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品都江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斌

  临近“5・12”汶川大地震两周年纪念日,我们再赴重灾区之一的都江堰,感受并记录下它灾后两年的新气象。
  灾后重生的都江堰,有着很多让人心动的东西。不过,本刊记者最为之心动的,还是都江堰决心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的气魄和行动。
  国际旅游城市有很多种,有自然风光型,如坎昆、帕塔亚、火奴鲁鲁;有花园型,如新加坡、堪培拉、华盛顿;有娱乐型,如拥有全球第一家迪斯尼乐园和好莱坞影城的洛杉矶、盛行博彩业的澳门和蒙地卡罗;有商贸型,如香港、莱比锡;有文化型,如巴黎、罗马、开罗等。
  那么,都江堰要成为国际旅游城市,它将有着什么别样的神韵呢?
  
  古城・新韵
  
  从成都西门上成灌高速,不一会儿功夫,便看见一条银白色“巨龙”由东向南,横跨高速路,一头扎进莽莽苍苍的川西平原中。它便是成灌高铁。5月1日,这条新建的高铁将正式营业。从此,从成都出发,仅仅需要半个小时,你便能置身于青城山苍茫森林之中,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翠绿。
  同行的朋友介绍,下一步,成灌高铁将实现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无缝对接,那时,从首都北京到青城山,两个半小时即可实现。
  车入都江堰,这个曾经到处布满脚手架的城市,已经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车水马龙,人如潮涌。
  玉带桥边一商场外墙上,一块巨大的广告牌吸引了记者,“把生活和生意好好经营给全世界看”。细细品味这位商人的广告语,它应该真实地代表了这个小城普通民众的心态。
  下车漫步,进入杨柳河街。柳枝已经吐满新芽,几位老人提着鸟笼,窃窃私语。一阵凉风袭来,柳枝婆娑,惊吓了树上翠鸟,一阵扑棱,飞了个无影无踪。
  “太婆,给我来包烟。”一家杂货铺前,上海小伙子杨明操着流利四川话,与守摊太婆说着话。
  “你的四川话说得很不错呀!”
  “是嘛,我已经在这里呆了一年多时间,不但学到了四川话,还喜欢上了辣得让人叫唤的四川火锅呢。”
  杨明告诉记者,一年多前他就随同上海援建队员抵达都江堰,在这里与都江堰人一同起居生活。现在,他的生活中有了很多都江堰元素,比如喜欢喝夜啤酒,喜欢吃火锅,喜欢爬山,喜欢漂流等。
  “阿拉很熟了。”守摊太婆突然向记者冒了一句。
  “阿拉是什么意思呀?”记者询问。
  “阿拉,就是上海话,意思是‘我们’……呵呵……记者同志,上海话‘一拉’你晓得啥子意思么?”太婆显得有些得意。
  看来,在这场大灾难之后,上海人和西南边陲的都江堰人出乎意料地、快速地融合在了一起,而这种神奇融合剂便是爱!
  听说记者要体味古城韵味,都江堰的朋友领着记者到了西街。“那儿有个马家大院,那是一个古院落,里面住着200多户人家……你很幸运哟,以前从来没有游客光顾过那里,因为它是在最近的城市规划普查中才发现的,很有味道。”
  到了西街,却始终没有发现“马家大院”的影踪,经过一番询问,才基本摸清大致方向。从南桥附近的“多味面”餐馆旁边一条很窄的小巷躬身进去,顿然发现这里别有洞天,阡陌纵横,院落错落勾连,一个四合院又一个四合院,数不清,分不明,容不得你细细品味,只有连声叫好的份。
  一位老人独自坐在庭院中,吧唧吧唧磕着南瓜籽。他叫马明俊,今年73岁。
  “这个院子以前叫大兴店,祖上马大兴在甘肃、宁夏一带都很出名的哟!”一听说要他讲述“马家大院”故事,老人顿时神采奕奕。据老人讲,这个古院落修建于满清时期,当时马家祖上为了避灾,举家迁徙到了灌县,也就是现在的都江堰,修建了这个院子。马家祖上很有经营头脑,把院子建在了马帮、骡帮进入都江堰的必经之路上,于是,它就很快成为马帮、骡帮的驿站。“鼎盛时期,院子里面每晚都有100多头马或者骡子。当时分大帮和小帮,大帮就是从甘肃、宁夏过来的,一般人员很多;小帮就是茂县、松潘、小金等地过来的,由于路途不是很遥远,结伴而行的人也很少。他们把当地的皮子、药材、牛羊肉等驮到都江堰的商会,然后又把都江堰的盐巴、药品、粮食、油等驮回去。”老人顿了顿,目光盯在院子里的几株树上,“那一株是海棠,别看它那么小,上百岁哟!那是一株金弹子,也是上百岁的,还有紫荆,我们都不晓得它多少岁了。”
  采访已经结束,但所有人都没有离去,而是在古院落中东窜西探。试想,假如你坐在这个古院里,看灰白瓦片间雨珠一滴滴串连、下落,砸在有些风化的石阶上,随即,泛起一阵阵水雾,慢慢地弥散开来,转瞬即逝。有清脆的声音轻轻地传扬开,在空阶和青砖之间回响,回响成一阶阶青苔,一树树红灿灿的金弹子。那将是一种何样的境界和心境?
  据都江堰市规划局负责古城恢复重建工作的张云龙介绍,下一步,政府将对这个大院进行改造,打造成为都江堰古城的一个新景点。而像这样的古院落,在都江堰市区竟然有100多座。
  都江堰市委的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5年以后,都江堰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眼前,到那时,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老灌县九大街、八大巷、七大宫、六大景、五大点、四庙、三寺都将再现。古城区将更好地保护和恢复古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和恢复古城重要文化古迹和清末民初建筑风格,都江堰将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城市。
  到那个时候,这100多个散落在古城内的古院落,将为这个小城平添几分古韵和斑驳、厚重和精致,接纳来自全球的游客。数百年前过往客商的驿站,历经风雨,湮没于浮华数十载之后,重新回归,又成了全球游客安顿心灵、恬然休憩的驿站。
  
