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济责任审计为领导干部履职精准画像的思考和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评价和鉴证作用,进一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精准画像水平,本文结合具体工作实践,梳理了经济责任审计画像不准的问题根源,明确了提升画像水平的主要举措和保障机制。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精准画像    工作机制
  如何全面、准确、客观地监督、评价和鉴证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即如何为领导干部履职情况进行精准画像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和重点。画像不准将极大影响审计成效,无法实现审计目的,难以在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及选拔任用中发挥作用,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精准画像水平迫在眉睫。
  一、经济责任审计画像不准的主要问题及根源
  (一)审计思路:未紧扣领导干部履职能力开展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一方面是对“人”的审计,即领导干部本人的决策能力、经营能力、执行能力、廉洁自律情况等;另一方面是对“事”的审计,即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对“事”进行审计时,要关注“事”与“人”的关联性,通过对所在单位经济活动的审计,实现对领导干部各项工作能力的评价,做到审“事”议“人”。
  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的审计人员未紧扣领导干部这一“人”的要素开展审计,审计思路不够清晰:一是照搬照抄。未考虑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不同和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完全参照该单位既往审计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带着问题找案例的方式开展审计;二是不分主次。未结合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职责权限规划审计重点,思考与履职有关的主要问题和重大风险,胡子眉毛一把抓,未区分问题发生的层级和大小,经常将应归属于县公司负责人的问题放到省公司负责人的审计报告中;三是不看变化。只要在审计时点发现问题就放入审计报告,忽略了领导干部任职前后的对比分析,忽视了领导干部对相关问题的改进情况。
  (二)审计内容:决策能力、廉洁自律等重点内容不够突出
  一是决策能力。应该关注领导干部如何正确领会上级公司战略决策意图并抓好贯彻落实,如何结合本级工作实际科学研究并部署本级工作决策。但有的审计人员只关注领导干部的述职报告和所在单位的工作总结,不去调查相关工作内容的真实性和实际成效,没有认真分析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薄弱问题,领导干部针对薄弱问题制定了怎样的决策和举措、薄弱问题是否得到改进等。
  二是经营能力。应该关注领导干部如何推进所在单位提升经营效益、强化市场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情况。但有的审计人员只关注短期经营考核目标是否完成,忽视了对所在区域市场竞争情况的分析以及是否推进了所在单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三是执行能力。应该关注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对决策部署的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行情况。但有的审计人员将工作与制度割裂开来,只关注相关制度的遵循情况,忽视了对相关机制运行情况及运行效果的分析检查。
  四是廉政能力。应该关注领导干部本人廉洁自律情况和履行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履职情况。但有的审计人员仅访谈班子成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忽视了对领导干部权力运用情况的监督,对涉及职务消费、干部任免、亲属就业、大额采购等方面的有关资料未作检查或检查不够。
  (三)实施流程:非现场分析阶段工作成效不够显著
  非现场分析阶段和现场审计阶段是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阶段。非现场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有关数据资料,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围绕领导干部履职能力挖掘主要问题疑点和重大风险隐患,促使现场审计有的放矢,提升现场审计的效率和效果。现场审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非现场分析成果基础上,将有限的审计资源投入到问题疑点的核实工作中,提升审计成效。
  有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不重视非现场分析工作,将非现场分析时间全部用于收集资料数据,要求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提供所有审计所需资料,既未利用相关信息系统权限和已有资料主动开展分析,也未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提供资料进行必要的核实分析,不能为现场审计提供有效支持,导致现场审计缺乏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影响了审计质量。
  (四)发现问题:问题检查不够深入
