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述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丽君

  摘要: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在十七大报告中被明确提出来以后,国内学术界也加大了对人文关怀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研究。研究取得可喜进展,主要集中在人文关怀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的必要性;人文关怀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状、原因、解决对策这几方面。
  关键词: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述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1―0025―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问题一直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永恒主题。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在十七大报告中被明确提出来以后,国内学术界也加大了对人文关怀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研究。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主要集中在人文关怀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的必要性;人文关怀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状、原因、解决对策这几方面。
  一、相关内涵的厘定
  (一)人文关怀的内涵及内容体系建构
  对于人文关怀的内涵,虽然理论界仍存在较大分歧,但是在较大范围内已有一定共识。多数学者如杨怀中、张弘政、张敏、王欢、刘天宇等认为人文关怀坚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注重人的价值和主体意识,满足人的需求,尊重人的尊严等。
  学者张敏认为“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其核心是强调人的道德价值和尊严,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从而推动思想启蒙和人类的共同解放,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学者王欢、刘天宇认为人文关怀的核心应是重视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学者史佩宇提出思政教育意义上的人文关怀“首先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表现为对人的人格尊严及价值需求的一种关心和尊重,不断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及主动性,从而使人都能实现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另外,学者伍揆祁在与上述学者有相似见解的同时对人文关怀还有其独特的看法,他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论》中指出,人文关怀更侧重于实践,是实现人文精神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思政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建构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是王东莉和伍揆祁,他们二位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做出了详尽的阐述。前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应从关心人的需求、满足人的需要,提升精神品位、丰富心灵世界,唤醒主体意识、塑造独立人格,培养伦理情操、完善道德境界,建构精神家园、引导终极关怀等几个层面来全面推进人的发展”。后者认为要“尊重人的价值、满足人的需要、唤醒主体意识、培养德性伦理、提升文化品位、丰富心灵世界、导引终极关怀”。总之,思政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应注重个体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突显人的价值,满足人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使人达到自由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合格的“四有新人”。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内涵
  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内涵,多数学者的见解基本一致,认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是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而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是其现实活动功能和期望功能的吻合程度。如有学者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运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与出现正向结果的效能属性”。学者林琳提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通过相应的教育方式、手段,对受教育者所实施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所达到的实际效果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效果相契合的程度”。学者沈壮海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的三个基本方面”。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坚持贯彻人文关怀的理念,是社会发展和思政教育学科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提高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人文关怀理念的贯彻实施。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论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人的本性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决定外因,“人的本性需要得到人的承认与尊重,需要得到人的挖掘与激励。正是由于人的本性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要注入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核心就是尊重人、关心人、满足人的需求,而大学生思政教育是培养人成为“四有新人”的教育,二者具有内在的联系,在本质上有很高的契合度。
  二是时代进步的需要。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化步伐加快,后现代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各种西方社会思潮泛滥,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只有坚持人文关怀理念,高校思政教育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抓住人的本质,实现人的发展,才能提高自身的实效性,突显自身的价值,才能符合我国发展的要求。学者韩华强调:“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在综合国力竞争、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尽管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很多,但缺乏人文关怀无疑是重要的一个,加强人文关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创新基点。”
  三是思政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得知,思政教育理论空洞,忽视学生的自身需求,导致学生的反感,严重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发展。加强人文关怀理念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将重心转移到关注学生自身全面发展方面,有利于使思政教育贴近学生实际,从而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人文关怀是思政教育摆脱低效的内在诉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良性运行的必要支撑。”
  由此可见,学者们对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的必要性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都做出了相应的论述,加强人文关怀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大学生思政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不理想的状况下,我们应该更清醒地认识到人文关怀对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性,应该把人文关怀理念贯彻落实到实处。   三、人文关怀理念下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现状
  人文关怀理念下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在得到提高的同时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人文关怀理念的贯彻实施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人文关怀理念在绝大多数高校受到重视,大学生主体意识明显增强,思政教育得到绝大多数大学生的认可,大学生与思政教育者的关系得到明显改善等。对于存在的不足,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人文关怀缺失严重、人文关怀的理念在部分高校仍未得到高度重视、人文关怀理念重形式轻实践的情况严重等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不强。例如学者李自维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角度阐述这一问题,认为在教育思想上,仍然欠缺“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在教育目标上,体现“个性发展”的具体要求还严重不够;在教育内容上,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在教育方法上,没有完全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在教育环境上,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氛围。
  对思政教育实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绝大多数学者如林琳、李向军、史佩宇等认为目前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不理想是由于思政教育的价值定位、内容、教育教学方法等缺乏人文关怀造成的。李向军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目标制定、内容设计和方法实施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
  四、人文关怀理念下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在增强人文关怀理念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措施方面,目前学术界做出了较多研究论述。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
  大学生在思政教育活动中居核心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充满人文关怀的大学生思政教育要“因材施教,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让大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彰显能动性与创造性,使大学生形成独立和谐的人格”。
  (二)提高教师人文素质
  教师在思政教育活动中居主导地位,是大学生的领航员,全面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进行心理疏导,全面关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丰富教学内容及方法
  完善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超越灌输式教育方法,坚持理论灌输与实践养成相结合。例如学者李向军提出“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在教育内容上的体现就是要实现对人的现实生活的回归,关照人的生存状况,考虑人的生存境遇突出人格完善。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从人的现状出发选择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学者杨林指出“在方法上要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把人文关怀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将思政教育渗透到人文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在内容上要关注传统文化精神,加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注重培育学术文化”。
  (四)优化思政教育人文环境
  优化思政教育人文环境,积极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例如学者王利军提出“大学的人文环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最重要的场所。……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使学生获得在课堂上得不到的更加广博的知识和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真正成为个性丰满、和谐发展的人”。
  (五)拓展管理方式和方法
  大学生思政教育是针对人的教育,除了刚性管理之外,必须有柔性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刚柔并济,建立健全人文关怀制度,坚持“柔性管理和感染熏陶相结合,丰富思政教育的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目的。
  五、结束语
  虽然国内学术界对人文关怀理念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对此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理论层面上,实证研究较为薄弱,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措施还不尽完善。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要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与“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是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战略任务,人文关怀理念为新时期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视界,人文关怀是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突破口。因此,以人的尊严、需要、价值以及发展为核心的人文关怀,是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推动思政教育有效运行的必要支撑,学术界应当结合实际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人文关怀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契合,使理论更好地为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服务。
  [参考文献]
  [1]伍揆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2]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4]王东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建构[J].教学与研究,2005(02).
  [5]张敏.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6]陈士宏,王雅文.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03).
  [7]宋劲松,王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05).
  [8]韩华.人文关怀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山西师大学报,2008(06).
  [9]王利军.注重人文关怀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8).
  [10]李自维.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9(01).
  [11]王薇.略论人文关怀视野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4).
  [12]李向军.人文关怀视域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09).
  [13]杨林.人文关怀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寻[J].社会科学论坛,2010(13).
  [14]王欢,刘天宇.人文关怀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径选择[J].新西部,2011(24).
  [15]林琳.人文关怀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北方文学,2011(11).
  [16]李伟.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06).
  [17]史佩宇.人文关怀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新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3043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