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将社区规划引入城市规划的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能将陆续向社区回归,现存的“单位制社区”亦将逐渐淡出,适时引入社区规划这一概念,将对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工作、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体制;改革;社区;规划
  1. 社区及社区规划释义
  “社区”的概念来自于社会学,原意是指一种较为抽象和理想的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存在感性的、自然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友好互助。今天我们所提及的城市社区则主要用于界定“一种建立在某一地域和价值认同基础上的社会单元”。在这一概念下,其既用于表述某一特定的空间区域,同时也用于描述其成员间的社会关系。
  因而社区规划工作的内容包括了物质与非物质两个层面,前者主要为确定空间地域、硬件配置及形态规划设计,后者则重在确定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及运作方式。
  2. 社区规划的实践探索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1 社区规划的实践探索
  社区规划的工作组织、操作模式依执行主体的不同可分为“自上而下式”及“自下而上式”,即政府主导型和民间自发型两种。前者由政府统一组织,提供经费,自上而下开展,例如纽约借助有官方背景的社区工作委员会开展社区规划。后者纯粹由社区居民根据需要自行委托开展,作为自治自理的参考,甚至在有的时候,还作为与政府进行沟通和争取社区发展权益的手段。由此可见,现有的社区规划实践工作在内容上显然已突破了传统城市规划的范畴,但又因各国及各个地区的社会环境差别较大,目前在如何具体实施上尚无统一可循的套路。
  2.2 社区规划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社区规划工作在我国开展的较晚。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社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到忽视,直到上世纪80年代,在民政部组织下,呼应行政体制改革的趋势,开展了全国性的社区建设运动。进人21世纪以来,随着“公民社会”、“和谐社会”等理念的提出,民生问题和社区民主自治得到高度重视,与之紧密相关的真正意义上的社区规划才开始逐步开展。不少学者、团体进行了一些具体研究和实践,例如孙施文等在上海开展的以街道为载体的社区规划研究、方明等在北京八达岭开展的农村社区规划工作等等。
  然而,我国社区规划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集中表现出以下特点:项目主要来源为受政府委托部署开展,且集中于成熟型城市社区,规划范围更多地依托基层行政单元(如街道、村镇等),工作内容主要关注于社区物质环境整治。同时在操作层面上主要表现为公众参与性不强,社区规划的工作要求超出城市规划师的知识素养范围,需要改进工作理念和方法等问题,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大大地制约了社区规划工作的发展。因此,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深入研究社区规划的内容、途径及意义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3. 伴随改革深化引入社区规划的意义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之后,在经济建设及改善城乡面貌上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当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期,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并呈加剧的态势,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城市,社会问题增多,城市社会管理的任务大大加重。在这种情况下,摆在城市规划、设计师面前的既有难得的机遇,也有之前不曾遇到或积留下来的矛盾与挑战。笔者以为,准确把握社区规划的意义、途径要从理清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入手:
  3.1 社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互补性
  社区规划与城市规划都是对未来一定地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规定性控制和引导的过程,且与宏观的经济、社会规划不同,两者在决策之外都强调实施过程和具体操作性,即均是决策——实施的连续统一体。
  但二者的规划目标不同,在起源、发展历程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一般而言,城市规划侧重物质空间规划,讲求较宏观尺度的经济、社会效益,其规划实效以规划期内的经济、社会总量的投入产出比为衡量指标。社区规划则是对基于微观的城市人居环境的系统研究,偏重精神空间,追求社会效益,其最终的评判指标是社区条件的根本改善及居民的满意度,其目标特质决定了它必须细化到具体的现实社区。
  3.2 社区规划与城市管理制度的改革
  随着行政体制改革,中央政府的放权使地方政府对地方事务的管理权限得到了充实。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权力的重新组合也在不断的进行之中。就大城市而言,城市政府向区政府、区政府向街道办事处放权也在不断地发展之中,如上海市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从而完善了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架构。地方化的管理模式更强调综合性的管理方式,在城市的范围之内,在相当的程度上将突出社区的管理职能。
  另外,就具体项目的建设模式而言,无论是在政府宏观规划指导下抑或由开发商主导,普遍注重单个建设范围内的自身配套,缺少更大范围内的相互协调性,具体管理也是采用分而治之的方式。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各类设施(尤其是各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的社会化趋势必然会得到加强,此时就有必要从社区管理和发展的全局出发,对社区范围内的各项设施进行综合考虑,重在提高整体效益,这是社区管理职能加强后社区规划发展的内在要求。
  3.3 协调社区经济发展与社区配套设施建设
  社区经济的发展,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提出,社区经济主要承担的职能是“政府不该直接操作,企业又因利润低而不愿做,而人们确实十分需要的那部分功能”,社区工业和服务业以及社会再就业等方面的内容决定了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对它的组织与空间安排是社区规划应当着重予以处理。
  社区公共设施的完善是建设社区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过去,因规划和建设方式导致了社区公共设施配置不够完善;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促使民众对社会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有的公共设施无法很好地满足民众的需要,如果仅就事论事地、见缝插针式地进行建设,又无法保证社区整体环境的协调统一性。因此,需要从社区整体着眼,对公共设施进行系统规划,为民众提供全方位、多种形式的服务。
  3.4 社区文化与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国家强调和支持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社区文化建设和管理,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机制全面运作,市民对自我权利的意识增强,尤其是在直接涉及到居民日常生活的方面。通过调查发现,在一些相对条件较好的社区和小区中,公众参与的要求尤为迫切,参与的程度较高。他们会对社区尤其是居住小区、邻里的设施和环境等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并实际地参与社区设施的建设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又能积极地、自觉地维护社区环境及设施的运作,真正体现出社区主人翁的态度。
  社区环境的整治也是社区规划需要考虑的主要内容。在未来,一个城市的社区将更加依赖它所倡导的理念、提供的服务和它的优美环境,并据此吸引居民。社区环境整治的主要内容在于:①建立社区本身的可识别体系;②借助社区设施建立完整的社区网络及其空间体系;③创造社区的场所精神,增强社区的凝聚力;④建立绿色、生态、富有生气的社区环境景观等。
  综上所述,社区的发展既要关注物质性规划问题,也必需要关注社会领域的发展规划议题。社区规划既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强化基层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及硬件设施建设的适宜途径。
  参考文献:
  [1] 钱征寒 牛慧恩,社区规划——理论、实践及其在我国的推广建议〔J〕,城市规划学刊,2007(4),同济大学出版社
  [2] 赵民,赵蔚,社区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胡伟,城市规划与社区规划之辨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1(1),同济大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4997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