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才激励机制对决策者风险偏好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决策必然伴随着风险,做出不同的决定意味着将要承担不同的风险。决策者风险偏好是对风险所持的态度和面对风险所做出的不同选择。深入研究决策者的风险偏好,极其影响因素对经营者正确做出决策,提高经验决策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管理学理论普遍认为,激励机制对决策者的风险偏好具有重要影响,探究其中的影响因子,以对企业经验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目前,就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决策者个体特征上,在这一块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对外部环境影响的研究上还比较薄弱,在很多方面甚至还是空白,本文主要集中研究外部环境中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对风险偏好的影响,进行粗浅的尝试和理论探讨。
   关键词:激励机制;决策者;风险偏好
   决策必然伴随着风险,做出不同的决定意味着将要承担不同的风险。决策者风险偏好是对风险所持的态度和面对风险所做出的不同选择。深入研究决策者的风险偏好,极其影响因素对经营者正确做出决策,提高经验决策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管理学理论普遍认为,激励机制对决策者的风险偏好具有重要影响,探究其中的影响因子,以对企业经验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一、几个基本问题的理论概述
   在进行论述之前,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基本的概念,那就是什么是激励机制,什么是风险偏好,这是本文进行论述的基础和前提。了解清楚了这些基本概念和理论问题,我们才能进入这块领地。
   (一)什么是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就是应用经济的、精神的、行政的各种手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工作潜能的一系列方法和制度。激励机制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这里主要从时间长短的角度进行分类,根据其内容来分,主要有精神激励、薪酬激励、机会激励。
   精神激励主要是运用表扬、鼓励、精神奖励等手段,对经营者进行激励。通过运用表扬、鼓励、奖励等手段,让受激励人员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心甘情愿地为组织目标去努力和奋斗。薪酬激励主要是运用经济的手段,通过高额的薪酬待遇、通过丰厚的物质回报让受激励者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从而产生行为动机。目前薪酬制度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月薪制,二是年薪制,三是日薪制。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很多时候往往是产生保健作用,而激励作用并不是很明显。机会激励是更高层次的激励手段。机会激励主要是为受激励者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提供展现自己的平台,可能在这里物质待遇并不一定很好,但是确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能力素质能得到较快的锻炼和提高。这就是很多人宁愿放弃大企业丰厚的物质待遇,选择到一些小企业里去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许我每个企业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激励的制度,激励的措施,但是可能并不一定就适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企业现在面临的一个很多的问题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激励方式,形成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一套激励机制,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什么是风险偏好
   风险偏好,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管理者、决策者对待风险的一种态度,对待风险后果的一种倾向性。风险偏好一词本身并不含感情色彩,并不是褒义词,也不是贬义词。风险偏好有三种主要形态,一是风险规避型,二是风险偏好型,三是风险适度型。这三种形态本身也没有优劣之分,并不是风险偏好型就一定不好,也并不是说风险适度型就一定好,没有一个具体的评价标准,主要看企业决策的实际情况,重点看决策后的效果。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风险偏好,最终落脚点都会回到决策的效果上来,最终都要通过企业是否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实现了企业的发展来衡量。
   风险规避型主要是指对待风险的态度比较消极,害怕面对和承担风险,当风险和收益成正比的时候,在决策选择时往往会选择风险较小的行为。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风险规避型在面临决策选择时,宁愿不做也不愿冒风险。这种决策者相对比较保守,往往可以避免较大的失误,能够保持企业的平稳发展,但是现实生活中,企业发展往往是机会和风险并存的,很多时候是要想取得多大的收益,就得承担多大的风险,由于过于保守,很容易失去各种发展机会。害怕失去,也许你失去得更多。当然风险规避并不是坐以待毙,只是寻求发展中的一种路径和方式选择,最终目的也一样是为了企业的利益和发展。
   风险偏好型主要是指对待风险态度比较积极,通常表现为主动追求风险,崇尚高风险高收益。在面临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情况下,往往会选择风险较大的目标,做出高风险决策。风险偏好型的决策者,往往具有开拓精神,敢于冒险,敢于挑战,敢于在高风险中把握机会,这样的决策者往往能够为企业的发展争取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往往能够带领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但是由于承担的风险较大,经常使企业处于高风险高压力之中,往往一着不慎可能就是满盘都输,可能因为一个不正确的决策导致企业破产。风险适度型是介于风险规避型和风险偏好型中间,面临风险时,既不是刻意回避风险,也不是主动追求风险,他们会根据情况需要,适度选择承担的风险,做出相应的决策。这是一种比较中庸的做法,中和了风险规避型和风险偏好型的优点,同时也兼具两者的缺点和不足。
