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植物的心灵感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梅

  心灵感应被认为是人类的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特殊能力,某些讯息可以通过普通感官之外的途径传到其他人的大脑中。
  植物是没有大脑的,那么植物这种相对低等的生物是否能与人类进行情感沟通?某些植物之间是否也可以“心心相印”?这些听起来有些异想天开的设想引发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兴趣,而一些相关试验的结果似乎表明:人类居然可以与植物进行心灵沟通。
  探究植物情感
  关于“植物有感情”这一观念的记载可以追溯到1848年,德国的实验心理学家费克纳提出了植物有感情的观点,他认为通过与植物交谈,给予植物关注、爱抚等,可以促使植物更健康地生长。
  1900年,印度科学家博斯通过对植物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实验后发现,每株植物以及植物的每一部分都有敏感的神经系统,它们对打击所作出的痉挛反应跟人类的肌肉非常相似。此外,博斯还相信植物在轻快的音乐声中生长更迅捷,而在噪音中生长较缓慢。通过分析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细胞膜性质的变化,他还声称植物能够感知疼痛,理解感情等等。根据他的观点,受关爱的植物与受折磨的植物发出的振动信号有着明显区别。
  1966年,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审讯专家巴克斯特受博斯实验的启发,以天南星科喜林芋属植物为对象进行了试验,试验的结果令他相信植物可以与其他生物(这里特指人类)进行交流。他将测谎仪的电极绑在喜林芋的叶片上,希望测出水从根部上升到叶片的速度。结果他惊奇地发现,当水从根部徐徐上升时,仪器上显示出电压渐渐下降,测谎仪画出的图形则呈急剧上升的曲线,其形状竟与人激动时的曲线图形极为相似。
  之后又有一些有意思的相关实验,比如说测出植物会因疼痛而“哭泣”,会被恐怖景象吓得“目瞪口呆”以至“说”不出话来,会以发出叹息来回应对它的突然大声呵斥。有些“胆小”植物的叶子因为受到惊吓,不能很快从根部补充水分而导致失水枯萎发黄。科学家由此推断:植物在不良环境下生长,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恶果,从而建议我们与植物沟通时要创造一个优雅舒适的环境,绝对不能向它们发送恐慌的声音、影像或者突然对其“训斥”,以免植物情绪紊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导致其早衰。
  植物也爱甜言蜜语
  对于人类给予的美好情谊与特别关怀,植物似乎同样可以感知。美国一位名叫奥克兰・威妮的女士,从公园里摘回2片相似的虎耳草叶子,她每天早上起床后都要看看那片放在床头柜上的叶子,希望它继续活着;而对另一片放在起居室里的叶子根本不予理睬。一段时间后,她不闻不问的那片叶子萎缩变黄,开始干枯;可是获得特别关注的那片叶子不但活着,而且就像刚从公园里摘下来时一样新鲜。
  此外,当植物感受到外界刺激时,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它都会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有科学家将植物与人沟通或对外界感应传出的能量,用微电波引导出来,再把微电波转译成声音,结果发现:茄子缺水时会发出微弱的呻吟;向日葵获得灌溉与日照时,会发出欢快的声音。加拿大的生物学家还发现,用赞美与欢乐等词语录制成能量集中、频率较高的语言来与莴苣沟通,即使交流的时间很短,这些受过赞美,感到快乐的莴苣,明显比一般莴苣发芽早、长势好。
  植物之间也能进行讯息的交流。比如,杨树、槭树和橡树等植物在被昆虫啃食后,不但自身会分泌一些动物不能食用的丹宁,连附近未受伤的树木叶片中的丹宁浓度(丹宁,又称鞣酸类物质,是具有鞣皮性的植物成分,结构复杂,鞣皮作用的主体是多价酚)也以同样的比例增加了。受伤的树木似乎以某种方式向其他树木发出了警报。
  尽管有反对者认为植物没有人类那样复杂的神经感知系统,因而没有能力感知人类的情感或意图。虽然关于植物是否能与人类沟通,目前尚无定论,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但是善待每一株植物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做到的事情。地球是万物的家园,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人类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2639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