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立辉 宋国宇

  [摘 要] 目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集制造、存储、配送和营销等多种功能集聚的现代化特色产业。为了加快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并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政府部门应该针对当前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概念缺乏有效认知、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主体实力不强、缺乏辅助产业集群发展的配套支持、市场混乱无序等问题,从加大宣传力度入手,提升绿色食品在省内外的知名度;要以资源和区域优势为依托,着重抓好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加快支持性产业的发展;挖掘潜在市场,维护已有市场,完善绿色食品市场体系推动绿色食品产业进一步向集群化发展。
  [关键词]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一、产业集群基本形态
  我国区域性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嵌入型和原发型两种形式。从产生内在动力方面来看,主要有政府促进型、核心企业型、市场需求型和资源依托型等形式。从产业链和价值链分工的角度来讲,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包括以下三类形态类型:
  (一)核心企业领导型
  此种类型的特点是集群中以一个具有统治地位的核心型企业作为该集群网络体系的核心地位,与之相关联的部分小企业作为核心型企业的补充并分布于产业链条的下游,全力整合并形成有效协作的高质量网络体系。比如,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中大米产业、奶业、山特产品等优势产业集群,在黑龙江省华润酒精有限公司、五常绿峰米业集团、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公司等中心企业的产业技术更新与产业升级作用下实现产业整体生产系统的协作提升。
  (二)专业市场领导型
  此种类型的特点是集群的延伸与扩展主要以专业化性的商品销售市场或者销售网络渠道为基础。正因为其集群以专业性的商品销售市场或者销售网络渠道为基础,所以,此类产业集群基本上以同质化、无差别化的产品来投入制造,呈现出“先店后企”的产业集群模式。例如,以北大荒米业集团为核心的绿色食品产业的米业集群,依靠庞大的销售市场和高效的网络渠道体系,并最终拓宽其利润空间。
  (三)混合型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基本上是专业市场领导型和核心企业领导型的共同混合体;如今,产业集群内的大型企业数不断增加,实力逐渐加强,彼此间相互联系愈发密切,自然地对专业贸易市场的依附性有所减少。此种类型产业集群在此情况下逐步开始向中心企业领导型产业集群转变。如,黑龙江省的“镜泊湖”品牌被定为有影响力的12家大米企业的统一品牌,以提升企业品牌效力;绥化市庆安县的大米也被统一注册为“庆安大米”,以便配合米业的整体销售方略。所以,当前部分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均彰显混合型的特点。
  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产业集群规模逐渐扩大
  扩充品牌的辐射界限,全力提升产品信誉度和知名度。目前已构建了以“北大荒米业”和“五常绿峰米业集团”为中心的大米产业优势集群,以“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公司”、“九三油脂集团有限公司为重点的大豆加工产业集群,以“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重点和特色的乳制品产业集群等各类绿色食品产业优势集群,更进一步地实现了规模经济和品牌战略。近年来,黑龙江省新建、扩建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如伊利、蒙牛和皓月等也在黑龙江省进行投资建厂,从整体上看,更进一步促进了为绿色食品为主,无公害和有机食品产业发展为补充的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规模的形成,对全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集群企业发展态势明朗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企业逐渐走向规模经济、其产品的品种结构逐渐得以优化和提升,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企业所发挥的功效逐渐加强,如九三油脂、完达山乳业、北大荒集团、哈高科大豆有限公司、龙丹乳业、五常绿峰米业、哈尔滨啤酒集团和黑龙江省华润酒精有限公司等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国内知名品牌系列。截至2012年底,绿色食品认证数量已达315个,当中,AA级的产品126个、无公害农产品数已超过130个,产品种类的发展趋势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省政府已先后出台相关法规,从多方面对较有实力的大宗型米、粮、油加工企业的规模扩展进行政策倾斜和多方扶持。同时,负责专人做好对农产品质量保证和提升的安全管理任务工作,将绿色食品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工作作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大力发展的同时,注重对外贸易质量和信誉,严格执行政府和行业制定的相关认证标准。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省正全面发展积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种类和实力强劲的优势作业基地。政策规定有的放矢,主要的重点建设项目放在产业基地和科技园区建设方面,此外,对发展水稻和玉米等作物产业带也采取了相应举措。
  三、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概念缺乏有效认知
  当前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的概念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心里存在着某种消费隔阂,对于绿色食品内的营养成分含量的概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深化,对于绿色食品种类和企业的宣传力度还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导致消费者在选择此类产品时没有特别的倾向性;以上种种导致对于绿色食品的消费还没有形成一种普遍的消费潮流。
  (二)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主体实力不强
