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高中历史教材史实表述的差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冰丽

  【摘 要】新课标中学历史教材突出了初高中教材紧密的衔接性,初中教材史实表述与高中教材保持一致性,体现了新课标教材的连贯性,适应了高中教学的需要,有助于提高高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趋势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初中川教版教材共六册,分别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教材编写的特点是:采用主题式体例,以时序为线,以单元(学习主题)为一级标题。这种突出时序的编写体例有利于学生梳理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突出学科知识。
  高中岳麓版教材分必修本和选修本,其中必修本是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的必考教材,必修本分三册: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必修本编写的特点是:以模块为基本框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西合编的专题史体例进行编写。这种突出专题史的编写体例有利于学生梳理专题史发展脉络,突出学科能力。
  初中通史知识是高中专题史的基础,高中专题史是初中通史知识的深化,如果没有初中通史知识作为基础,直接会影响到高中专题史学习。但是,如果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就同一知识的表述不同,也会影响到高中教材的理解,甚至会使学生出现史实混乱不清的情况。下面就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后一种类似情况谈谈。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时间表述不一致
  2012年12月第2版的川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07页第18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向》的第一子目“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中写到“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的变化。由于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速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市场经济席卷全球,跨过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资本流动、资源配置、经济贸易以及经营管理等经济活动,冲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线,出现了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的大趋势。”
  2013年12月第3版第12次印刷的岳麓版必修(Ⅱ)第115页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第一子目“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中写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伴随资本主义的出现发展而兴起发展,已经存在发展数百年了。或是认为全球化起源于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时,全球化已经开始了”。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才开始。表现在资本流通和金融工具种类多,被纳入世界市场的独立国家更多,世界经济范围更广阔,交通、通讯、信息、成本锐减,各国在科技、生产、资本、市场的相互依赖日益增强。
  笔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开始于何时要从经济全球化定义说起。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也存在几种不同观点。观点一:经济全球化是指货物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速度提高的过程。根据观点一的定义,经济全球化开始于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观点二: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扩大、跨国投资的增加、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信息交流日趋快捷、生产活动的全球化和生产要素的全配置,形成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经济。根据观点二的定义,经济全球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的普遍建立。
  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时间表述不一致
  川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12页第19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一子目“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写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的力量不断增强,‘一超多强’的局面初步形成,世界格局出现向多极化(the multipolarization)发展的趋势。”
  2013年8月第3版第9次印刷的岳麓版必修(Ⅰ)第110页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从二战后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史实得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开始从两极格局对立走向多极化。
  关于多极化趋势出现时间的争论,国内外学界政界主要是对60、70年代西欧和日本崛起是否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这一问题看法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二战后初期由于战争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美苏两极格局出现。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世界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日本等“五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郭宪纲认为:世界多极化孕育于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欧洲和日本已在经济上开始对美国构成了挑战。从经济的角度衡量,世界已开始从两极转向多极。但从综合实力上看,这时美苏仍是两大主要力量,中国、西欧和日本虽实力上升,但与美苏相比,综合国力相距尚远,不能成为一极。国际格局仍是两极框架,世界多极化尚处于萌芽状态。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进入了一极或一超多强的格局。此时,世界多极化虽有发展,但各力量间仍很不平衡。
  川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12页注释处对“多极化趋势”解释是“意味着世界上存在多个对世界政治、经济具有重要影响的力量中心,表明世界是由多种力量、多种社会制度、多种发展模式和多种价值观构成的。”根据这一解释,从对世界经济影响的角度看,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对世界政治影响的角度看,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
  关于经济全球化开始的时间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时间这两个问题,学术界的不同观点与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关,没有正误之分。但是从新课标中学教材的衔接性和中学生学习的连贯性来看,初高中教材对重要史实的表述应该保持一致性,如果史实表述出现不一致,会给中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混淆,尤其对于初中知识掌握得越牢固的同学越容易出错,也会影响高中教学的可信度。因此,建议初中教材编者们在教材编写时能结合高中教材的内容,尽量避免出现初高中教材表述不一的观点,使中学历史教学保持前后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有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慎之《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太平洋学报》1994年第2期
  [2]李琮主编《世界经济学新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专家称世界多极化加速演进大趋势不可逆转》,中国新闻网(www.chinanews.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0713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