  水城・梦境
  
  上善若水。
  有人曾说,天下的水有很多种,四川就有几种典型。九寨沟的水是一个梦,游过九寨沟的人说“水在九寨做梦”,那是幽蓝得让人沉醉的水,是童话里的琉璃世界;黄龙的水是一首抒情的诗,那是人间的瑶池,水澄静得像仙女们的一片片宝镜,镜面上流溢着恬静的心绪;都江堰的水却是宏大的交响曲。
  于是乎,有了“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之说。
  每次来都江堰,都得前往都江堰水利工程之最前端的鱼嘴,亲身感受一番,这次也不例外。裹挟着雪山寒气的岷江水,气势磅礴,滚滚而来,在鱼嘴处便驯服地分流,一边是外江,江水仍旧咆哮猛烈;另一边是内江,轻灵地穿过都江堰市。顿时,所有喧嚣和尘俗,随着内江的涓涓细流,慢慢淡去,这座古老的小城也就一直保持着淡泊与宁静。
  在5・12大地震中,历经千年风雨的鱼嘴,只有轻微裂缝,拿当地干部的话来说,就是只用了几筐混泥土便修复了。此时此刻,重登鱼嘴,让人不由感叹都江堰古水利工程之神妙,感慨人类对大自然的驯服是多么的艰难不易。难怪余秋雨先生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都江堰至今仍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汩汩清流。
  沿着江边一路下行,不时会碰见一群群游客,但谁都不说话,只闻阵阵涛声,大家都在静静享受着这一切。路边,偶尔有农家用竹竿撑起遮雨的竹棚,便是一家茶肆了。见有人经过,茶肆老板也不大声吆喝揽客,或投以友善目光,或报以微笑,假如你停脚下来,还没有坐定,便有一杯香气四溢的清茶,置于你面前。逐渐接近市区,江边沿岸茶肆多了起来。随便捡一个落座,叫上一杯清茶,一边品茶,一边与随行土生土长都江堰人聊都江堰“野史”,偶有对某一情节纠葛不清时,随即吆喝一声,茶肆老板便出来,做个权威“鉴定”。邻座的几位南京游客听得晕乎乎的,后来干脆“厚着脸皮”搬了过来,耳朵竖得溜直,生怕落下哪一句话。于是,这段岸边不时传出一阵阵朗朗笑声。
  聊得有些倦了,喊来一个随时在茶肆旁边转悠的采耳人,放平座椅,悠然躺下,不多时,耳朵便痒酥稣的,然后就爽爽的,直沁心扉。

