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耦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维 朱 青 张 帆

   [提 要] 区域的城市化进程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依托,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压力;生态环境同时也会通过影响经济的增长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作用。考虑到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这种耦合作用,应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的实际情况,从增强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规划合理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化进程、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和鼓励生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来协调统筹该区域经济增长、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化;生态环境;耦合
  [作者简介]张 维(1982―),女,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讲师;朱 青(1974―),男,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讲师;张 帆(1980―),男,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讲师。(江西南昌 330013)
  
   一、城市化的内涵
  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逐渐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是一个涉及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转变过程[1]。通过城市化进程,可以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由此获得巨大发展的空间。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一是人口向城市迁移,二是城市数量的增多,三是城市规模的扩大,四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也必然会出现一些共同的现象:大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集中,城市数量和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并逐渐形成以一个或几个城市为中心辐射发展起来的城市群,用地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大量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和资源的利用体现出多样化形式;农村受到城市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文明程度和群众素质逐步提升;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革,产业结构实现了升级,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快速向城市集聚,传统低效的第一产业向现代高效的第二、三产业转换;生产制造企业将消耗更多资源和能源。
  任何区域的城市化都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的依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形式,正在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早在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世界正面临着自然资源的严重恶化和生活在城市环境中人们生活质量的加速下降这两大问题。这两大问题是相互联系的。城市化对威胁未来生存的全球环境变化有着重要影响,而生物圈的变化也越来越影响到城市健康和社会状况[2]。”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化现状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根据规划方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目前规划涉及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30%的国土面积,人口占全省的近50%,而创造的经济总量占到60%以上,是江西综合实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对江西原有区域发展战略的继承、提升和突破,秉承了山江湖工程、昌九工业走廊、九江沿江开发、环鄱阳湖城市群等一系列战略方针。经济的快速发展,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将会进入上升的城市化通道。
  200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均GDP为1380美元,按照钱纳里的发展模型看,其城市化应在65.8%以上,然而实际只有30.54%。即便到2007年城市化也不过31.9%。可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化大大落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后期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对江西这样一个农业大省来说,如此多的市县步入快速城市化的通道,很容易造成产业结构、空间布局、配套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混乱,难免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到区域内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整个区域的持续发展。所以,要想保障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当地人民的生活品质,就必须认真考察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耦合作用。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作用
  在城市化进程中,以经济发展为基础,随之而来的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地域面积的扩张,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发展的最终目标。其中,人口的迁移和地域的扩张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一般来看,影响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对水、气、生物、土地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条件造成影响;二是对能源、资源等支撑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造成影响。与此相对应,在这一过程中,生态环境也会影响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和人民生活。二者之间可谓是相互耦合。可以预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化进程也会伴随这种与生态环境的耦合作用。
  (一)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现实的生产生活过程来看,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地域扩展,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都会大幅度增加,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更多情况下,还会对生态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对于江西省来说,农业大省的身份在一定意义上也表彰了其良好的生态环境。特别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覆盖了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和九江、南昌等众多的风景历史文化名城。如果因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化导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长远看来,必然会得不偿失,难以维系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但是,与城市化相伴随的还有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之后的城市化能带来更多的环保投资,对前期的环境破坏进行挽救、做出补偿。同时,经济增长之后,还可以通过行政政策干预和清洁环保技术的推广,有选择地调控增长方式,放弃粗放式高排放的经济实体,对污染排放总量加以控制,以通过提高人为净化的能力来缓解生态环境压力。
  此外,经济发展后的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必然会推高中心区域的房价地价,增加区域内企业经营的机会成本,致使原有的企业迁至郊外,空置出来的土地则转做他用。如果大批企业迁出市区,空置下来的土地将由工业用地转作商业用地或者居民住宅用地,而郊区的农业用地可能也随之变为工业用地,这将会加速城市内部土地功能置换,从而改变原有的土地使用格局。而大量移至郊外的企业,必然会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二)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影响
  城市化的进展不能脱离生态环境的支持,自然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内的光电生产、新能源生产、生物制药、铜冶炼、钢材加工等支柱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和能源基本都来源于自然环境。而且,即便取得了优良的成果,脱离适于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成果人类也难以享受。
  如果区域城市化发展速度过快,超出生态环境可以消化与承载的能力,区域生态环境就会出现恶化,城市化进程最终将被遏制。作为涵盖庐山、长江、鄱阳湖等名山名水名湖于一体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如果城市化发展破坏了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使得居住环境的舒适度降低,居民纷纷到外地寻求适宜生活的环境。这个过程中,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可将具有良好经济实力和文化素质的居民“挤出”中心城区,并使技术和资金也随之流失,经济增长也会随之丧失动力,最终造成城市的衰退,从而阻碍甚至逆转了城市化的进程。即便是生态环境破坏之后再来进行保护,可能也会占用发展经济的有限资金,使得经济增速下滑,从而放慢城市化的步伐。
  如果生态环境建设投资速度过快,难免破坏资金利用的最优经济原则,扰乱健康的投资市场。这必然会降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投资环境的竞争力,使得优秀的企业和资本离开这一区域,进而减缓城市化,从而抑制城市发展。城市化的正常发展速度将因资金的缺乏而不能跟上,生态环境也将最终失去建设的依托,经济增长则无从谈起。

