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学生兴趣导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术娟

  摘 要:从目前诸多文献的表述来看,许多作者都习惯于从教学技巧方面进行模式构建,诸如师生互动、启发式、激励式教学形态,都应建立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不难理解,惟有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他们才能主动参与到上述三种教学形态之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向导;把握;实践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而言,在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应关注课堂教学所释放出的兴趣元素。之所以指出后者可归因于:①小学语文教学的功能定位使然;②小学生认知特征使然。因此,有关学生兴趣导向上的把握与实践便成为本文关注的重点。
  从目前诸多文献的表述来看,许多作者都习惯于从教学技巧方面进行模式构建,诸如师生互动、启发式、激励式教学形态,都应建立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不难理解,惟有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他们才能主动参与到上述三种教学形态之中。此时就面临一个问题,如何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需要从小学生的兴趣点入手了。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学生兴趣导向上的把握
  上文已经指出,应从小学生的兴趣点入手。由此,对学生兴趣导向上的把握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鲜感
  从小学生此时的兴趣点来看,他们对于从未遇见和从未听说的事物存在着天然的好奇心,而这种新鲜感就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以小学语文“颐和园”为例,若是处于北京以外城市的小学生大都没亲自去过颐和园,这时在讲解课文之前就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对颐和园进行全景展示。这样一来,颐和园美丽的场景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关于这一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都能实现。然而,再配以教师对颐和园一些典故的阐述,更能在小学生面前增添它的神秘感。可见,通过建立新鲜感便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来。
  (二)亲身感
  现在的小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表达意愿,特别对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和到过的地方都愿意说出来与同学进行分享。抓住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中也能唤起他们的兴趣。当然,对于上述“颐和园”的课文内容来说则不合适了。如在“欢庆”一文中,该文是针对国庆庆祝来写的。因此,就可能发挥出小学生的亲身感,使他们表述在国庆这一天的所思、所想;同时,更需要给他们机会表达“这天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变得活跃了。自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激发了。
  (三)延伸感
  众所周知,小学生大都喜欢科幻故事,因为这些故事都是建立在想象中的,能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根据这一启示,在语文教学中还应实现延伸感。这里的延伸感当然不是幻想和空想,而是根据课文内容逻辑延伸出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形,而这些都是课文作者没有表露出来的。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就能满足学生对未来想象的偏好,也就能在引起他们兴趣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不难看出,这对于他们提升作文写作水平也有好处。
  二、学生兴趣导向下的实践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学生兴趣导向下,以下将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展开讨论。
  在分组确定的前提下,按照问题植入、引导小组合作阅读等环节展开。
  (一)问题植入
  由教师在导课过程中提炼出来几个小问题,如: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吗;同学们对圆明园的印象是怎样的;其实她过去可漂亮了,为什么现在却很破损呢。这样一来,便通过预设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的精力集中;利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来体会该文章的内涵意境;同时,也引致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进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中的人文素质。
  (二)小组合作阅读的引导
  为了更好的促使学生参与其中,小组成员不应超过5名,且需要选出组长。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并结合预习阶段的理解,在问题意识驱动下展开讨论。小组组长负责维持讨论秩序,并扮演起主持人的角色来。与此同时,教师应分别在各小组进行旁听并给出启示性的反问,以此来不断推动小组合作阅读的进行。
  (三)课堂效果评价
  按照可行性分析部分的结论,教师要求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就问题给予回答。这实则在于检验各小组合作阅读时对文章主题把握的精确性如何。因此,这一要件容易被评价。之后在问题回答中,便存在着具有发散性的内容。如,圆明园为何会毁灭。这个问题的回答,依赖于学生对阅读材料和课前材料收集所获得的信息。针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言,教师还需要根据阅读材料的主题给予阐发,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表扬。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本文认为,诸如师生互动、启发式、激励式教学形态,都应建立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不难理解,惟有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他们才能主动参与到上述三种教学形态之中。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周湘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提问能力[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2(2).
  [2]郁珍珍.浅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吉林教育:高教,2011(12).
  [3]蔡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神州,201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270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