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李学彦:大器晚成的军旅艺术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纪嫣然 虞 鹰

  游走于写作、书法、篆刻三界之间的李学彦,被朋友称为“三栖”艺术家。对此说法,李学彦淡然处之,“受之有愧”。对于自己在艺术上取得的一些成就,军人出身的李学彦总是谦虚而低调。他认为“艺术”二字。术是方法,方法每个人都能掌握。而艺在心里,在脑海中,不仅仅是简单的方法论,也不是每一人都能抵达的境界。
  
  书法源于血脉
  
  李学彦出身在一个躬耕世家,可在他骨子里却蕴藏着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现在的很多人都一味崇尚国外的“洋玩意”、‘新鲜货’,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舍近求远,当我们在吸纳他国先进文明的同时,一定要牢牢把握自己的根本。”李学彦一直坚守着这个信念,虽然在生命的前三十多年里未涉猎书法领域。但他自小就喜欢写字。记得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就夸奖他写得一手好字,后来参军工作。对汉字的热爱一直使他悄悄地手魔心随。
  2001年,李学彦的父亲不幸去世,李学彦为父亲编撰、书写了挽联数幅。当时,为父亲送葬的亲友看了李学彦书写的挽联后,都盛赞“好联好字!”亲友们的好评鼓励,使埋藏在李学彦心底的情结开始跳动。从此之后,李学彦踏上研习书法的漫漫长路。
  在谈到书法时,李学彦很强调“天赋”。在笔者看来,李学彦就是一个极具悟性和天赋的人。短短几年的习练、交流和体悟,他的书法水平进步很大。许多书法行家看过他的作品,都以为他有数十年的书法功力。
  李学彦说:“艺术只有量化是不够的,它需要智慧的思考和对路的索求。书法上要取得一定的成就没有天赋是不行的,但是光靠天赋,不刻苦、不精进也是不行的。”在从事书法学习和创作的十年间。李学彦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和突破自己。他说:“书法是一个成功率极低的行业,学的人不少。半途而废的居多,有成就的就更少,所以执意书法的人,第一就是要耐得住寂寞,要学会心灵的关照……。”业余时,李学彦常常一个人果在工作室里。听音乐、练书法、写文章,板凳坐了十年冷。对他而言,书法是从小的爱好,也是心灵的退路。李学彦长于篆书和行草书,他博采众长而自成一格,在用笔用墨上很有自己的特色。《书法报》的专栏评论家张瑞田先生评价李学彦的书法作品,称其“惯于自然书写。心平气和地写,不急不厉的写,写感觉,写内心……”,正因如此。在李学彦的书法作品里,观者能体味到他的人生履痕、体悟、美学取向和内心修养,他的作品也真切地反映着他的生活风貌和人生观。
  
  篆刻集墨种缘
  
  “一枚小小的印章,方寸之间,却有着天地之大观。”这是李学彦对印章的体悟,或许这也是他开始治印的初衷。
  在研习书法的同时,李学彦拿毛笔的手也拿起了刻刀。从2002年开始,李学彦开始自学篆刻。“刚开始,我是因为书法的需要而自学篆刻的。篆刻艺术特行独立于书法领域,在书法作品中与黑白元素构成朱红点染的完美统一。”对李学彦而言。拿刻刀在石头上刻字,虽不像拿笔在纸上写字,但艺术是触类旁通的,一上手也就找到感觉了。短短八年间,李学彦在篆刻方面也有了不小的收获,很多文友只知其写书法,当立于他置有百余枚印石的展柜前时,方才知晓他艺术的另一片天空。
  李学彦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集墨斋”、“种缘草堂”等。或许也正应了他集墨种缘的心愿,在机缘巧合之下,2010年元旦,李学彦拜师于著名书画篆刻家吴颐人先生门下。
  吴颐人先生祖籍上海,曾师从丰子恺的弟子钱君匀。在书画、篆刻、音乐等综合素养上。全面继承了前辈艺擅众长的优良传统。丰子恺先生是弘一大师的弟子,从某种意义上讲,吴颐人先生就是弘一大师的第四代传人。在吴颐人眼里,李学彦是一个可造之才,人品好,悟性高,虽身处西南边疆,但对艺术孜孜以求,上下求索,是真正热爱艺术的人。所以在与李学彦真正相识之后,老先生就收定了这个徒弟。在见面之前,吴先生就准备了送给李学彦的收徒信物。在吴先生看来,从事艺术的人除了天赋和勤奋,还需要品格作为支撑。
  如今,每治了新印,写了新作,李学彦都要钤出印面,打出照片,定期寄给老师指正。而吴老师总是很细心地点评、斧正,同时交流对生活、艺术的一些感悟。千里银线连接着心有灵犀的师徒。
  从事书法、篆刻十年,李学彦应该有了不少的作品,很多媒体也宣传报道过他,可当问他有多少作品能使自己满意时,李学彦不假思索地说:“屈指可数,且是相对的满意。”所以,曾有人出资为他办书展,被他直言谢绝。他笑着说:“要对自己的负责,对他人的负责,对社会负责。”“再过几年我五十岁的时候,争取办一个展览,然后每十年再办一次。”李学彦说,这也是吴颐人老师对他的要求。
  李学彦说自己大抵属于一个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要求很严苛,他认为书艺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肯定的过程。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就要一意孤行,锲而不舍。因此在书法艺术的学习中,他同时兼修古诗词和散文,汲取多种艺术养分,在原点上不断地积淀艺术内涵,不断地超越自己。下栩栩如生的簪花似乎正散发着幽幽清香。当这样的簪花插在心爱姑娘的头上,秀美的脸庞,雅致的簪花,是爱与美完美的结合。而那由百根银丝盘绕而成如意形手镯。由石榴、佛手、蝙蝠图案组合而成的长命富贵锁。串铃环扣而成的手箍,玲珑剔透的虎形脚佩……这些千姿百态的白族儿童银饰,把大人对孩子的祝福、爱护表露无疑。
  
