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介入检查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德强

  摘要:目的 探索介入检查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经桡动脉穿刺,将导丝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开口,实施造影检查和治疗。结果 通过实施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准确显示病变部位的形状、范围,分析病变性质,有助于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结论 介入检查可以有效的帮助医师观察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病变形态学、冠脉侧支循环,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
  关键词:介入检查;冠心病;造影
  采用介入检查,可以将冠脉造影的动态图像清晰的显示在电视监视屏上,确定病变的准确部位,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56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其中女性852例,男性1716例,其中689例患者冠状动脉有一支或多支狭窄>60%,进行了支架植入术治疗,年龄27~86岁,平均年龄为(48±2)岁。
  1.2方法 针对收治的2568例临床诊断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治疗,其方法如下[2]:①针对患者桡动脉区实施常规的消毒措施;②铺无菌巾;③使用5ml~10ml的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④对桡动脉进行穿刺;⑤穿刺成功之后,送入"引导钢丝",同时撤出穿刺针;⑥沿引导钢丝送入5~6 F的动脉鞘管,同时撤出扩张管或者导丝;⑦沿着动脉鞘管经绕动脉注入3000~5000 U肝素;⑧在长导丝引导下,将造影导管送至左侧或者右侧冠脉的开口内,撤出导丝,调整不同的体位,注射造影剂,左侧冠脉注射4~6 mL,右冠脉注射4~6 mL,注射速度一般为2~4 mL/s,同时采集图像;⑨撤出造影导管;⑩拔出动脉鞘管,局部采取使用纱布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止血。
  2结果
  针对689例患者实施了PTCA和支架植入术,其中靶血管包括以下几种:前降支患者为486例,左回旋支患者为172例,右冠状动脉患者为279例。其中15例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实施了球囊切割术及支架植入,术后造影显示了病变的血管完全扩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且伴随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在实施PTCA和支架术后,立即恢复了窦性心律[3]。
  实施介入检查治疗时,共计13例患者发生血管迷走反射,9例患者发生低血压现象,均采用多巴胺和阿托品实施了纠正。78例患者术中发生无复流,立即经导管内注射硝酸甘油、硝普钠后恢复血流。4例患者在穿刺部位发生出血,医师用手将血肿压散,使用加压包扎后,效果良好。其中,9例患者发生了排尿困难的现象,因此实施了保留导尿管。3例患者出现了急性左心力衰竭的症状,通过实施血管扩张和利尿等药物治疗,患者均有好转。实施过程中5例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严重的并发症,经积极抢救,4例完成手术回病房,1例术中死亡。
  3讨论
  冠心病及心肌梗死是近年发病率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其大大的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针对冠心病实施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时非常关键的。目前,介入是检查和治疗冠心病最为有效的方法。通过实施介入检查和治疗,冠心病的表现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不稳定型冠心病;②稳定性心绞痛;③缺血性心肌病;④急性或者陈旧性心肌梗死;⑤心率失常和无症状心肌缺血;⑥原发性心脏骤停。患病早期,患者症状表现为稳定性心绞痛,一段时间后患者症状发展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甚至可能会发生心肌梗死。
  实施介入治疗的首选方法为支架植入术和PTCA,与传统的药物诊疗相比,其可以有效的促使血流重建加速,很好的保护功能,改善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并且消除冠状动脉的残余狭窄,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临床应用结果表明,针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支架术和PTCA治疗后,降低了胸痛的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其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的特点,但是需要在实施PTCA和支架植入术治疗之后,加强患者的心电监测和药物治疗。服用6个月~1年的抗凝药物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维维,宫剑滨,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ox-LDL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2010.
  [2]彭晟,顾晔,等.冠脉造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
  [3]贺立群,马长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对比剂的选择与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
  编辑/肖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0375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