   风险偏好到底受什么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主要包含两类:一是个体行为特征,二是外部环境因素。个体行为特征主要包含性别、性格特征、年龄、知识背景等因素。通常情况下,男性比女性更偏向于喜欢风险偏好型;性格比较柔弱的可能比较偏向于风险规避型,从年龄上来说,年龄比较大的可能更多地偏向于风险规避型,较年轻的可能更多地偏向于风险偏好型;从知识层次上来说,对某一领域比较熟悉,知識比较渊博,可能比较偏好与风险偏好型,而知识比较薄弱,对某一领域缺乏了解的决策者,可能会偏向于风险规避型。外部环境上,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一是报酬因素,主要是经营决策者在企业经营中所能获得的报酬。二是经济活动领域的因素。主要是企业经营的外部市场环境,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等等因素。三是团队影响因素。主要是团队的相互支持、信任程度,团结协作的程度。    目前,就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决策者个体特征上,在这一块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对外部环境影响的研究上还比较薄弱,在很多方面甚至还是空白,本文主要集中研究外部环境中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对风险偏好的影响,进行粗浅的尝试和理论探讨。
   二、人才激励机制对决策者风险偏好的主要影响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人才激励机制,我们国家也有自己的激励机制,也是通过一整套激励机制来调节着市场的运行,使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激励对风险偏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决策者的市场活力、自我定位、职业规划从而对风险偏好形成影响。
   (一)人才激励机制影响决策者的自我定位
   决策者的自我定位,就是决策者自己认为自己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参与到企业经营决策中来。自我定位是企业经营决策者做出决策,进行经营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人才激励机制对决策者的自我定位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激励制度会让企业经营者产生不同的心里感受,从而形成不同的自我定位。如果一个企业注重对人才进行激励,企业员工和经营者则会感受到企业的温暖,能够看到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发展的前景,这样才会以主人翁的状态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经营决策中来,才会为企业积极建言献言,出谋划策,才能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在面临决策时决策者才能够以主人翁的状态大胆地做决策,把企业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为企业利益合理地选择风险,寻求发展机会。如果一个企业不注重对人才的激励,员工在企业中感受不到被关爱的温暖,感受不到存在的价值,没有晋升机会,看不到发展前景,缺乏信心和希望,那么他们也不会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不会把企业的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也不会主动地為企业的发展真心地出谋划策,献计出力,在需要为企业决策时,他们也不会为企业的利益用心去决策,不会为企业的长远发展选择企业面临的合适风险,有时正是这样一些任性的决策让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害死了一些企业。
   (二)人才激励机制影响决策者的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经营者在企业中工作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自己结合企业发展的工作规划。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的高级员工,像企业经营管理者,这一类高素质人才,往往都是有一定的人生理想和职业追求的,他们对自己的职业都有一定的规划和设计。不同的职业规划,决定了他们是在一个企业当成自己职业的平台,长期发展下去,还是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过客,不同的人才激励机制对其职业规划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企业注重对人才的激励,员工在企业中能够看到希望,能够看到光明的前景,其会把企业发展融入自我发展之中,为此会为企业发展制定长远的规划,在经营决策时,会严格围绕企业目标进行决策,会围绕企业目标选择合适的企业风险负担,让企业既能把握住市场机会,又不致让企业承担太大的风险。风险的把握源于对市场的了解,源于对企业的了解,有长远发展规划的经营者,他们会努力研究市场,会对自己的企业了如指掌,他们每做一个决策,都有大量数据在支撑自己,即使选择较大风险的决策,也一样是成竹在胸。而没有激励的企业,员工感受不到自身价值,感受不到受尊重,其制定的职业规划就会把企业当做职业生涯的过客,就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当和尚不撞钟,撞钟也不出力。不出力的和尚不会对市场深入地了解研究,不会去熟悉自己的企业,因此他们做出的决策,每一个都可能是危险的。选择高风险的决策是危险的,选择低风险的决策同样的危险的。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选择低风险的决策,意味着可能失去大好的机会,同样被市场所淘汰。
   (三)人才激励机制影响决策者的市场活力
   市场活力就是市场的生命力。市场活力是风险偏好的重要风向标。市场活力有两层含义:一是宏观方面指市场的整体活力,二是指微观方面企业自身的市场活力。宏观的市场活力主要需要国家层面来调节,其手段大多也是各种激励手段,比如通过为企业减税降费,比如对行业的整体补贴等等,国家通过激发市场活力,鼓励企业选择风险偏好型发展之路,从而刺激和带动经济发展。企业自身的市场活力主要靠企业自身来培育和锻造,有活力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就如龙行天下,得心应手。人才激励机制对决策者的市场活力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人才激励,企业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大家都能保持一股高昂的斗志,保持一股战斗的状态,这样企业就能够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自觉担当风险,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主动乘风破浪,市场大潮中反而游弋有余。如果企业激励机制出了问题,员工活力没有调动起来,企业人人都如生病的羔羊,企业也如失去动力的小船,在风浪中只能被动地去躲避,最后反而被风浪所吞没。
