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课程研究型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玲 张明春

  课题项目: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 203140301
  摘要:通过对国外美国艺术中心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以及国内江南大学课程教学分析,将研究型课程教学方式引入《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并提出了教学新思路――专题设计,设计本土化、社会热点问题等现实性强烈的专题使设计教学紧跟时代新要求,它是《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研究性教学改革实施的重要途径。研究型教学改革使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在专题设计研究中得到不断扩充和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开始逐渐转变,注重引导和管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实践与团队协作精神。
  关键词:公共环境设施;研究型教学;专题设计;教与学
  1公共环境设施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思路
  公共环境设施的发展历史久远,人类的城市文明形成之初即出现了关乎国计民生的公共基础设施。现今,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是一块融工业设计与环境设计于一体的新的设计领域。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但与城市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设计却显得捉襟见肘,这与缺少相关专业知识的设计人员不无关系。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大多数设计院校陆续开设《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这门极具现实意义的课程。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共环境设施的概念和诸多认识尚未达成一致,比如公共设施设计内涵及外延的界定、公共设施设计的学科背景与知识结构、公共设施设计教学的性质定位与特征等问题。作为一门融工业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于一体,涉及诸多边缘学科,且随着社会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的设计课程,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课程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不断完善其专门性的知识体系;探索合理的方式和手段将课程教学与社会需求顺利的结合;更新设计教学观念,鼓励设计学习的研究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均是这门课程需要探讨和突破的重要问题,此时,研究性质的教学思路和教与学的态度对这门新兴的设计课程而言是十分适合的。在公共环境设施的研究型教学中,我们探索和尝试专题设计的课程训练形式。课程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各种专题来组织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设计所涉及知识面会逐步变广,公共环境设施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扩充和完善;教师注重引导和课程管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课程设计的评价标准则在于突出设计的过程性、能力的综合性和概念的探索性。
  2国内外设计院校研究型教学课程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文化意识的提高,设计复杂性随之加强,这使得设计过程和结果的可控制性日益超出设计师个人能力所能控制及管理的范围。面对此种境况,设计教育亟需有对策性的课程模式与之相适应。
  国际上很多先进的设计院校,例如美国艺术中心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对设计师所需的训练进行了反思,开始从理念、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实验设备等方面进行大幅度改革,整合多学科优势,建设以设计应用为基础,以研究性教学为主导的综合性专题设计课程,并引入社会、人文等相关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同时与国际性企业建立前瞻性、概念性的互动合作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形成,而非简单的技能传授。其中,他们对推动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专题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对国内设计学科有着相当的借鉴意义。
  国内著名的设计院校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工业设计系从90年代后期开始设立设计研究性课程,对特定专题展开课程讨论,并专门开设了专题设计课程模块,让教师可以在此课程中,灵活安排各种设计专题。该课程所培养和激发出的创新成果也为国内外许多著名院校和企业所肯定。
  3公共环境设施研究型课程设计专题的拟定
  我们在公共环境设施的研究型教学课程中借鉴了国外设计院校专题设计的部分做法和形式,更多的是根据国内情况和自身的条件做了调整,使课程教与学操作更具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公共环境设施研究型课程的专题设计教学结合产品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以社会人本观念为核心,根据特定专题的特点,打破原有设计专业或类别的界限,结合学科优势,组织相应地知识体系,引导设计的创新思考和实践探索。在专题的选择上可以有不同的侧重和导向,我们注意结合设计中的热点问题、公众聚焦事件中隐含的某种设计诉求以及设计竞赛等拟定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的设计命题作为专题。设计热点如设计本土化的问题;社会聚焦事件如,一系列群体性事件引发的公众对设计安全问题的质疑;社会竞赛如,某某市(镇)面向社会有奖征集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作品等形式。在这些现象中,本土化设计、侧重安全性的设计考虑、某某市(镇)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方案等等都可以作为专题设计的题材。这样的命题形式使得课程设计具有较强地适应性以及可变化调节的优势,同时,使设计教学能够紧跟社会发展的节奏与脉搏,体现时代强调的新内容和设计需求。
  4公共环境设施研究型课程的教与学思考
  教学过程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交流和认识的过程,课堂上师生间交往很重要,课堂交流缺失,是容易引发大学生课堂失望情绪的原因之一。而当前的大多数高校课堂上,教学过程经常出现的是“后背教学”,或者教师如同播音主持一样平面化的“电视教学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严重缺乏的。