  入夜之后,都江堰更加沉静。你可以随意找一处酒家,依江而坐,有川菜之美味,有乳酒之醇香,有江风之凉爽,有空气之润朗清新……酒不醉人人自醉。
  这还不算,都江堰还有大手笔,要将水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在5年时间内,它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威尼斯”东方。
  在都江堰规划局内,挂着一张城区水系图。张云龙指着水系图,向记者详细解说了5年后的都江堰水城:街街有水,户户临水,再现古城灵韵。
  按照规划,该市拟将岷江水引入到古城区的每条街道。“江水引入街道,形成潺潺细流,成为汹涌急流的补充,软化它‘霸气’、‘阳刚’的形象。”水入古城,还能营造出“满城水色半城山”风貌,给人留下亲水的印象。该市计划改造三泊洞闸门,恢复金堰堤闸门,在宝瓶口新建一个永动供水点。这个供水点建成后,无需借助外力,江水便可经引水管道进入古城区。将水引入古城区后,他们将实现污水、自来水、雨水、景观用水“四水”分流,确保都江堰流向下游的水源不受污染。
  其实,现在的都江堰称它为水城一点也不为过,蒲阳河、柏条河、金马河、江安河、走马河5条河流穿城而过。加上今后城区水系的重新恢复打造,都江堰将会是一个晶莹剔透、冰清玉洁的水的世界。
  
