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预习策略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兴趣的引导下,通过多种举措并用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预习兴趣。此时,语文教师要针对不同文本的内容及其特点,对课前预习进行有效的技巧指导,从而提高有效课前预习的效率。而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要养成勤查善问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有效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礼记》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做好课前预习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师要教给小学生科学合理的预习方法,才是有效提高其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因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兴趣的引导下,通过多种举措并用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预习兴趣。此时,语文教师要针对不同文本的内容及其特点,进而对课前预习进行有效的技巧指导,从而有效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小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要养成勤查善问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在教师的检查和督促下,使得小学生能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动力,从而有效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一、兴趣引导多管齐下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才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我们语文的课前预习也是如此。当小学生对其所要阅读和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以后,学习就成为一种寻找快乐的过程,进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的知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有其各自的特点,而要激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去预习课文,则需要教师结合教材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和预习的兴趣,从而使得语文课前预习能够落到实处。借此,笔者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与之相应的预习要求,从而满足其学习需求,使得课前预习更具有针对性,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诸如低段和中段小学生的课前预习,要侧重于对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文本的阅读上,由于这一时期的小学生自控力不强,可要求在家长的督促和辅助下完成课文预习任务。比如,当小学生写完了生字词,家长可以对孩子所写的生字进行“择优圈红”,借此表扬和鼓励孩子认真书写。还可以将自己所预习的课文内容读给家长听,并请求家长对自己的朗读和预习进行签名评分,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教师在课堂上再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书写小能手”“阅读小能手”“预习小能手”等称号的评选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激发全体学生的预习兴趣。而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眉批和旁批的形式,将其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或疑问进行批注,从而向家长或老师发起“挑战”,有利于加深其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养成记录预习收获的良好学习习惯。
  此外,中、高段的小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文本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课下借助网络查找相关资料,进而弥补小学生在认知和阅历上的不足。诸如要学习《观潮》一课时,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文本中有关潮水来临时的描写难以理解,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提前在网上观看潮水上涨的视频片段,进而理解文本中有关语句的描写。而在预习 《鲸》这一课时,对文本中的有关鲸的知识性说明,学生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来丰富自己对鲸的了解,观看鲸的图片,进而了解其不同的种类和生活习性等,都能极大地调动小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意识到网络资源是为了使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更加的便捷。
  二、技巧指导提高效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教学要重视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有效的课前预习则很好地促成这一教学导向的落实。小学生由于人生阅历的限制,使得其生活体验相对匮乏,因而使得学生在自主阅读文本及理解文本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对小学生进行细心的技巧指导,从而使得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诵读技巧和预习方法,从而提高其对文本的预习效果。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通过变换不同的语调和语速来理解文本语句,学会运用合理的停顿和断句,进而来分析和解读长句的语意,以有效把握句中的重点和情感表达。
  例如,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学生需要在课前进行自主诵读,预习诗歌,把握其大意,教师就需要提前教给学生有关古典诗歌的诵读要求,便于学生能够有效开展自主诵读诗歌和预习诗歌的内容。比如让学生课前预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在学习前面《夜书所见》时所学到的诵读技巧和预习方法,进而有效将其运用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既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学以致用,也能更好地把握诵读诗歌的规律。学生通过对比就会发现这两首诗都是七言古诗,在诵读的过程中,都可以读成“二二三”节拍,当学生熟读以后,会发现还可以再细化为“二二一二”节拍,这样一来诵读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然后学生再结合在学习《夜书所见》时,教师所强调的关键字眼如标题中的“夜”“书”“所见”中都可以得出解读诗歌的关键信息,借此来解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题中所蕴含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文本注释和诗歌内容来了解诗歌大意,并对其中的关键字词用笔标上记号,多读细品就能体味诗歌的丰富内涵。而当学生掌握了有关自主阅读的技巧和预习方法以后,便能学以致用,熟能生巧,在语文的课前预习中做到举一反三,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三、勤查善问养成习惯
  明代教育家陈献章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中可见,质疑对人类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环节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等待教师来解决。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生字词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查阅工具书,进而读准字音,掌握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因而,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小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自主学习习惯,对于文本中的相关知识点和资料背景,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查找与课文有关的信息,使得学生能够从中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而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小学生养成质疑的学习意识,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提出问题,进而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例如,笔者在教学《伯牙绝弦》一课前的预习环节,就安排学生在课前自主查阅伯牙和钟子期两人的相关事迹,从而更详细地了解这一典故的由来。而学生在预习文本的过程中,可以对标题进行提问:“绝弦”是什么意思?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这个标题有什么样的寓意?以此作为标题,对表达文本的主旨又有什么作用?当在课前预习中能够对标题这一细节点进行质疑,进而提出上述问题,足以说明学生对文本的预习很充分,同时学生能够提出这些问题,并对其进行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其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正是因为有了疑问,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不断进取,从而有效提高其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
  四、预习反馈有的放矢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使得学生的预习能够更高效和更规范,还需要教师注重对课前预习的反馈,从而加大检查力度。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还不成熟,如果脱离了教师对预习环节的检查,长期下来,就会产生懈怠心理,不仅使得预习环节难以落到实处,还会使得部分小学生养成不好的学习风气。因而,教师必须要重视对预习环节的检查和落实,同时,通过检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无形的督促,还能发现学生在预习环节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学情,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能够更好地有的放矢,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具针对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因而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长期坚持和努力,进而将课内指导和课前预习有机结合,才能使得小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使得小学語文的阅读教学能够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孙明英.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预习策略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3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