  在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课程中,我们注重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同时有意识增加学生之间的协作机会。设计专题确定之后,教师讲解相关专题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介绍与专题相关的学科前沿动态和研究成果介绍,并安排布置深入细致的实施设计程序。学生自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成设计团队,在课堂上、在课程网站上随时可与教师交流。碰到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比如为以陶瓷为元素的公共环境设施专题,必然涉及陶瓷制作手工技艺、器具等),还可以由教师联系跨专业的相关课程,或者以跨专业合作的设计团队出现(目前我校环艺、工设、陶艺三个专业均开设公共环境设施课程),不同专业领域的设计合作,更能锻炼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碰撞出设计的火花。   关于教师的课堂行为问题,美国某高校提出过这样一个教学理念,该理念将教师的课堂行为分成若干阶段,分别是Modeling(模型、样本)―Scaffolding(搭架、结构)―Coaching(教练、引导)―Fading(退出、置身事外),这种教师将课堂逐步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充当课堂幕后工作者的理念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在研究型课程中,我们注重的是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交往性的学习和创新性的学习,教师更多时候充当的是学习的引导者和课程管理的角色,比如专题设计的理论教学,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这个专题可能涉及的领域有环境心理学、人机工程学、产品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现代陶艺等等,讲解它们大致研究方向,分析它们与本次专题的关联性在哪,然后推荐系列相关书籍,而不会在课堂上灌输这些领域知识,从而引导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而在教学进度安排、阶段性计划实施,学生的跨专业合作以及分享课堂、课堂讨论、小组的阶段性设计汇报、宣讲等方面,教师则充当管理角色,给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创造条件,提供便利。
  学习是一个磨练的过程,因而学习首先是艰苦并痛苦的,而后在痛苦中探索前行,才能从中收获喜悦。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地降低学生学习的痛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不错的方式。积极性的存在,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例如自我效能感、觉得有意思、成就感、希望被尊重的人认可、与他人合作、希望实现自己未来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将学生当顾客的“AIDMA法则”,颇具效果。AIDMA法则是由美国广告人刘易斯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消费心理模式,它总结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的心理过程,并将之分为五个阶段: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产生兴趣)―Desire(产生欲求,感到对自己有利)―Memory(产生记忆)―Action(开始行动),消费者先是注意商品及其广告,对那种商品感兴趣,并产生出一种需求,最后是记忆及采取购买行动。通过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理解学生的需求,我们发现这种购买心理过程与积极的学习心理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处,对我们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有启发。比如,课程开始前,来一段经过涉及开场白,列举身边或新闻报道的事关公共安全的社会聚焦事件,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提出本次课程的专题――关于设计安全性的问题,结合关乎每人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来开展课程,有助于学生产生兴趣,对课程的继续带有期望;课程中,我们充分利用社会、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和条件,如设计竞赛、方案有奖征集、教师的研究课题、大学生实验创新基金项目等作为课程驱动,同时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用心完成设计方案,不但有优秀的结课成绩、一定数额的奖金,还有各种毕业后求职资本以及潜在的职业发展机会。这个过程得益于充分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尽可能地为其创造相应地环境和条件,使学生感到这个课程对自己有切实利益,进而才能够比较顺利的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5总结
  研究型的教学是设计类教学的一种重要发展思路。公共环境设施课程研究型教学通过对某类专题的深入探索和研究,能够完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课程知识结构,从而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研究和探索性质的学习,区别于一层不变的填鸭式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广泛涉猎工程技术、市场、社会人文等领域,关注社会、文化、生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而容易把握设计发展的趋势。同时能够培养学生以跨学科交叉思考为核心的学习研究能力,激发他们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专业技能,有助于他们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多重要求之间的矛盾。高等教育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是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重新理解教与学的内涵和意义,充分理解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意识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性的研究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 Galotti,Kathleen M.Cognitive Psychology in and out o the Laboratory(Third Edition)[M].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39367.
  [2] 李乐山.高等学校开设研究型课程的新思维[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5.
  [3] 杨玲,张明春.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教学实践与探索 [J].文艺争鸣,2010(22):172.
  作者简介:杨玲(1981―),女,湖北人,硕士研究生,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环境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及理论研究,公共环境产品设计,传统建筑文化与理论研究。
  张明春,男,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创新理论,陶瓷艺术设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2217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