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歌唱中的气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声乐,就是气息控制的艺术。歌唱要求的气息运用也是特殊的。呼吸是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运动,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的生存本能,通过这种运动所产生的气流,是人体一切发声的原动力,也是歌唱艺术的基础。有的声乐家将气息比作“汽车的发动机”、“小提琴的弓子”等等。国外的声乐家们也认为“呼吸是声音的生命力”。兰培尔蒂说:“获得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学习歌唱的人们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一件事”。帕瓦罗蒂也说:“掌握不好呼吸,就无法唱出好听的声音,甚至毁坏了嗓子”。因此,声乐界有句格言:“谁掌握了歌唱的呼吸,谁就会唱歌了”。
  【关键词】气息;呼气;吸气;换气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1-0053-1.5
  一、呼吸方式的初步认识
  美声唱法的基本原则就是“声音靠在气上”,通称“有支持的歌唱”。由气息控制的歌声才是声乐,其实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式不仅能在演唱时事半功倍,而且最重要的是增加肺活量。简单的说,声音需要气息来依托,气息需要控制来完成。气息对于歌唱十分重要,然而,歌唱的用气发声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有耸着双肩唱的,有抬胸束腰唱的,有顶着小腹唱的,也有遇到高音就踮起脚尖拔直了嗓子叫的,我想这些都是不明白用气息方法来唱歌的表现。歌唱要求的气息运用是特殊的,“保持”气息常被人们误解为静止不变的。劳・威尔曾经说过:“在静止气息的感觉上歌唱”,而不是“在静止的气息上歌唱”很多初学者对气息的理解几乎大多是静止的,歌唱时横膈膜一味的向下压,气息完全僵化,于是“保持”成了“僵持”,由此严重的破坏了发生系统的正常调节。“保持”的全名应该是“唱时要始终保持吸气状态”,不是“迸气状态”,更确切一点的解释应该是“保持”气息的“流动”。歌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呼吸不大一样。平时,人们交谈时所需音量较小,气息浅,不需要很大的力度,而且我们说话时连续用嗓时间长了,嗓音就容易疲劳、嘶哑,这种说话的呼吸若用于唱歌就显得不能胜任了。这种呼吸方式叫做“自然式呼吸”。声乐歌曲演唱时是为了抒发情感,是要唱给别人听的,因而要求声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变化,并要根据歌曲的需要,或长,或短,或强,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输送气息。
  二、气息应该如何运用
  我认为,歌唱的呼吸可分三个阶段:吸气、呼气、换气。吸气:很多人在练习气息的时候往往过多的强调如何“吸”,其实这是本未倒置,对建立呼吸支持并无益处,无论怎样想保持住气息可就是保持不住。歌唱是在“呼”的状态下进行的(请注意:“呼”与“吸”是“呼”在“吸”的前面)。首先将身体里的残余气息呼出,保持一个蓄势待发的吸气状态,这样可以将气吸的完全到位,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一点:吸气在于“深”,不在于“多”。口、鼻同时进气,将气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气息时使下肋两侧扩张,横膈膜下压,小腹则要收缩,不扩张。正如我前面提到的收下腹鼓上腹,小腹始终应该是人的“风箱”的“扶手柄”。但它的两侧却是可以动的,而且也是必须向下和向左右扩张,这时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贮在那里,屏住呼吸然后再缓缓将气吐出。
  呼气:“吸气如闻花、呼气如吹灰”,演唱歌曲用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正确的呼吸方法原理是:只有当肺内空气处于压缩状态时,才能为歌唱的需要提供持续而有控制的能源。这里还有一个保持呼吸的问题,要保持住气息,就必须在唱的过程中永远保持吸气的状态,控制住气息徐徐吐出。在呼和吸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不要有僵硬的感觉,整个身体表情都应该是积极放松的,紧张的部位就是横膈膜、两肋,两肋就像是一只充足的气球一样,我们要让声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也就是说要把气息拉住,不能让它提上来。有这种呼与吸协调一致的肌肉感和力的关系的呼吸是具有支点的呼吸。得到了正确的呼吸支点,就可以得到有气息支持的声音,这就牵涉到一个气息支点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气息的支撑点呢?这个支持点我认为分三个部位:一是在小腹部丹田的位置,称为“主支点”、另外两点在下肋和后腰两侧称为“副支点”,三个支点共同支撑气息和声音,在演唱过程中形成“三足鼎力”感觉,牢牢抓住地面,与向上传送的气息形成一个反作用力,向下的力越大,声音就越强,向下的力越小,声音就越弱。当我们咳嗽或笑的时候,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支持作用。没有经过呼吸训练的人,唱歌时常常脸红脖子粗,青筋直暴,歌声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这是气息支点在胸部,运用不正确。还需赘述一点,气息在腰腹控制下,当以最小的力量获得最大的声音。准确地讲,真正意义上流动的气息是一个巧劲,全然不只是力量。
  换气,又叫做句间吸气,或补气。常言道:“换不好气,唱不好戏”。如果气换得不好,不但会影响歌唱的连贯性与完整性,还会破坏歌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甚至会使声音越唱越紧、越唱越憋、越唱越吊以至声嘶力竭,无法歌唱下去。因此,正确对待“气息”要“放下来”这句话是极重要的:歌唱要求强有力的“支持”,这对体力的消耗是较大的,我们在演唱时如何在气息“支持”,过程中使自己体力争取到一定的简写,而又同时不影响歌唱时的“支持”,“放下来”就是窍门,具体地说就是利用换气的间隙来休息,如果在换气时迅速的放松上下腹肌的对抗,利用下腹肌迅速还原,就可以让气息自动吸入。这也是歌唱呼吸的重要环节。第一句开唱以后的句间,能否吸好或补好气,关系到吸气与呼气能否得以循环往复,关系到已经获得的呼吸支持能否继续保持。因此,我们必须像哨兵站岗一样坚守阵地,决不能在换气时让呼吸的部位往上移动,决不能影响歌声的气息支持。一方面根据乐句旋律的进行而换气,另一方面根据作品的表现而换气。练习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放慢歌曲的速度,让句间换气有足够的时间和准备,待练到熟练的程度后,逐渐加快到要求的速度,使歌曲恰如其分地进行句间换气,使歌曲成为艺术的歌唱。
  三、有了气息之后的歌唱状态
  由上述方法形成的吸气、呼气、换气,构成了有支点的呼吸,由此产生的气息发出基音,通过舌头放平,适当打开喉咙,经过上咽管道,在头腔(鼻腔、额窦等)处,使其产生混合共鸣,就能获得音质纯净,音气圆润的声音,这种有气息支持的进入这个地方振荡的声音,而且把发声的着力点向喉头的背后―――软腭、舌根、喉头这个咽腔地方,会有高频泛音,力度变换自由,声音具有穿透力,有激情,有魅力,富于变现力,也只有这样的声音才能吐字清楚,才能深刻表达歌曲的感情,这样的歌唱当然是最安全的、最能持久的歌唱。因此对“吃力”也要一份为二的:好嗓子“吃力”是不对的,但身体“吃力”是难免的,有时这种“吃力”是必要的,何况是暂时的。因为气息的“对抗”、“支持”真正建立起来以后,身体就不会感到太累了。
  歌唱的气息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唱在气上,而不是用气去唱;气息通过喉咙发声,而不是在喉咙里发声;声音坐在气息上,而不是坐在声带上。
  
  【参考文献】
  [1]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第二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3).
  [2]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第二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
  【作者简介】高博:男,辽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辽宁省艺术学校,声乐教师。助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622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