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论在培养小学语文学生的创新个性中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论在培养小学语文学生的创新个性中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史洁琼

  作为直接的施教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有意识地去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这必然是当今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创新为目标,利用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励学生在勇敢质疑、大胆想象中培养出一种创新个性。笔者将在文中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个性这一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环境的影响相当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记得某次课间休息时,当我和学生说到中国排球队进入世界杯,他们个个激动异常,议论纷纷,以致于上课铃声响了也不知道,我当时没有把脸沉下来,而是一直笑眯眯地耐心等待。当孩子们反应过来,很歉意地安静下时,我灵机一动问道:“看你们刚才的样子,个个都懂得与国家荣辱与共。不过要想中国取得更大的胜利,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学生们齐声响亮回答:“努力学习!”那节课,学生学得尤其认真,这使我明白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于是我大胆地做了以下尝试:
  1.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放下了高高在上的老师架子,真正成为了学生们的朋友。每上完一堂课,我让学生以自己感受来评价老师的教学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足或无法接受,并特意表扬和感谢那些提出意见的学生,不足的地方我认真分析,力求改进。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更和谐。
  2. 营造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课堂教学的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是否建立了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是否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新课标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在实践中,语文教师要把自己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转变为与学生拥有平等席位的对话者,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把语文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显而易见,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于课堂教学所倡导的起点也就是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真正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师生在教与学中进步,在教与学中体验到快乐。
  3. 给予学生鼓励、肯定的评价
  恰当地评价学生的才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收到开发学生智力,激发他们创造才能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表扬学生,尽量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学完《小摄影师》后,我让学生想想小摄影师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有的学生说小摄影师在回家路上被车撞了;有的说高尔基亲自到小男孩的教室去了……我充分尊重他们的看法,坚持无错原则,对他们给予了鼓励和肯定。
  二、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我们在上每一堂新课时,先让学生根据老师指导的学习方向自己读课文,去猎取文中的内容,然后教师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质疑――老师引思――学生解疑”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读课文后知道了什么,哪里不明白,然后教师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解决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如学生对回答的问题意见不一致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充分讨论,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学中如果学生发表了有独创性的意见,提出了有创造性的问题,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予以肯定、鼓励和表扬,以带动和激发全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即使有的学生所发表的意见离题较远,教师也不要横加干涉,而是给予鼓励,让其大胆想、大胆说,此时教师再指出问题的要点,及时点拨导向,引导学生思维。这样做不但切实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还培养了学生自觉质疑问难、设法解疑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
  爱因斯坦曾说:“幻想的才能对于我们来说要比我在知识上的才能更有意义。”“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打破定势,大胆想象,进行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双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小学生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将这种想象力转换成一种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出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去想象。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尽量说与别人不同的话,创编与别人不同的句子,提与别人不同的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始终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陕隘的思考方式,开拓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这符合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同一个问题或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具体表现,它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
  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一些“发散性”的练习。
  总之,时代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工具学科之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活动是在宽松的气氛中进行的,教师的关爱、激励,小伙伴的合作互动,都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手执金钥匙去开启智慧的大门。教师要在这样亲和互助的环境中,培养其创新的勇气、乐于创新的热情,最终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270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