  水间的芬芳
  
  跟随着孩子在新华的石板路上慢慢踱步。那高低不平的鹅卵石不停地摩擦着脚板,痒痒的,无法言说的舒畅油然而生。这份宁静与祥和似乎也在讲述着银都超然世外的魅力。
  新华村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有水渠环绕,一副高原水乡的模样,沟渠中的水十分洁净。这水从何而来呢?原来这里的地下水资源特别丰富。随意走进一户人家,都能看到清冽的泉水从院子里的岩隙间喷涌而出,热情好客的主人用瓢舀了泉水给你品尝,清凉甘甜,口感比一般的瓶装矿泉水要好很多。在小院里坐下来,静静地享受着这一切,点上一碗村民自己做的豌豆粉。爽滑细腻、酸甜可口,顿生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让人浑然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明朝时期鹤庆知府马卿曾著诗有云:“运输苍苍山菁深,清流百折嗽琴声,龙潭迎我寻源路,灵雨祥风霁又阴。”诗里所说的“龙潭”便是新华村著名的黑龙潭,这个美丽的高原淡水湖泊是由地下水喷涌而出形成的。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盛放着一片片娇小诱人的白色小花,微风吹过,迎风摇曳的娇小身子,欢迎着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这种植物,当地人称“海菜花”,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只生长于没有丝毫污染的水域中。“海菜花”还是天然、美味的食品,煮开一锅泉水,随手抓起一束海菜花丢进去,翻滚两下,趁着那股热乎劲,放入嘴里,泉水的清甜与海菜花的幽香溢满口中,激发着人们对纯朴与原生态的向往。
  金色的阳光,银色的银器,春色的田园,水色的龙潭,配上愉悦的心情,在暖暖的阳光包裹着的新华村,带着一份慵懒和静谧,感受一番银都水乡――新华村带给我们的五色画面,沉醉其间不知归。
  
  小贴士:玩转新华村
  
  行――新华村坐落在鹤庆县城以北4公里的凤凰山下,距丽江机场12公里。3天小长假甚至周末都可以到新华村度个小假期。有几条线路可供选择:
  线路一:昆明―丽江夜间火车,第一天逛丽江,傍晚搭乘丽江―鹤庆汽车(随时发车),到达新华,第三天搭乘高快返回昆明。
  线路二:昆明-大理夜间火车。第一天在游览大理古城,第二天一早乘坐大理-鹤庆班车(随时发车),再花两元钱搭车到新华村,第三天坐高快返回昆明。
  吃――“田七串”:取药用的三七根茎小块串成“羊肉串”的模样,煎炸或烧烤片刻,撒上椒盐入口,绵软香糯。
  “铜锅饭”:将几两新米及打理好的洋芋块、腌肉片一同放入电饭锅般大小、由本村工匠打造的红铜锅中,在柴火灶上烹煮半小时左右,待到揭开锅盖后,就着当地特色的泡椒猪肝食用。
  “吹肝”:每年农历十月初十过后,鹤庆人家开始杀年猪,并将猪肝取出用水洗干净打上气,将舂好的辣椒面、小香葱丝、本地特产红花椒而、老陈醋塞进猪肝气孔通道里,挂在屋檐下面一个冬天。春节时,将其取下做成冷拼,味道妙不可言。
  住――在新华住宿很便宜,基本都是家庭旅馆,30-50元不等,房间安静舒适。
  购――这里的银饰产品主要有九龙壶、手镯、戒指、项链、银碗、麒麟、胸链、牛角刀等,种类繁多,应有尽有。工艺品的质地(或金或银或铜),依市场而定,价格根据用料和大小,三四元至上千元不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27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