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消费社会与我国教育价值观的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金涛

   一、消费社会
   消费社会是指生产相对过剩,需要鼓励消费以便维持、拉动、刺激生产。在生产社会,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产品的物性特征、使用与使用价值;而在消费社会,人们则更多的关注商品的符号价值、文化精神特征与形象价值。在消费社会里,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价值与生产都具有了文化的含义。传统社会的生产只是艰难地满足生存的必需,而消费社会显然把生活和生产都定位在超出生存必需的范围。
   二、教育价值观
  (一)教育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教育价值观,指人们对教育的价值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所确定的行为取向标准;或者说是指人们对整个教育核心价值或基础价值的看法或观念,规范着、指导着或调节着人们的教育行为。
  (二)我国教育价值观的演变
   纵观中国教育发展史,“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出现了“个人本位”的价值思想,道家主张国家治理取法自然,以“为我”为中心,要求人们克制自己不受外物的诱惑,是典型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但这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到了清朝末期,随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及其“自由”、“民主”思想的萌生,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受到重视。中国近代社会教育价值观开始出现从一元向多元发展的趋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接受优质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需求同落后的教育保障之间的矛盾更加凸现,“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成为中国现实主流的教育价值观。为扭转这种局面,在九十年代末,又开始大规模地推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一种价值观正确与否,其标准首先看其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能否推动国家振兴和社会进步。那什么是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呢?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及教育方针的确立,为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第一,要完成科学知识的讲授和社会经验的传递,发展学生智育。第二,要发展学生的智能和体能,使学生形成能力,掌握个人生存和为社会服务的本领。第三,要重视学生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掌握知识,学习技术,习得方法。第四,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逐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和品格。
   三、消费社会对教育价值观的影响
   当今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将我国带入了消费社会和消费经济时代,社会蒙上了一层浓重的商业色彩,在西方价值观与东方价值观的碰撞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了“真空”,对学校、对家庭、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影响家长的教育价值观
   学生家长是社会上的消费主力,在消费社会的影响和冲击下,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等各种消费行为及对社会现实的了解,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们对教育的看法和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下一代的教育观念。主要表现在:父母在消费社会里的感受最深,他们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为他们规划好一生所要走的路。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会想尽一切办法,包括通过金钱交易和钱权交易等手段,让孩子进入重点幼儿园,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当前的幼儿入托难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然后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重点学校、实验学校里面的重点班、实验班,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将来就一定能成才,能挣到大钱,过上好日子。这就是当前择校风流行的主要的原因之一。有些家长为了孩子选择重点学校不惜几次搬家,居无定所也在所不惜。从小给学生灌输的思想就是一切都要进重点,考高分,将来才能找到好工作,挣大钱。
  (二)影响校长的办学理念
   家长为学生挑选学校的依据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制度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理念。没有漂亮的校园、高文凭的师资比例、较高的升学率就没有资格被评上重点学校,也就意味着没有好的生源、没有较高的升学率、学校不被重视,进而越发展越差这样一个恶性循环。所以,为了学校的发展,校长就不惜重金建设漂亮的校园、购买昂贵的仪器设备、高薪聘请高文凭的师资。至于这些对学生的教育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则另当别论。对教师的要求,也早已从育人为本改变成以升学率为本。教育政策规定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恐怕都只停留在口头上或者政绩报告里,而较少出现在教育实践中。
  (三)影响教师的教学价值观
   作为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就是要以上面所谈到的四个方面的要求作为自己行为的选取目标和原则,作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尤其要这样。在现实情况中,在学校唯分数是举,凭分论英雄,一切为升学率服务的观念指导下,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也存在一些不正确或不全面的现象。最普遍的一种教育价值观就是认为教学活动就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认为知识传授就等于能力培养、品德形成,因而对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及思想教育忽略或重视不够,在教学行为上,表现为只重教而轻学,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等等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现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不能很好地得以贯彻的原因就在于此。素质教育,不仅不和现代社会的建设存在根本性的矛盾,相反,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须的。
   (四)影响学生的学习价值观
   教育价值观的本质,就是教育年轻人要树立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人应该为什么而活着,为什么去奋斗,这是做人最基本的问题,会影响人的一辈子。“考高分,进名牌大学”已经成了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唯一动力。这样的教育培养不出来真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现在学校教育的德育功能被大大的削弱了,已经贫乏到了只能用“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实际上就是“依靠考上大学改变个人命运”,用这样的价值观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成为中华民族未来的中流砥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2803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