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迎香

  摘 要:中学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要素,在国家着力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下,多数教育机构都在寻求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的方式。针对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有效性问题,展开文章的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课堂教学低效问题,进而分析了当前中学数学课堂题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而在此基础上给出提升中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中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建议
  一、课堂教学低效以及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问题分析
  1、课堂教学低效
  当前,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普遍存在教学时间紧缺的现象,即教学时间一定而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因此,如何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达到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的目的则涉及到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课堂教学低效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课堂效率的低效,即常说的课堂教学低效率,另一类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低效,将其称为课堂教学低效果。传统课堂教学中包括学生、教师、学校在内的各方面原因都会影响课堂效率,引发课堂教学的低效性问题。
  2、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分析
  (1)由教师决定课堂教学的走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从而转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并未真正理解新课标的基本内涵,将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数量视为衡量课堂教学优劣的标准之一,从而仅关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数量,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一节,为了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①什么样的函数可以被称为反比例函数?②反比例函数是否有一般表达式?③若有,请具体写出?④反比例函数对于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否存在要求?⑤可否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具体性质有哪些?上述一系列的问题看似为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教学铺垫,然而,问题的提出频率过高,并且直接指向主题,将学生的思路限制在了有限的空间内,造成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跟随状态,主体地位被忽视。
  (2)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狭窄的空间内,未得到应有的关注[1]
  在进入课堂提问环节时,一定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否则,时间太紧会造成学生思维受限,从而无法实现思考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在问题刚刚提出便要求学生给出答案,完全不给学生任何思考时间,对学生的思维造成了抑制。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一节,教师将勾股定理“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写在黑板上,这个定理的推导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一定的思考,然而,在学生尚未来得及思考时,教师就急切的讲解定理的推导过程。如此,在学生尚未思考的情况下,教师的讲解会造成学生思维的压抑,对于思考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利影响。
  (3)提出的问题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
  唯有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思考方式,并且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时,方能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诸多教师并未考虑学生的求知心理,仅仅单纯的提出问题,并且市场严重超出学生的思考范围,造成学生无从下手,难以理解。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一节,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出一系列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并且向学生提问:“是否可以得出各形状的内角和?”。上述问题虽具有探究性,但是由于形状的随意性,造成内角和的测量十分困难,不便于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和自我研究触及到最核心的知识。因此,在提出问题时,应尽可能的以学生的自身能力和学习现状为基础,唯有如此,才能做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二、提升中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建议
  1、注重提出问题的针对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当着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因此,应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加强对教材的掌握。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涵盖诸多方面的教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具有明确针对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导至核心方向,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掌握。同时,提出问题时应注意:避免过大过全问题的提出,以防止学生抓不住重点。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一节,在课程开始阶段,教师向学生抛出第一个问题:以你自己的理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谁能对全等三角形做出界定?学生甲答:可以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即为全等三角形。学生乙答:两个形状大小都一样的三角形即为全等三角形。在第一个问题结束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度的点评,从而逐渐进入正题。通过具有针对性的问题的提出,以及适度的点评和总结,使学生对于教学的重点具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并且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2、注重提出问题的趣味性[2]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拥有较强的好奇心可以激发对外在信息的捕捉性,从而促进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将此项内容做出充分的考虑。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强烈的好奇心的作用下,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定的教学情景,从而拉近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消除二者之间的陌生感,进而有助于学生的快乐学习。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一节,教师可以组织一堂课外趣味课堂的活动,带着学生去操场上放风筝,当学生正处在较为兴奋的状态时,为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同学们,看风筝飞得多高啊,那能否用你们所学的知识测出风筝到底飞到了多高的地方吗?在问题提出之后,学生都十分好奇风筝到底飞到了什么高度,因此,纷纷自由组合开始讨论,看到底用什么方法能测量出风筝所处的高度。由于问题的提出是在一个十分有趣的游戏环节中,因此,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进学生开阔思路,以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注重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
  问题的提出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的,针对某个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一些“分问题”的设计以降低直接思考的难度,即为问题的渐进性。问题设计的渐进性要求将目标问题划分为若干分问题,进而通过各分项问题的解决最终实现目标问题的解决。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一节,对目标问题“一系列等面积长方形的顶点存在何种关系?”的分项问题可以设计成:
  (1)上述问题主要涵盖哪几方面的知识?
  (2)对于题目中所说的等面积长方形,你能联想到哪些内容?
  (3)如何利用同一个坐标系绘制上述图形?
  (4)如何确定顶点位置?
  (5)通过绘图结果你得出什么结论?
  三、结语
  本文针对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低效性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提升中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建议:注重提出问题的针对性、注重提出问题的趣味性、注重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文章的研究结果对于实际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毛启干.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J].理工,2011,07:116-118
  [2] 褚东民.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J].学科建设,2011,10:1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4339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