  审计以风险为导向,要合理发现主要问题和重大风险。挖掘的问题与风险是否重要、深入、相关,既为评价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提供支持,分析不同层级、不同分工的领导干部对同一问题应承担的不同责任,又要為审计意见建议提供支持,根据同一问题产生根源和利益动机的不同,提升审计建议的建设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有的审计人员在问题挖掘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问题认定简单化。将数据资料分析的疑点直接认定为问题,只反映出某种不合理现象,没有深挖具体的经营管理行为及其危害,从现象到现象,完全经不起推敲。二是问题认定机械化。简单机械地套用制度条款开展审计,不看领导干部任期内该问题是否有改进变化,也未对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经过和后果等进行综合分析,直接将其作为领导干部的问题。三是问题认定表面化。有的问题只关注表面现象、未挖掘真实本质,如虚列培训费用于员工福利问题,只反映了虚列费用的违规行为,没有挖掘行为的根源和动机,缺乏最后一公里意识。
  (五)审计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审计方法能力不足
  审计人员应综合运用盘点、检查、穿行测试、分析、访谈等多种审计手段和方法发现并认定问题,确保问题认定的全面、及时、有效。
  有的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用的审计方法过于单一,忽视了审计手段间的相互验证,最终导致应发现问题未能发现,或者发现的问题疑点未能有效核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成效。比如,在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进行审计时,如果审计人员没有检查职务消费的财务凭证和相关资料、干部任免的工作程序和会议记录、大额采购的决策程序和执行步骤等,就难以在访谈时提出针对性问题线索,无法发现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   二、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画像水平的主要举措
  (一)明确工作思路,制定经济责任审计指导意见
  一要理清审计思路,因时、因地、因人、因事不同开展审计。因时不同,就是要关注时间、形势、发展阶段的不同,对领导干部履职就要有不同的要求。因地不同,就是要关注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原有基础和所处的市场环境,原有基础是否较差、区域市场竞争是否激烈,与领导干部履职紧密相关。因人不同,就是要关注领导干部所处总公司、省、市、县等不同公司层级和晋升、平调、离职、任期的不同项目类型,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关注点不同。比如,县公司领导干部主要关注执行层面,而省公司领导干部要同时关注决策和执行层面;晋升的领导干部主要关注其决策能力和工作成效,为选拔任用提供参考,离职的领导干部则主要关注其费用支出及结余情况,划清责任界限。因事不同,就是要关注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薄弱问题,不同单位的薄弱问题不同,要针对领导干部是否精准抓住了薄弱问题、是否采取了有针对性措施、是否解决或改进了薄弱问题等进行审计。
  二要明确重点内容,充分关注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要聚焦薄弱改进看决策能力,关注领导干部对所在单位薄弱问题的改进成效;要聚焦持续发展看经营能力,关注领导干部在队伍建设、客户积累等有关公司持续发展方面的工作成效;要聚焦工作机制看执行能力,关注内控机制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是否堵塞了管理漏洞、防范了相关风险;要聚焦权力运用看廉政能力,关注领导干部在具体事项上的权力运用情况。通过对领导干部上述四项能力的全面、准确、客观评价,实现对领导干部的精准画像。
  三要改进实施流程,突出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要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在审前准备、非现场分析、现场审计和报告撰写等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科学有效地推动审计开展。
  四要创新审计方法,强化各类审计手段方法的综合运用。要培养全局性和战略性审计思维,实现从“面”到“线”、再从“线”到“点”的审计,挖掘领导干部履职有关的主要问题和重大风险;要强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数据的筛选分析和疑点锁定;要综合运用多种审计方法,加强相关审计资料之间的勾稽验证,合理发现并准确认定问题。
  五要准确撰写报告,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有效参考。要避免就事论事,做到审事议人,如实界定领导干部的工作成效、有关问题和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二)加强过程跟踪,推出《非现场分析及现场核实结果表》
  《非现场分析及现场核实结果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部署上,明确内容、责任到人。该表格对接审计方案,详细列明了各项审计内容和责任人,既可以监督审计方案是否有效落实,又可以划清审计人员的责任界限。二是在实施上,抓住重点、细化要求。该表格明确了非现场和现场阶段的重点工作,要求对非现场阶段的收集资料及来源、分析方法及结果、现场抽取样本等与现场阶段的资料来源、核实方法、核实结果等关键步骤详细填写,便于追踪检查相关工作的全面性、深入性和有效性。三是在监督上,阶段审核、及时改进。审计组组长和主审在非现场分析阶段和现场审计阶段的关键节点,要求审计组人员均提交该表格,组长或主审及时检查审计人员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反馈意见,审计人员通过补充收集审计资料、完善审计手段方法等改进审计实施、提升审计成效。
  (三)开展针对性培训,不断补齐工作短板、提升能力水平
  积极开展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培训活动:前期突出审计思路和文书规范,将经济责任审计的整体工作思路和审计报告、审计底稿等文书规范作为培训重点,提升审计人员的系统化思维和写作规范化水平;中期突出重点内容和审计方法,将决策执行、经营绩效、廉洁自律等审计作为培训重点,强化审计人员对具体内容的审计思路和方法手段;后期突出审计流程和问题挖掘,将如何开展非现场审计、如何深入挖掘和准确认定问题等作为培训重点,提升审计人员对重要问题和重大风险的挖掘能力。
