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016超美猜想之审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卫平 刘一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世界经济展望》发表的报告中,认为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16年超过美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近年来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做出的关于中国经济规模赶超美国的预测越来越提前,越来越乐观。对此,我们应当保持清醒和冷静的思考。
  首先,IMF的预测所采用的购买力平价方法作为多种汇率计算方法之一,它对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做出一定的调整,以反映不同国家间商品和服务的相对成本。到目前为止,包括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组织的购买力平价研究仍然被公认为只是具有研究和探索的性质。除了计算方法的问题之外,IMF的预测是建立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之上的,即中国经济增长保持高速态势,且有相当长的持续性,人民币持续升值,同时美国经济增长缓慢或者干脆停滞,等等。应该讲,在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战幕拉起和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即将举行之际,IMF拨快“超越”时钟,客观上为美国在人民币汇率、经贸关系等议题的发难提供了一定的铺垫。
  其次,对于中美经济的客观走势,既要考虑两国自身的内部条件,又要考虑世界经济外部环境的影响。今后,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年均9.2%的增长率不宜再被当作中国今后经济增速的永久尺度。我国短期内面临着控制通胀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双重压力;中期内面临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双重困难;长期则面临着资源、能源的严峻约束和中国金融体系现代化的实现的双重挑战。世界经济诸多复杂的不确定性因素也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速产生影响。
  再次,中国的GDP总量和人均GDP世界排名的差距仍然很大。在世界银行2009年公布的全球213个国家和地区人均国民总收入排名中,中国排在第124位。我国中西部和广大农村的不少地区还相当落后,仍有1.5亿人生活在联合国设定的贫困线下。世界银行和IMF仍将中国划分为中低收入国家。对于普通中国百姓而言,在人均GDP不到美国十分之一时谈论赶超美国似乎有点遥远。
  此外,GDP总量具有其天然的狭隘性,它只能作为衡量经济的指标之一。经济发展需要综合考察GDP、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及很多其他指标,而IMF报告中的预测是一种单方面的GDP比较,只能反映经济规模,太多联想意义不大。即便2016年中国的经济规模赶上了美国,经济内容仍不能望其项背。中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下游,而价值链上研发以及服务、品牌等高附加值环节仍掌握在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手中。在劳动生产率指标上,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中国GDP总量的超越绝不等同于综合国力的超越,更不意味着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和世界格局的终结。
  总之,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仍处在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需要继续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深化各项体制改革。对于过去通过艰苦奋斗取得的成绩,我们感到自豪。同时,对于中国今天在世界上的位置,也应当具有清醒的认识。
  (作者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
   ■(责编/李逸浩 美编/李祥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598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