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基于“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地市级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目标探究

基于“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地市级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目标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加快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已成为新时期地市级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重要历史使命,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抓手。文章对地市级高职院校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多元办学的体制机制目标进行探究,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推动高职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对地市级高职院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地市级 高职院校 体制机制 目标探析
  [课题项目]本文系四川省高职研究中心省级重点研究课题“地市级城市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负责人:李春明,项目编号: GZY12A01)的子课题之一“地市级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目标研究与实践”(课题负责人:谢婧)的阶段性成果。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实现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是个艰难的课题,而深化高职院校的体制机制改革更是难中之难。因为体制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学校办学必须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而机制的建立一靠体制,二靠制度。关于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国家有宏观政策要求和指导意见:“要强化地方统筹,开展地市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①;“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聘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②。可见,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是国家对高职院校寄予的期望和要求,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笔者认为,作为地方政府举办的地市级高职院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的关键在于:一是要从现实层面剖析目前地市级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要从理论层面明确创新的的目标是什么,三是要从实践层面解决如何去创新。
  一、地市级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问题剖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地市级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建设主要由政府、市场、高职院校、行业和企业五个要素组成,建立“市场核心,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实现共同发展。然而,目前,地市级高职院校在基于“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办学体制机制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市场经济的内推力不足。
  一方面,由于地市级城市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小、产业结构单一、工人劳动强度大,很多岗位仍然被传统型劳动力占据,致使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另一方面,由于地市级城市工资待遇偏低、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宁愿背景离乡到工资待遇相对优厚的发达地区现代化工厂企业工作,而不愿意在本地就业,导致就业市场对学校的吸引力不大,地方企业对高职毕业生吸引力不足,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热情不高。
  (二)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够。
  1、政府和主管部门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存在重视基础教育,轻视高职教育的观念,没有结合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制订地方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划;
  2、政府对地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办学条件较差;
  3、政府对地方高职院校的政策支持不够,在学生实习、聘用兼职教师、校企资源共享、企业捐赠等方面缺乏相关政策支持和保障。
  4、政府对地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不关心,致使学校举办的有些专业与地方产业对接度不高,不能很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三)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不明显。
  各地方各行业协会掌握着本地区本行业前沿技术、设备状况及人力资源需求情况,为了规范和指导行业的行为,有些行业协会还制订了本行业的行为规范和标准。但很多行业协会没有充分发挥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引导作用,没有将本地区行业新技术、新标准及时融入教学内容,没有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的有机衔接。
  (四)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
  1、企业还没有认识到高职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就是企业自身,没有认识到对职业教育的投资是企业的生产性投资,所以,企业的设施设备只发挥了生产的作用,没有发挥教育和培训的作用;
  2、还没有形成推动和鼓励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企业不愿意长期承担学生实习、教师培养等额外产生的用于职业教育的投入。
  (五)学院自身观念不解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
  1、地市级高职院校一般都是由几所中专校合并而成,学校底子较薄,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足,科研水平提升不快,开放办学的理念不强,教师缺乏创新的精神,缺少开放的勇气,制约了学校服务企业、服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2、地市级高职院校均由地方政府主办,在经费投入、人事聘用等受众多资源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管理,政出多门、管理体制不顺、统筹力度不够、资源难以整合,学校缺乏自主办学和独立决策的权力。
  3、学院内部缺乏竞争激励机制也影响了学院办学的灵活性,阻碍了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二、地市级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目标与对策
  通过对地市级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问题剖析,创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市级高职院校“市场核心、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参与”的四方联动办学体制机制,就是要确定政府、行业、企业在高职院校办学中的责、权、利目标。
  (一)政府要在高职教育发展规划、资源整合、政策制定、搭建校企合作建设平台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1、观念上,地方政府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地方高职教育的发展,认识到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将高职院校的发展放在战略高度,把高职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高职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2、政策上,地方政府要加快地方职业教育法制创新,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在高职办学中的责与权;要完善与地方高职教育配套的经费政策,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体制机制上,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和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协调。成立由政府部门牵头,行业协会和企业参与的政行企校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统筹协调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联系,指导解决高职学院办学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履行相应职责。
  二是要放手放权,赋予高职院校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经营决策等方面的自主权,增强学校自主运营的责任意识和开放办学的活力。
  三是由政府统筹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制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
  四是研究和制定优惠政策。针对企业资助、捐赠职业院校的资金和设备,职业院校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展产学研结合、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费用,企业支付职业院校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报酬、意外伤害保险费等方面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和深度和广度。
  五是加强考核管理。制定考核管理办法,将政行企校合作工作推进成效作为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的行政绩效考核、职业院校办学业绩考核、企业科技进步和实绩评价的重要内容,引导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推进校企合作工作。
  (二)行业要发挥在高职教育中的指导作用。
  行业协会最了解本行业领域的技术前沿、内在运作规律、人才需求等情况。借鉴国内外行业参与指导高职教育办学的成功经验,应建立符合地方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的行业指导机制。
  1、以地方产业发展为依据,指导学校设置专业,推进学校教育与产业、专业与职业对接。
  2、以地方行业岗位标准需求为依据,与学校、企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将新工艺、新技术及时充实到课程中,实现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对接。
  (三)企业要将培养和储备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的投入作为生产性投入,与学院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用、责任共担、利益共赢和紧密型合作机制,发挥自己在产业规划、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提供和接收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工作。
  (四)地市级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学院要树立 “以他方为中心” 的办学理念,融入产业、 行业、 企业、 职业,系统设计学校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为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中介组织深度参与学院办学提供平台,为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1、发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职能,支持学校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的原则,建立适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适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发挥高职院校技术研发的职能,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攻关等横向课题研发以及技术推广工作等。
  3、发挥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职能,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工作。
  4、建立多方参与的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走开放办学之路,实行董事会或理事会议事制度,
  5、要深化内部人事管理与分配制度改革,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制度,引导和激励教职员工主动为企业服务,对承担技术培训、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校企合作工作的教职员工,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物质奖励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注释
  ①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②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Z].教高[2010]8号.
  参考文献:
  [1]崔奎勇.高职院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探究[J].职教论坛,2012(1):3-4
  [2]张慧霞.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的地区差异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10下):9-11
  [3]王亚鹏.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8):51-55
  作者简介:谢婧(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四川内江 641100)谢婧(1972.4),女 汉族 四川内江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副教授,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与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2862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