   三、人才激励机制对决策者风险偏好影响的启示
   研究人才激励机制对决策者风险偏好的影响,其通过影响决策者的自我定位、决策者的职业规划、决策者的市场活力以对决策者风险偏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对我们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企业发展离不开激励机制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激励机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激励机制。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想做好一家企业,不用好激励机制,是绝对行不通的。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激励机制。一个企业,你如果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想让员工与企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把企业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一样对待,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激励,通过激励让员工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看到希望和前景。如果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企业员工就会与企业离心离德,就不会为企业的利益考虑,就可能任性决策,要么陷企业于高风险中,要么在半死不活的煎熬中拖死企业。激励机制关键在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当然,物质条件是很重要的因素,但并不一定仅仅是物质条件,必须根据员工的现实需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激励机制。让每一个人在企业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收获自己所期望的成果。这样的激励机制从是成功的,才能真正对员工产生激励效果,企业才会有希望。    (二)风险偏好的评价标准在企业利益和决策效果
   人才激励机制对决策者风险偏好具有重要影响,风险偏好本身不存在评价,但是其决策的效果是需要也可以评价的,主要看是否满足了企业的利益,是否达到了决策的预期效果。我们要正确地看待风险选择,并不是说风险小就一定是好事,也并不是说风险高就一定是不好的事。必须把它们放在具体的环境中,放在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来全面综合地考虑。风险选择必须是要有巨大的数据支撑的,必须是建立在对市场环境,对企业自身情况深入的研究,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的,在这个基础上做出来的决策才是科学的决策,才不是拍脑袋决策,才不是任性决策,在这个基础上做出来的决策才可以说是为了企业利益,为了企业长期发展的。因此我们在企业经营决策中,不要仅仅盯着风险,更多的是要看企業的整体利益,是看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企业发展必须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道路决定方向,方向对在正确的道路上才能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才能取得成功;方向不对,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失败,企业也就淹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了。企业的发展必须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正确的道路。但是,企业的发展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没有现成的经营可以照抄照搬,别的企业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也许在别的企业用很有效果,很管用,但是放在自己的企业,却并不一定就适合。必须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激励和管理制度,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才是生存和发展之道。在风险偏好的选择上,企业首先要有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定位,明确好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定位,这样就会围绕目标在自我定位下选择风险类型,确定决策方向。
  参考文献:
  [1] 付强,吴娓.限制性股票奖励、激励性股票期权与企业薪酬制度的选择[J].财会月刊,2005,(26).
  [2] 李振华,冯琼诗.应计、真实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计划——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2,(10).
  [3] 粟轶琳.浅析上市公司管理层如何在股权激励机制下实现盈余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4,(14).
  [4] 付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外资,2012,(6).
  [5] 孙冰.黑龙江省国有企业薪酬制度问题与对策[J].学习与探索,2007,(1).
  [6] 孔维薇.浅析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的关系[J].中外企业家,2015,(7).
  [7] 张正勇,邱佳涛.股权激励前后的企业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选择[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5学术年会暨第28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5.
  [8] 刘毅庭.快速成长型企业战略性薪酬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9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