  武者・问道
  
  古树,如同一柄大伞,将整个院落罩了个严严实实。
  树下,一男子右掌护腹,左掌向前,模样神似当年武松再世,金发碧眼,甚是彪悍;对面那汉子却骨瘦如柴,两眼无神,两只枯手挂在肩膀上,山风吹来,颤悠悠似乎就要倒了。
  倏地,那金发男子身形突变,双掌错分,犹如两柄利剑,直扑对方而去。那瘦弱汉子双腿微曲,两眼精光顿生。但见主攻者先是使出一招“左搬拦捶”,一看便是太极高手,那人双掌袭到中途,突然化掌为拳,一记“黑虎掏心”,直奔对方面门要穴!那瘦弱汉子也非平庸之辈,见对方来势凶猛,不退反进,一招“白蛇吐信”,枯手暴涨,直抵来者耳门穴。金发郎见势立即虚步左移,身体飞速右旋,右拳变掌,使出一记“右单鞭”,抵挡对方狠招。眨眼间,两人跳跃腾挪,你攻我取,已过三十多个回合。
  正斗得酣,突闻那瘦弱汉子一声清啸,拳法顿时生威,绵绵不绝,直扑对方。那金发郎渐渐招架不住,慌乱中跳将出来,抱拳罢战。
  周围看客方才如梦惊醒,随即响起雷鸣掌声。
  那瘦弱汉子不是别人,乃青城派的现任掌门人刘绥滨。与他过招的是加拿大人柯大年。柯大年告诉记者,2006年11月,他从加拿大来到四川,原本是来学中文的,不料偶然机会和朋友一起逛到都江堰青城山,就被这里的秀美风光吸引住,并喜欢上了青城道家武术。随后,他便拜刘绥滨为师,苦心学习气功拳法等。去年10月,柯大年牛刀初试,参加成都的武术比赛,竟然获得了一块金牌,一块银牌。柯大年不但在武术上有了成就,还在成都收获了爱情,与一位成都姑娘相恋并决定今年成婚。
  青城道家太极拳,又名青城玄门太极拳,是中国著名武术流派之一青城派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中国道教发源地、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也是中国太极拳流派中唯一发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太极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青城道家太极拳的特点为松柔自然,轻灵飘逸,舒展大方,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弹抖发力,实战性强。据说,这套拳法对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关节炎、风湿病、胃病、体虚畏寒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其实,青城武术已经成为青城道家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近年来,成百上千的外国朋友都来到这里,学习研究青城武术。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表示,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大力发扬青城派武术是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具体措施上,该市将于近期开始,在青城山景区设立固定场所,组织专人现场向前来游玩的游客免费表演青城派武术;组织全市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青城派武术培训,在体育课上教授孩子们学习青城派武术。
  从城区驱车直上二王庙,然后左转下行抵达江边,一座废弃大坝出现在眼前。这是上世纪60年代前苏联援建的一座水坝,由于中苏关系的变化,苏联专家撤走了,它没能竣工,便一直以丑陋的面目,沉睡在岷江畔。如今,在投资8500万元以后,它却摇身一变,成为“道解都江堰”大型实景演出的舞台。经过改建,它与雄浑的江水浑然一体,颇具气势,成为了岷江畔又一景点。
  《道解都江堰》总策划梅帅元与张艺谋一起打造的《印象・刘三姐》,自2004年3月与游人见面后,已演出了600多场,仅门票收入净资产收益率就达到66%,举办地阳朔GDP因此翻了3倍。都江堰人期待着这样的效益在《道解都江堰》的身上续写。“水”将是整个演出的灵魂,“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则是演出的核心,演员队伍将在水面上演绎《水》《堰》《家》三幕故事。《水》将表现岷江的柔美与暴烈,由女性舞蹈构成;《堰》将是演出的重点,将着重描绘李冰建造都江堰的场面与功德;《家》则将表现天府之国的生活印象,宁静、悠远、安逸将成为主题。演出还有序幕《人定胜天》和尾声《千年感恩》,表达对都江堰以及帮助过都江堰的人们的感恩。
  近期内,《道解都江堰》便会与中外游客见面,到时候,只需100多元,便可享受这一文化大餐。
  
