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五大关卡阻碍“台商回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萌 柴文祺 张颖

  台商返乡遭遇五大关卡
  此时此刻,众多台商响应台当局的号召,络绎于返乡的路上,然而回到台湾后,却赫然发觉情况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美好,尽管当局满口许诺提供各种租税优惠、土地取得、融资奖励等方面的优惠条件,最近又快马加鞭通过了《台商回台投资方案》,但真正执行起来,台商遇到的却往往是缺人、缺地、缺电、筹资困难、行政效率低下等五大关卡。
  关卡1>基层人力难解决,招不到本地劳工
  走进桃园县中坜镇,导光板大厂茂林光电公司座落于一大片休耕的农地中央。由于生产线高度自动化,偌大密闭防尘的车间里,只有三三两两的作业工人来回走动,监控机器的运转,神情专注。
  导光板听起来是很陌生的零件,但若没有这块板子,家中的电视就看不到影像,苹果笔记本电脑里的发光键盘也是该公司的杰作。
  茂林光电公司在大陆广东的中山和长三角地区的苏州也有工厂,目前在全球LED电视导光板市场占有率为5%至6%,而且不受欧美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决定2012年要再投资1000万美元(约合新台币2.93亿元)扩充产能,将2013年的市场占有率推升至10%,扩产的首选地便选在台湾。
  茂林光电董事长李满祥解释说:“我们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动化,台湾工人的素质相对比较高。”
  看中台湾的劳工素质优势,是李满祥回台投资的主因。然而,招不到足额的工人也是他的最大困扰。“再怎么自动化,大夜班还是找不到人。”说到这里,李满祥原本满脸的笑容逐渐消失,神情越来越严肃:“4万多元的薪水,本地员工都不愿意做。”
  由于每天24小时生产线一分钟都不能停,本地劳工不愿值夜班,只好找外劳。只是扩产之后,还需要200多工人,要去哪里找?李满祥无奈地说:“还要再想办法。”
  找不到基层工人,几乎是每一位台商回台设厂时都会遇到的第一关。杭州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谢智通以自己的家具业为例,他想回台设厂,但首先就面对工厂雇不到工人的问题。雇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外劳,又有语言和文化上的隔阂。他建议当局开放大陆劳工,满足企业回台投资短缺劳工的需求。但是这触及到极敏感的政治议题,短期内不可能解决。
  镜头转到台南县归仁乡,生产旅行箱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的万国通路公司,从一年半前开始筹备返乡事宜,将一度萎缩至200人的旧厂,一口气提升到500人,测试工作效率是否比在大陆的工厂更高。
  车间里,一位外劳正在缝合行李箱的外盖和内皮,熟练地绕了一圈,不到一分钟,一只黑色20英寸的行李箱便初现雏形,速度相当快。与一般作业机台不同的是,缝纫机旁贴了个“小心夹手”的贴纸,同时列了中文、英文和泰文。
  “你看,厂内所有的年轻人,全部都是外劳。”万国销售渠道董事长谢明振特别指出,看起来比较像台湾人的,多是四十几岁爸爸、妈妈级的人。
  放眼望去,生产线上不是外劳,就是中年人,台湾年轻人的面孔少之又少,令谢明振忧心。“企业不是跑百米,是跑马拉松,回台设厂,人力怎么解决?现在我很痛苦。”不只招不到技术工人,谢明振曾经要找现场销售和行政人员,登报月余花了50多万元新台币,最后只招到两个人,他不禁担心起要增招1000人的新厂。
  “人力没解决,叫我们怎么鲑鱼返乡?游到一半,难道叫我们游回去吗?”谢明振没好气地说。
  江苏台商永冠公司制造的是风力发电机的龙骨和底座,客户包括通用电气、西门子等,如今正在规划回台设立新厂,投资金额至少10亿元新台币。
  永冠董事长张贤铭有一件事情怎么也想不通,位于新北市观音的旧厂在过年后招人,只接到几个问询的电话,之后没一个人上门面试。
  一脸忠厚老实的张贤铭说:“我给的起薪至少4万元。有经验的现场作业员如果干了一、两年,还可以加薪到五、六万元。”
  生产台湾虎牌米粉的正通公司,大本营位于宜兰,采用自行研发的轨道式自动化制程,充分锁住米粉的美味,产品风靡全球。
  最近从厦门返乡的正通公司老板林明通,提到自家品牌时眉飞色舞,但话题一转到员工便一脸忧郁。憨厚的他发现:尽管台湾失业严重,但缺工更严重。曾经有一位员工报到后,没上过一分钟班就辞职,自以为可领取失业救济金。
  如同永冠和虎牌米粉,返乡台商支付的薪水并不低,却依然补不了缺。很多返乡的台商追求技术创新,工厂已经高度自动化,产能却开不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台商不断呼吁当局开放外劳,解决缺工窘境的原因。
  不过,明明台湾失业人口已经突破40万,为何却出现产业缺工、青年失业的矛盾?
  对台湾劳工政策深有研究的可成科技财务副总经理巫俊毅认为,目前岛内40多万失业人口里,47%是大专生,这群人想进的是服务业。高学历使得年轻人不想从事制造业,再加上高中职的毕业生80%继续上大学,导致台湾技职人力奇缺。
  台湾的生育率快速衰退也是人力供需失衡的原因之一。根据台湾“经建会“的资料显示,目前台湾潜在劳动人口的总数正在逐渐减少,将从2011年的1419万人降至2013年的1207万人。
  因应这波台商回流投资风潮,台湾行政部门最近推出的《台商回台投资方案》,预计将企业聘用外劳的比例从现有五级制的10%至35%提高到40%。
  巫俊毅评论说,当局现在看到问题了,但药方下得还不够,而且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他举例:外劳政策中采用“预先核准制”,假设企业要招1000位员工,其中外劳可以有400位,根据“预先核准制”,必须先找到1000位本地劳工聘用一年才能招聘外劳。矛盾的是,企业要是找得到1000位本地劳工,何必再找外劳呢?
