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采编分开:“形”离“神”不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永华

  “采编合一”还是“采编分开”,这是报业新闻生产流程管理中的一个老问题。《中国水运报》实行“编采分开”机制后的实践证明,采编分开是符合现代报业发展方向的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不仅有效地提高了采编质量和新闻生产水平,也促进了中国水运报的发展,报纸发行量和经营创收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成为全国行业报中的一朵奇葩。
  
  一、“两分开”不能“两脱节”
  
  以往,国内多数报社都采用编采合一的运行机制,编辑也是记者,记者也是编辑。几个人负责一个版,从采到编,甚至连划版、拼版全包。应该说,在某个阶段,这种编采合一的机制是发挥了积极作用的,但时代发展到今天,这种机制的弊端就显露了出来。《中国水运报》和多数报纸一样,在那个阶段运行的也是“采编合一”机制,编采人员“自编自导自演”,版面成了“个体所有制”或“部门所有制”,甚至出现关系稿丛生的现象。不仅如此,由于编辑、记者轮流当,当班的编辑往往不按照版面意图,对版式、标题、组约稿件的要求都存在临时观念,做一期报纸不考虑下一期,报纸质量没有连贯性和深度性,出版质量难以保证。这种“包版到户”的组织模式抑制了报社整体报道资源合力的发挥,限制了决策者从宏观上对编采业务的统筹规划,阻碍了多数编辑、记者工作积极性和潜力的发挥。
  为进一步适应现代报业竞争和发展的需要,《中国水运报》去年初果断决定在采编部门推行“采编分开”机制,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实践,很快制止了上述问题蔓延,使《中国水运报》摆脱了一个人从采到编的作坊式运作,走向现代报业发展的轨道。尤其在多重质量监控关卡下,使新闻成为生产线上的产品,成为集体智慧的产物,最终形成了“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新局面:编辑对读者负责,记者对编辑负责。“两分开”并不是“两脱节”,采编分开后,编辑是版面制作者,对版面质量负责:记者是稿件撰写人,对稿件质量负责。编辑按照读者的要求来策划、组稿,对记者形成一定的约束和把关,并在策划的同时,在版式、图片、标题、组约稿件、文章搭配等方面下功夫,使之出彩;记者更加集中精力采写,使采编质量不断提高。
  
  二、“制造商”指挥“供应商”
  
  在采编分开机制下,如果说记者是新闻产品的“供应商”。那么编辑就是新闻产品的“制造商”。《中国水运报》在推行采编分开机制中,高度强调了编辑业务的主导地位,即在按照新闻采访报道策划方案,由编辑按照版面意图,与前方记者互动,让记者采写稿件,落实版面意图。在采编分开实践中,编辑记者的职责分工,一方面强调各自业务范围的彻底分离。明确要求编辑对版面质量负责,但不得在自己负责的版面上发稿;记者对稿件质量负责,但不参与组版工作。另一方面又规定编辑承担指挥记者外勤采访活动的责任,建立起以“版面质量”为纽带的新的互动关系。围绕“质量”这一核心,前方记者与后方编辑的沟通、协调逐步制度化。编辑为了更准确地处理稿件,必须掌握记者的采访进程,进而作出判断,指导记者的采访方向;记者为了能够使稿件达到编辑的要求以确保“落地”,也必须积极与编辑协商报道的角度和要求。由于编辑与记者、记者与版面之间固定对应关系的打破。业务操作上的双向选择得以强化,稿件的质量竞争不断明晰,推动了报道水平不断提升。
  如果发生“制造商”与“供应商”过程中信息传递有可能不顺畅,协调有可能不一致时,编采“两条线”分管领导及时出面沟通和协调,始终保持“制造商”与“供应商”环节中紧密联系、沟通、协调、互动,真正做到“形”离“神”不离。通过编辑与记者“对立统一”进行新闻采集、制作,使新闻有多个关口过滤、报纸对新闻的选择更具一致性和衔接性。同时。通过对采编质量认定、奖罚等“考评制”环节。不断激发编辑和记者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新闻产品的质量。这种采编方式的转变,确立了《中国水运报》采编系统的全新管理模式。
  
  三、“监控制”并行“考评制”
  
  《中国水运报》在推行采编分开过程中,从平时编采监控到质量考评制度上,都对编辑、记者的责任作了明确规定:编辑是报纸版面的制作者,对版面的质量负责。编辑一般不采写动态新闻稿件,但要求对版面重点稿件撰写并配发言论,还可根据自己版面积累的大量素材,针对行业热点、焦点、难点等问题,写深度分析文章,只是不得在自己所主持的版面上刊发自己的稿件。记者是撰稿人,是报道内容的实现主体,是稿件的写作者,对稿件的质量负责。记者一般不参与版面的编辑,不得为自己的稿件编辑组版。记者按领域分工全面负责分管领域的新闻采写。在专家对采编人员进行考评的基础上,分管采、编的负责人随时对采编质量进行监控,督促编辑、记者向甲等版面、星级言论、星级稿件和规定任务分数努力。
  这种“监控制”与“考评制”并行于采编工作过程中的管理模式,是《中国水运报》实行编采分开机制的突出特征。至于“考评制”《中国水运报》已有详细规定,但“监控制”只是一个软制度,主要依靠分管采编负责人的管理来实现。在管理中对记者采集的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负责;帮助编辑对版面新闻信息的价值做出准确判断、提炼版面思想、组版意图、设计美化、配图等;帮助记者对初级新闻产品进行二次或多次加工,使新闻效应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通过合理的版面语言,使新闻或新闻组合在报纸版面整体结构中体现出更深层的价值:帮助编辑在汇总和分析新闻信息的基础上,收集和积累有价值的重大新闻选题,或由采访部门组织重大新闻采访报道活动;指导记者抓重大题材的采访及编辑组稿、策划、版面美化等全程谋划,由总编(或副总编)总体组织,编辑负责实施,记者具体落实。
  总之,通过有效“监控”,《中国水运报》的编辑真正走出了传统意义上的“编辑”范畴,不再沉溺于对稿件的选择、校改、加工等一般性事务,这时的编辑贡献的是思想、智慧及组织能力,编辑的意图、思想、智慧已提前融入到版面和记者的采访活动中了:这时的记者采写的稿件也成了编辑的思想和记者对新闻事实报道的共同载体。编辑的工作重点也转移到策划、指挥、组织、设计等各环节功能上。由于做到了“采、编思想互相融入”,记者写稿有所适从,有的放矢,稿件的“含金量”大大增加:编辑也能上承总编辑,下启前方记者,自然形成了编采机制中的巨大合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252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