  村姑・乡情
  
  味江河潺潺流水,日夜无穷无休地从茶坪村绕过,叮叮咚咚向西流去。
  从都江堰市区出发,沿青城山脚,蜿蜒前行大约半个小时,便抵达大观镇茶坪村。这里是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圣地之一。
  刚下车,左侧山坳便袅袅来了一村姑,姑娘约莫20岁左右,一身碎花皱叠长裙,那是时下成都街头正流行的裙子。她右手提着菜篮,篮内蔬菜滚着水珠,显然刚刚在小河中洗过。一路脚步轻快,神采飞扬。
  “要住店么,先生?”
  见有车抵达,村姑一脸浅笑,立即迎了上来。
  村姑名叫张果,是茶坪村“思逸居”乡村旅店的部门经理。其实,她不是土生土长茶坪村人,而是都江堰市区的,在都江堰兴起乡村旅游之后,她选择了茶坪村,凭着自己在城市里酒店从业经验,应聘上了“思逸居”乡村酒店的管理人员。
  “你想知道我的收入么,呵呵,这是秘密,不告诉你,不过,可以给你透露一点,我们这个酒店每年收入几十万不是问题的!”张果告诉记者,前几天,她接待了3名英国客人,客人在酒店呆了3天才走。像这样到茶坪村观光旅游的外国游客,每年都会有那么几拨。但目前看来,国内游客还是他们主要客户。随着天气慢慢转热,旅游旺季也随之来临,张果当下的任务是培训两名新招服务员的普通话。“我们尽量说都江堰方言,让游客从各个角度体验原汁原味的都江堰。培训普通话是为了方便客户,如果有的游客确实听不懂方言,那就得用普通话了。”
  像张果一样,有几十位城市里的酒店业管理人员,都来到了茶坪村,有的当上了副总经理,有的当上了部门经理。
  茶坪村,是一个坐落于青城后山与前山之间一个状如芭蕉叶的狭长带上的美丽村落,山清水秀。该村前通街子古镇,后通青城后山。味江河从村中流过,河两边即是青城山。茶坪村方圆约3.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面积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有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67人,一共153户。环境极其宜人,因而村子里百岁以上老人很多。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里成为旅游度假的一块宝地。目前有30多户农民直接从事旅游业。
  村长刘明福今年54岁,是一位很精干的汉子。见面时,他正与一群外地客商商议着兴村大计。
  “啥子?有没有宽带……来来来,先看看我们村的网页,输入三个W,再加个什么什么的COM,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在家中了解茶坪村呢……”对于这位快人快语的汉子,记者的提问似乎显得有些滑稽,他随即领着记者走进了一家乡村旅店,“这是液晶电视,强调,是数字电视哟!看,那不是宽带吗?入住我们乡村旅店,随时可以了解世间大事。有的地方乡村旅店是‘外面是欧洲,里面是非洲’,但是你看看,我们里外都一个样,漂亮!”
  刘村长说,地震之前,这里旅游业也可以,但是档次低,无序竞争,这一家收费30元每人,那一家收费20元每人,你争我斗,最终服务质量越来越差,档次越来越低。重建之后,政府引进了品牌旅游企业,实行统一品牌,统一经营。不愿意入股的,就直接出租房子收房租。村民们的收入一下子就提高了几倍。“你瞧瞧,这些乡村别墅,外观漂亮,里面豪华,比城里的巴适到哪里去了!”
  一根丝带九股头,
  唱支山歌找对头,
  找到对头缓缓唱。
  你唱山歌我不忙,
  我在房中穿衣裳,
  穿起衣裳塞起鞋,
  一家一首唱起来。
  正说着,刘村长忽地扯起喉咙唱起山歌来,把在场人着实吓了一跳。声音沙哑,却描述着茶坪村久远的先辈们劳作时的景象。刘村长说,茶坪村有很多山歌,在这里,有这样的规矩,早上不能唱中午的山歌,中午不能唱晚上的山歌,哪个时辰就要唱哪个时辰的山歌。
  “我为什么突然唱起山歌来?下一步,我们就要把这个宝物挖出来。我们村有两个宝,一个是大自然,是空气;另一个就是我们的山歌。我们都要把它们变成钱。千有理,万有理,老百姓包包里没有钱就莫得道理……”
  在采访回城的途中,本刊记者一直沉思着,老村长的话在脑海中翻腾:旅游嘛,就是牵个口袋,想方设法让旅客往口袋中投钱,一天投进去100元,两天就是200元,多留一天,他就得多投一百元钱……其实,都江堰打造国际旅游城市之目的,就是这位老村长最质朴语言的表达。目前都江堰旅游产业还处于观光阶段,游客只能走马观花,最多几天时间就逛个遍,然后走人,而要把观光旅游变成度假旅游,把游客停留时间延长延长再延长,这便是都江堰目前正在做的事情。
  按照都江堰《乡村旅游总体规划》,都江堰未来乡村旅游总体空间布局为三区一带。三区为:现代农业休闲体验区、城市田园养生度假区和山地乡村度假区;一带为农业产业观光带。到那个时候,别说呆一个月,就是呆上一年,你也会觉得还没有品够都江堰。
  当然,宏图固然美好,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连茶坪村这样的偏僻小村庄,人们都有了如此的意识和眼光,你说,都江堰距离国际旅游城市还会遥远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73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