  关卡2>土地成本高,缺地导致建厂困境
  人才之外,缺地,则是返台企业的第二个困境。
  来到鸿硕精密公司花费4.5亿元新台币购置的位于台北内湖科学园区的总部大楼,不少楼层仍然空荡荡,似乎正在等待人员填补空缺。   这家世界第一的讯号线生产企业,原本在江苏省和福建省设有工厂,现正计划在台湾购地建厂,生产高端产品。但是从前年开始看地,鸿硕精密董事长张利荣的足迹踏遍了斗六竹围、嘉义大埔美、台南安平等工业区,每坪2.2万元到4万元新台币不等,却让他评估至今,无法决定。张利荣说:“我要投资7.5亿元,光是土地成本就得占去一半。在台湾买地,必须精打细算。”
  一地难求,同样困扰着从马来西亚返台投资的保绿资源公司。这家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二大再生胶生产企业,现正计划在台湾设立生产基地。
  保绿资源已在桃园新屋并购一家上游原料处理厂,希望新厂也在桃园一带。看地的过程中,保绿资源董事长特助刘兆惠却发现,无地可买。
  刘兆惠说:“工业区看起来有很多空地闲置,但一问之下,已经被买走。”他们原本属意环保科学园区,没想到申请登记早已额满,但来到现场一看,明明没有厂房。进一步询问是否可以转卖,地主开价每坪4万元新台币,3个月后再去问,竟涨到5万元。
  这是台湾另一个建厂用地的矛盾:台商找不到土地,闲置的工业区却一大堆。有人看到台商返乡需要土地,暗中炒作建厂用地,想要分一杯羹。
  前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副局长、台开集团总经理郭年雄剖析,台湾许多工业区都委托开发公司开发,并由开发公司垫款,几年之内如果没卖掉就理当要回收,但是当局缺乏回收的资金,导致工业区白白闲置在那里。
  障碍3>行政效率差,光土地申请就要4年
  行政效率不彰,更让不少台商在回家的路上吃尽苦头。
  如台湾著名“螺丝大王”晋禾公司计划投资100亿元新台币,在高雄冈山设立全球金属扣件物流营运中心,虽然已与经济主管部门签署了投资意向书,但晋禾董事长蔡永裕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无奈:“光找一个投资地点,找了一年多还没有着落,即使这次签约,也不知道何时可以正式投资。”
  环顾审批手续卡住的,还有两岸机床大厂油机工业公司,2012年在高雄第一期厂房刚扩建完毕,第二、二期陆续要动工,然而背后不知花了多少心力跑流程,光是土地申请就花了4年时间,手续十分繁琐。
  关卡4>回台筹资之路,被担保品卡死
  其他台商回流会遇到的挑战,还包括筹资难。
  已在台湾第一上柜挂牌的台湾保绿资源公司,计划筹资2亿元,其中3/4作为购地基金,计划发行可转换公司债时发现,银行要求海外企业提供同等金额的担保品;而保绿资源公司的资产都在马来西亚,无法提供担保品,结果便被卡死在筹资之路上。
  然而,若是岛内企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就可以募集资金,用这笔钱购买土地厂房,再以此作为担保品提供给银行。岛内企业和海外公司在担保品上的不平等待遇,令保绿资源公司的负责人十分不解。
  关卡5>电压不稳,导致工厂作业损失
  另一个挡住台商返乡的大石头是用电,很难想象的是,电压不稳会发生在台湾这块“科技岛”上。
  例如茂林光电公司平均每年都会遇到3到4次电压不稳,一旦电压下降,生产线便被迫中断,必须重新开机,这一关一开就是数百万美元的损失。该公司多次与电力企业及经济主管部门沟通,都不能解决。
  “难道不在产业园区的中小企业就得自求多福吗?”茂林光电负责人李满祥大叹。
  台商回流,并不是每一个都欢迎
  最近台当局快马加鞭通过的《台商回台投资方案》,六大策略基本上是国发基金挹注资金、协助解决人力、取得土地资讯、机器设备进口关税减免50%、加速ECFA后续谈判、加强辅导咨询等。
  尽管当局已释出善意,部分台商却仍担心缓不济急。一位台商表示:“外劳比例提高上限需要再修法,赶得上我扩产的速度吗? ”
  与此同时,岛内也有不少人质疑,以增加外劳名额的方式吸引台商回流,等于跟大陆比赛看谁的劳工更廉价,形同台当局多年鼓励的产业升级开倒车。部分社运团体甚至以“血汗台商回流”来形容,认为台湾需要的是创新、高附加价值产业。
  智融集团董事长施振荣日前对这股“台商回流热”提出隐忧,担心若引进追逐低成本、低附加值的产业回来,继续从事劳力密集工作,反而让岛内产业技术水平更低落,会拖垮台湾。
  对此,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陈冲表示:并不是每个台商回流都欢迎,因此优惠方案设有资格条件,例如自有品牌、提升技术层次或在产业链具关键地位等,“不欢迎追逐低成本的台商利用这个方案回来”。
  对于产业升级,陈冲强调,经济动能提升方案中的“三业四化”、“中间企业跃升方案”等,都是与产业升级有关,希望协助产业在原有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为自己加值。
  陈冲说,每个厂商有其生存之道,所谓“逐水草而居”,其追逐低成本的厂商应该到柬埔寨和缅甸去,而我们则希望鼓励具有产业链关键地位的厂商回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271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