  (四)强化考核引导,持续改进经济责任审计考核体系
  一是在考核指标上,采取评分与扣分相结合。评分是根据审计报告思路的清晰性、表述的准确性、重点的突出性等情况,审计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关联度和数量等情况,审计建议的建设性、针对性和可行性等情况,对审计报告在不同分值区间内进行整体评分。扣分是根据审计报告中文字数据错误、内容缺失、问题认定不准确、问题挖掘不深入、引用审计依据错误等情况进行扣分。二是在考核方式上,采取分级审核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分级审核是指处内人员对审计报告进行考评后,处长、处室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对考评结果依次审核。集体讨论是指对于整体评分、不确定扣分点,要经过处室集体研究讨论;被考评审计组对考评结果提出异议时,审计局领导带领各处室负责人集体研究讨论。
  三、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精准画像的有力保障
  (一)以共建共享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资源投向
  面对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与审计人员数量少、骨干人员数量更少之间的矛盾,中国人寿审计中心与辖区省级分公司建立起共建共享工作机制,省级分公司将与审计有关的财务、业务、内控等资料数据共享给审计中心,审计中心将内部审计成果共享给省级分公司;同时双方共同建立起重大风险监测体系,审计中心协助分公司做好经济活动的监督分析。在共建共享机制下,审计中心通过访谈、调研、分析等方式,对辖区省、市分公司领导干部岗位变动的可能性作出合理预估,并在年初审计项目计划中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进行安排,使审计人员清晰了解当年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根据被审计领导干部去向不同、所在单位层级不同和所在单位经营管理特点不同等,科学规划审计项目的重点内容,确保审计资源投入更加合理有效。
  (二)以日常分析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日常工作
  面对中国人寿审计中心经济责任审计效率效果不高和方法手段不充足的局面,中国人寿审计局带领审计中心共同研究探索审计的方法手段,建立了《审计资料库》,制定了《省市分公司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完善了内审支持平台的指标和数据,不断强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力度。同时,在审计方法手段充实完善的基础上,建立了日常分析工作机制,对辖区分公司经濟活动开展持续性、不间断的非现场监督,全面深入分析辖区分公司的经营成效、主要问题和重大风险。日常分析工作机制的建立,既为审计项目提供支持,缩短了现场审计时间,提升了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又强化了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及时发现辖区分公司的重大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管理建议或风险提示,提升了审计的价值。
  (三)以质量管控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审计实施
  日常分析阶段,侧重对辖区分公司主要经济活动的日常跟踪和重大风险的持续监控;审计项目实施的非现场分析阶段,在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时间、分管领域等全面了解和日常分析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侧重对与领导干部履职相关的主要问题疑点和风险隐患进行深入分析;现场审计阶段,在非现场分析阶段工作基础上,侧重对重大问题的核实取证。各阶段工作层层递进、有效衔接,提升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新时期、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在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推进反腐倡廉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好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审计部门一项长期、重要的战略任务。审计部门需结合公司实际,全面规划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建立健全科学、合理、适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并保障其顺畅有效运行,实现经济责任审计为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的精准画像,进一步提升公司选人用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作者单位: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审计局,邮政编码:100033,电子邮箱:liujin@chinalife.com.cn]
  主要参考文献
  刘世林,时现,王素梅.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6
  石芳.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的理性分析与逻辑框架[J].中国内部审计, 2018(3)
  王杏梅,刘进.论内部审计日常服务机制[J].中国内部审计, 2016(5)
  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经济责任审计流程精要与案例[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54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