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故宫珍宝:70年前到伦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2005年11月9日至2006年4月17日,故宫博物院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共同在英国举办“盛世华章展”,展出了故宫珍藏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的458件艺术品,从而在英国掀起了“中国热”。其实,早在1935年,故宫博物院就曾精选文物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当时的展厅也是设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今天,我们根据向斯先生所著《斜阳下的宫殿》一书,将那段故事整理出来――
  
  英国伦敦是国际艺术之都。截至1934年,她已多次举办过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际艺术展览会,每次都十分成功。当时,几位酷爱中国艺术品的人士就想,如果在伦敦举行一次中国艺术展,让世人一睹数千年文明古国中国的艺术品的风采,那一定是件轰动世界的盛事。
  这个“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计划于1935年冬至1936年春天在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行,但他们心里并没有底,于是怀着试一试的心情,向中国驻英大使馆接洽此事,希望中国政府予以全力支持。没想到,国民政府驻英大使馆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答应尽快给予答复,并称赞这是一项十分有益的工作。
  果然,国民政府在抗击日寇侵略的艰难时期,为了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毅然决定全力支持在伦敦举办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并确定由故宫博物院具体负责选取部分宫廷艺术珍品参展。
  激烈争论之后决定:参展
  宫廷文物艺术精品参加伦敦国际艺术展,这一爆炸性新闻立即引起了全社会的哄动。持反对意见的人干脆认为,在抗日战争如此艰难的阶段,应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全力以赴地投入抗日,根本就不应参加什么国际艺展?选而且,日本的航空母舰、战舰在中国沿海和南部海域横行,一旦有什么意外,谁能负其责?
  持肯定意见的认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是最古老的文化,在世界文明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世界上许多人都不了解中国。这次国际艺展正是一次绝好的机会,可以借机宣扬中国的文明,将中国的艺术和文化,展示给世界。
  但最终,持肯定意见的还是占了多数。
  中国驻英大使郭泰祺随之将中国政府的意见告知举办者,举办者喜出望外,立即确定:此次展出以宫廷艺术精品为主,由中英两国政府联合监督举办,两国元首为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筹委会监理,等等。
  1934年10月,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中国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
  参展艺术珍品
  中国筹备委员会成立以后,立即确立了“参展单位以故宫博物院为主,其他博物院、馆也可选精品参加,私人收藏家也可报名参展”等工作方针。
  故宫博物院对于参加这次国际展览会十分重视,从1934年10月便开始筹备运作这项工作,并确定了五项原则,其中包括“出于安全考虑,也为了消除所有人的担忧,与英国方面接洽,由英国海军军舰负责载运、护送”;“故宫博物院选派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和职员选取艺术精品,自行装箱并全程负责装运、护送、展览陈列和归国工作”;“选取的艺术精品在出国之前全部先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展览一次,大造声势,展览结束回国后再在南京展览一次,以取信于国民,也让国人一睹精品风采”等。当时,为躲避战火、转移文物的点收工作正在上海、北平紧张展开,由于这项工作更为重要,便从北平调出大批专家、学者和职员参加这项工作,积极选取精品,细加审查和鉴定,送交审查委员会复审。
  1935年春天,英方鉴定人员来到中国,与中方代表几度复选、商洽,最后确定了参展艺术珍品共计1022件,其中,故宫博物院所藏宫廷文物精品最丰富,共735件,几乎涵盖古代工艺、艺术品的各个方面,其中书画170件,瓷器352件,玉器60件,铜器60件,珐琅16件,织绣28件,剔红5件,折扇20件,杂件5件。其余依次为中央研究院113件,私人收藏家张乃骥65件,北平图书馆50件,古物陈列所57件,河南省博物馆8件,安徽图书馆4件。
  从吴淞口到伦敦
  英国政府很重视这次中国国际艺展,派综合战力很强的海军舰艇萨福尔克巡洋舰全权代理载运这些中国艺术精品赴英。
  1935年6月6日,故宫博物院将参展的宫廷艺术精品全部装好箱,从上海库房中一件件提出,装运到上海招商局码头,然后在军警的严密警戒下装上萨福尔克巡洋舰中。舰长曼纳斯先生对装上了巡洋舰的一箱箱中国精品文物亲自作了检查。他发现,这些箱子虽然结实,内中的文物也不会发生碰撞,但箱子就这么堆放在舰上显然不合适,有安全隐患,一旦遇上大风浪,舰体倾斜,后果就会不堪没想。舰长建议,用原木板夹住箱子,固定好,再用粗绳严密捆扎结实,密固在舱里,使箱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自行移动和摇晃。中国方面当然同意。文物精品入舱加固以后,舱门加封、上锁,由舰长指定专人掌管钥匙,每天中英双方一同入舱查看。
  经过23天航行,萨福尔克巡洋舰终于顺利地抵达意大利威尼斯。之后,这批参展艺术品从威尼斯改乘火车专列,经过瑞士驶抵法国西岸,然后改乘轮船渡过英吉利海峡,在7月25日由英国英格兰岛的朴次斯军港通过汽车运抵伦敦,送人皇家艺术学院库房。
  四个月展览引起轰动
  1935年9月,英方开始鉴定所有参展艺术品,确定名称、时代、质地、品质等项,写出简要的说明,汇总之后编成展品目录。
  因为此次送展的中国艺术品太多、太杂,经过反复商议,决定选出3080件艺术品参展,其中中国方面送展的艺术品占三分一强,共786项,857件;故宫所送选的展品基本上全部入选。其他是17个国家和个人的收藏,许多展品竟是近代列强掠夺而去的故宫珍藏!
  展览会从1935年11月28日开幕,至1936年3月7日结束,历时近四个月。伦敦各大媒体均作了大量的专门报道,引起了极大轰动。人们大为惊叹中国的艺术品古雅精美、出乎意料。
  艰难的回国之路
  展览会闭幕后,中国参展艺术精品陆续装入80只特制的铁箱中。去伦敦时由英国海军巡洋舰一路护送,但回国时,被告知没有军舰护送。展览筹委会只好租用美国邮轮蓝普拉号装运,由英国海军军舰分段护送。4月9日,满载艺术品的邮轮驶出英国伦敦乔治五世港,踏上了回国之路。
  14日,邮轮行至直布罗陀海峡时抛锚休息,一夜之间,竟被狂风吹至游沙之中搁浅,一时间海天茫茫,人们忧上心头,诚恐船沉宝失之灾降临。所幸英国护航海军舰只赶到后,花费许多力气,才将其渐渐拖入深海,免除了一场无法向国人交待的危难。
  中国艺术精品到伦敦参展,反对的声浪一直没有平息过,流传得最吓人也是令人惊恐和愤怒的传闻是:展示是名目,是借口,实际上是卖到外国?选直布罗陀海峡意外的一幕,被许多媒体从不同侧面宣传报导以后,更引起了国内的一片恐慌。直接参与此次展览、后先行回国的那志良先生这样描述:
  “在船上押运的人,并未感到事态有什么严重。但这个消息,经一位法国记者报导出来,加以渲染,国内负责人员便急得不得了,打了几个电报去追问。报纸上把这个消息一披露,谣言也跟着起来,说这些古物,本来就是抵押借款的,船的搁浅,是玩的把戏,为什么别的船不搁浅,单单运古物的船搁浅呢?芽幸而不久有电报来,说船已脱险,继续航行,谣言才告平息。”
  中国参展的1022件艺术品顺利运回首都南京,丝毫无损。
  1937年6月1日,按照事先的约定,在南京考试院明志楼,搞了一次伦敦参展艺术品展览,历时三个星期,观众反响强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44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