环保企业很难改变现有的组织治理结构,制定战略性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少数企业缺乏有效创新的机制,产学研结合层次不高,高尖端人才比较匮乏,企业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3.服务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节能环保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未能形成多元化的保障机制,企业做大做强缺乏资金支撑。同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服务环境、服务项目、服务手段还有待完善。
  针对集聚区内绿色产业发展的现状,为逐步突破区域范围,发挥更广的辐射作用,集聚区进行了调整,形成了以企业发展为根本,科技创新为动力,平台建设为支撑的跨越式发展模式。具体措施包括:
  (二)措施
  1.扶持企业做强
  发展是第一要务,积极培育拥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引领作用强的龙头骨干企业。鼓励企业突破家族管理的瓶颈,通过治理结构调整增强企业竞争力。对环保特色产业的龙头项目、关键技术在引进、开发阶段,由政府协调项目资金,达产见效后,给予当年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50%奖励;实施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培育”三大计划,对企业进行鼓励扶持,对企业购置先进设备、正常投产使用后,给予不超过5%的财政专项补助,不断增强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对地方经济的贡献。   2.引导自主创新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内在动力,加快环保机械产业集聚示范区的发展速度,关键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集聚区以龙头企业筹建“博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为契机,大力拓展创新渠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增强品牌效应。
  3.加快产业集聚
  引导和鼓励企业大规模开展技术改造,大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扩大环保特色产业规模。坚持以“招大、送优、引强”为主攻方向,鼓励本地重点企业拿出优质资源、优势产品,通过资产重组、股东置换、上市等多种形式,主动与世界500强、国企央企全方位的合作,形成市场联盟,促进产业扩张。
  4.推动平台建设
  以工业集中区、环保特色产业园为核心,加大道路、电力、给排水、物流、仓储、技术研发中心、绿化等硬环境建设;加强专项资金、创业扶持、投资融资、人才培训、市场营销服务等软环境建设,为节能环保机械特色产业集群经济集约、节约、集群发展发挥有效作用。
  四、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措施
  以实例为借鉴,绿色产业的发展应走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道路。要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投资和信贷,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一)深化产业升级
  产业结构对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都有重要影响。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以减物质化和非物质化为基本原则,逐渐降低简单劳动产业所占比重,发挥区域创新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大绿色产业的经济比重。
  (二)推进节能减排
  今后要继续将节能减排作为重要抓手,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节能减排需在结构调整上做文章,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过快增长,以能效、环保、安全、质量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业、产品和工艺技术。严格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避免重化工业的盲目扩张。
  (三)加强科技创新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实现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摒弃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的传统技术,加快开发绿色低碳技术,优化生产工艺。在有色金属、钢铁等行业中,开发新型高效绿色低碳技术,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在节能环保产业中,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横向合作,吸收智力资源促进科技创新,最终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科技支撑体系。
  (四)加大政策扶持
  建立多元化的绿色产业投融资机制,调动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格局。例如,对于节能环保产业,从政府层面,市财政每年投入一定的财政资金设立政府专项扶持、鼓励资金,对节能环保企业给予扶持;政府的科技三项费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其他政府资金向节能环保产业倾斜。从社会层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战略投资人,在国家政策允许条件下,以各种形式设立节能环保装备研发、生产企业。
  综上所述,发展绿色产业,应从区域发展阶段的实情出发,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依靠观念提升、政府投入、机制完善、企业创新,走出区域特色之路。
  [参 考 文 献]
  [1]周宏春.发展绿色产业、加速经济转型[J].环境保护,2010(6)
  [2]张静进,等.江西省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对策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6)
  [3]袁健红,等.绿色产业发展倒逼江苏经济转型升级[J].生态文明,2014(2)
  [4]李博.北京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研究[J].硕士学位论文,2009(5)
  [责任编辑:刘玉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3698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