  从数量与品质关系层面来看,部分绿色产品因质量没有达到相关检测标准,但因为打着绿色品牌和凭借着成本较低的优势,市场销量相对有所扩大;从制造企业数量和规模关系层面来看,呈现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但企业数量却在不断的向外扩张;致使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主体企业有数量却无实力优势;从绿色产品种类和全面扩张的关系层面来年,呈现出某些特色绿色产品销量较大、增幅较快,而某些大类产品增量趋势放缓;同时,在绿色食品行业内部,也存在产品结构和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   (三)缺乏辅助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产业
  黑龙江省目前尚未形成一支有利于促进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的关联产业和支持产业的队伍;专业分工还不够细,社会相关服务体系和机构还需要逐步完善;产业集群并没有与区域教育和科研机构进行实质性的大范围合作,产学研链条并没有真正形成;另外,政府的政策导向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偏差。
  (四)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在绿色产品市场上,存在着伪劣产品或者有害食品,这就对绿色食品的销售和信誉产生较差的影响;对绿色食品在知名度和市场接纳程度上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其绿色字样的无形价值也大打折扣;据不完全统计,绿色食品市场上的繁多的食品种类中,获得相关部门通过食品认证的企业不超过3%;各地投机商贩以假乱真的现象和行为屡见不鲜,而政府的监控工作并没有全部落实到位,久而久之将会对整个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造成恶劣影响。
  四、加快发展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及提升其竞争力的措施
  (一)做好绿色食品宣传工作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新兴的绿色产品的营养、安全和健康更加给予关注和重视;但并没有形成统一、清晰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地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和手段对于绿色食品产业及产品进行有效的宣传引导。尤其是当前互联网等媒介的出现,更为绿色食品产业和产品的宣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优势。宣传过程中,应注意侧重点;更多地应放在绿色食品的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联程度,以及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宣传。发挥黑龙江省的资源和区域优势,加大对绿色食品品牌的宣传力度,提升绿色食品在省内外的知名度,挖掘潜在市场,维护已有市场,尽快形成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消费热潮。
  (二)重点做好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
  要全力做好对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进行政策和资金等形式的扶持工作。例如,黑龙江省主要以粮油、乳品和山特产品等制造型企业为核心,其著名企业主要有北大荒米业集团、五常绿峰米业集团、完达山乳业集团等加工型企业。要全面加快绿色食品企业的技术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和包装层次。同时,加强对绿色食品产业基地的建设力度,重点扶持和规范建设一批专业性、特色性和综合性均有优势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三)加快支持性产业的发展
  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与其他支持性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他支持性产业为绿色食品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技术及服务支持。在加大对绿色食品龙头加工企业支持力度的同时,应全力发展为绿色食品产业提供支持服务的信息咨询和行业协会组织,进一步加强物流中心建设;加快对绿色食品的优良品种和农药及肥料的全面发展;同时,提升绿色产品的包装质量和彰显特色。
  (四)完善绿色食品市场体系
  开拓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空间就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同时统一规划和突出发展重点,在公平竞争的基本准则指导下,逐步完善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市场体系,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创造较为适宜的市场环境。首先,建设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和冲击力的大型的绿色食品销售厂所;其次,构建辐射到我省其他相关专业批发市场的绿色产品的营销网络体系,形成有特色的绿色食品批发网络体系,以此为基础展开合作及竞争。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的主体即是企业,它是科技与教育服务的对象。科研成果的作用要看能否为企业和社会创造高效价值。教育和科研项目需要密切围绕着企业来展开,通过完善产、学、研链条,加速科研成果的物化,全面推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平.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9):21-22
  [2]赵大伟.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新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08(1):143
  [3]邓晨亮.发展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1):93-94
  [4]李龙.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问题[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39
  [责任编辑:刘玉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021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