  因此,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来说,尤其要重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城市化的耦合作用,关注生态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四、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措施
  城市化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经过程。为了避免资源高消耗之后的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环境破坏,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也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使之协调发展。
  (一)增强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城市化而带来的城市人口增加也伴随着生活资料增加,由此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活噪声也将会明显增加。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影响最终都会作用于城市中生活的个人。因此,应该从个人出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人口众多的实情,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国家的环保政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现状和环境被破坏后可能带来的各种恶劣后果,增强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奠定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人文基础。
  (二)规划合理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化进程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从时间上来看,不能单纯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这种短视的追求会耗尽生态环境支撑经济增长的能量,使得经济增长后续乏力甚至出现经济衰退。单个企业可能难以把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政府应该对企业,特别是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以避免各种污染事故的发生。从空间上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的城市化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该区域或者江西省范围,应该从长江流域甚至全国范围来评估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让规划者充分了解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合理规划该区域的城市化进程。
  考虑到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作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出发,根据区域内各城市的自身特点和原有条件,统筹兼顾区域内城市的经济利益,为了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合理规划区域城市化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进程,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发展的城市群。在考虑经济增长的时候,不能超越脱离区域生态环境最大容量的限制,避免新的生态环境问题再次出现。充分考虑区域内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水、空气、土地等资源的影响,结合各城市的规划要求,保障区域内资源的合理配置,防范破坏性生态灾难的发生。
  (三)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
  经济发展的直接成果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伴随消费产品的增加,即是消耗的增加。为了实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在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必须设法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的城市化发展来说,应该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将目前“资源一产品一废物排放”的资源使用形式转化为“资源一产品一再资源化”为主体的循环经济[3],以此减少资源的消耗。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彻到平时的经济生活,实现产业的集群化、生态化发展,积极发展以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为主的农业经济,大力推行集约化、精细化、环保化的工业生产[4],并依托区域力量辐射整个江西省范围,在保障鄱阳湖“一湖清水”的同时拉动全省经济发展。
  (四)鼓励生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化发展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它们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都是伴随经济增长而出现的。除了在政府监管之下让企业减少排放外,为了保障经济增长,更关键是在后期加强对污染物的综合防治。而这种防治,要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强环保监控体系建设,应用生态学原理创造生态技术等等。为了将生态技术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就必须从政策支持、资金拨付、税费减免等方面鼓励各种生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来缓解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
  [参考文献]
  [1]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8,(2).
  [2]王如松,周启星.城市生态调控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3]汪光焘.关于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问题[J].城市规划,2003,(27).
  [4]李金平.西安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效益研究[D].西北大学,2007.
  [责任编辑:上官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662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