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漫画创作课堂的分组项目制教学方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由于当前漫画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创作流程的团队化,业内发展对高校漫画创作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分组项目制教学成为必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团队化创作流程,更便于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将特定细分技术切实提高到一定水准,同时结课作业的质量也将有质的提升。
  关键词:数字化;漫画教学;项目制
  1 漫画创作课堂的分组项目制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与目标
  随着手机、平板等数字阅读终端的普及,漫画的主要阅读媒介已经从纸媒转为各种数码设备,主流的漫画表现形式也已从页漫转变为条漫和微漫画。而这些适用于数字终端的漫画形式的分镜、叙事、作画乃至分发方式、分发频率,都和传统纸媒漫画有着明显差异。[1]这些变化对漫画创作课程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外,在过去的漫画创作理论课程中,老师虽然对漫画所涉及的知识点做了全面覆盖,但必须面对的现状却是,课程结束时,能够完成一部有一定质量和完成度作品的学生凤毛麟角。由于漫画相关的编剧、分格、分镜、作画等知识各自都是一套完整体系,试图几十课时内将全部内容灌输给学生,结果只能是所有知识点都被一笔带过,难以支撑实操。对于绝大多数缺少足够阅读量和创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几十课时就要其具备主笔的能力,本身就是很不现实的。而对于基础水平较好的学生,有限的课时周期也大大限制了结课作品的完整度与质量。这些情况对漫画创作课程的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组项目制教学较为完美地解决了上述两方面的问题。
  2 分组项目制教学的展开方式
  大大缩减面对全班的通识讲述,仅限于第一次课对条漫、微漫画的作画规格,作画流程,团队分工合作方式的基本介绍,取消关于分镜、作画方法、软件操作等方面知识的讲述,改为发布相关学习材料课后自修,以节省课内时间。
  根据各个学生的基础能力、擅长方向进行合理分组,以三到四人一组为佳,这样既能有效分担一部作品的工作量,也能避免组内部分同学动手机会或分工技术含量过低的问题。
  作业命题方面,不再拘泥于老师拟定的形式主题,由各组学生根据本组成员优势讨论提案,由老师审核通过后,分组工作并展开指导。教师在每次课项目检查时,总结各组常规问题公开答疑,对于各组内的具体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修改。
  整个工作流程与人员配备与业内规范对接,老师相当于总监督,保障各创作小组工作的质量、效率,同时负责解决技术相关的各种问题;各组主笔即为组长,对作品的剧情、叙事、作画等问题负责。
  3 分组项目制漫画创作课程的优势
  当前商业漫画生产已经呈现工业化趋势,制作规范,流程逐渐形成定势,过去一两人小团队作业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更新频率。因此,学生的任何一到两项漫画创作相关技能达到业内要求标准,即可成功入职。而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是分组制的长处,每个学生都可以集中精力突破自己的特定技能,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强行让学生过掉每个知识点,却不能将任何一项做到有竞争力。
  另外,项目制使学生从课程开始即进入实操作业,工作需求驱动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由过去的被动变为主动,知识掌握的效率大为提高。同时,以业内通行的分工方式、更新频率制订的工作流程,也让学生切实体验了合作中各流程节点的交接方式,配合难点,为将来的实际工作积累了经验。
  4 不同指标系统下的学生成绩评定
  在一个项目组中,各分工职责在项目中的地位权重各有不同,公平合理的对每个学生进行成绩评定非常重要。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会极大影响学生合作的协调性和动手积极性。
  首先,对每個作品的评价细分为叙事,作画,色彩与后期以及流程整合四个模块,各模块独立评价,主笔职责相关叙事、作画、整合;勾线职责相关作画;上色职责相关色彩与后期。其中,勾线与上色地位相同,基准分值一致。各组主笔有加分加权,但同时,也要对流程整合最终效果负责,如作品场景细节、色彩气氛虽精美,却未能较好地服务于叙事,这样的整合问题要对主笔减分。
  5 结语
  以往旧教学模式下脱离实际的问题,只注重理论和技术的传授,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学生自我主动性的培养。[2]而分组项目式教学使学生真正融入符合行业规范的项目实践中去,在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大改善了这一状况。从结果上看,所有学生都能够更有效率的将漫画相关的特定能力提升到一定水准,结课作业整体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丁理华.论阅读终端屏幕化对漫画表现形式的影响[J].装饰,2018(11):100-103.
  [2] 赵晶晶.漫画创作课程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5(17):2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18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