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机械制图课程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进行优化调整和改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机械制图课程在工科院校普遍开设,是机械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随着现代化工程的进展,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但由于机械制图课程通常在大一开设,学生没有经历金工实习,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建立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模式,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从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实践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 调整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将传统的画法几何内容进行调整,对过于抽象的内容进行删除,重点介绍基本几何元素和几何形体的投影原理与作图方法;增加有关形体构形方法的章节;加大机械制图部分的比重;增强零件图、装配图读图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大量的工程实例,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对有关的机械模型和工程图样进行展示,使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近工程实际;同时,加强徒手绘制草图和计算机绘图的内容,因为随着国外设备引进的增加,学生必须具备徒手绘制草图的能力和使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工程图的能力,才能完成机器设备的测绘。
  2 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一味传授讲解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方向转变,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做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与老师一起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采取“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结合典型例题和工程实例进行集中讲解,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练习,使学生在讨论中激发创造潜能,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例如,让学生使用橡皮泥、苹果、黄瓜等材料制作模型,如在讲圆柱体的截交线时,可从不同的角度去切黄瓜,然后细心观察,可帮助学生体会圆柱体截交线的三种情况,加深学生的理解。
  3 重视实践环节
  由于学生普遍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对机械加工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刻,学生的作业中往往出现常识性错误。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对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和装配图等实践性强的章节,在开始教学前,组织学生到工程实训中心参观加工过程,使其了解产品加工的具体流程,多接触各类实际图纸,使其先有感性认识,再进行课堂教学,以此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自觉性、主动性。
  零部件测绘是机械制图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际的零部件,亲手拆装,加深对部件工作原理和零件结构的理解,对于巩固所学机械制图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强化工程训练都非常重要。教师采用设计、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强对学生的辅导,解决了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4 师生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积极开展和组织校内外各项制图相关的技能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师生合作、机械创新大赛、大学生创新计划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研究性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实践证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机械制图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联系在一起,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培养高层次工科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图学教研室. 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胡琳. “工程制图”工程项目引入法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工程图学学报. 2010,2:167-173.
  [3] 王伟冰,张东梅,李玉菊等. 基于 CDIO 理念的新机械制图教学模式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171-1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272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