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乌苏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白凤莉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加速新疆经济的跨越发展,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推进新型工业化不仅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西部欠发达的乌苏市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理性分析乌苏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路径,对于促进乌苏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乌苏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必然性
  乌苏市是沿天山北坡经济圈最末端的县级市,工业化发展水平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工业化水平所处的阶段性,决定了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是乌苏不可逾越的阶段,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是实现乌苏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新型工业化是全面建设美丽乌苏的必由之路。“基本实现工业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根据乌苏市提出的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2亿元,人均7万元,财政收入达到9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的目标。2011年乌苏市人均GDP只有4.3万元;一、二、三产的结构比例为22:59:19,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2.6亿元,同比增长32.8%,低于40%。要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乌苏市农业发展增幅空间有限、工业化进程总体上处在初期阶段的情况下,关键在于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以增强乌苏综合经济实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新型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非农人口所占的比重不断降低,这主要依赖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前提条件是城市工业的长足发展。目前,乌苏市农业人口所占比重仍很高,达到64.81%,城镇化水平达到36%左右。第三,新型工业化是加快乌苏经济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有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竞争优势来支撑,最终必须在发展新型工业上找出路,才能提高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是建设美丽乌苏的有效途径。
  二、乌苏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一)乌苏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可行性
  1、工业基础扎实。乌苏市80年代就构建了以食品、轻纺、煤炭、电力、建材为主体的传统工业体系;培育了部分专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产权改革基本完成;非公有制企业的竞争力正在逐步增强;建成了石化工业园,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结构趋向合理的工业体系。
  2、资源优势突出。乌苏境内蕴藏有20余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石油、黄金、铜矿、石墨、石灰岩、铅矿、镍矿储量丰富,尤以煤炭资源最为丰富,已探明储量7亿吨,远景储量达21亿吨,工业价值极高,为乌苏新型工业化走资源转换战略提供了坚定的物质基础。
  3、区位优势显著。经济区位与经济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经济区位优势越强,经济发展越快。乌苏具备发展新型工业化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处于新疆天山北坡,在交通网络中处于圆心地位。交通发达,信息畅通,区位优势逐渐增强。
  4、政策机遇难得。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政策支持;中央召开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确定工业发达的辽宁省对口支援塔城地区,为乌苏新型工业化发展从促进就业、培养人才、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加快外向型工业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乌苏近三年来工业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乌苏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艰巨性
  1、第三产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从乌苏第三产业本身发展的层面讲,现代流通服务业发展滞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旅游业等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有限。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服务业开放程度不够,不能完全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2、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新问题的考验。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乌苏出现了一批龙头企业,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但随着农业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出现了原料基地建设滞后、土地整合规模区域性发展不平衡、龙头企业与农业联系不够紧密、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不强等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求。
  3、工业对经济的支撑和辐射作用不强。一是工业结构矛盾相对突出。二是联动机制不协调。三是企业管理人才匮乏。
  三、乌苏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思路建议
  乌苏工业化发展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较,除了基础条件之外,更多地仍然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上差距。要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进行制度创新、营造优良环境,为推进工业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制度基础。
  (一)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从整体看乌苏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推进重点工业项目,才能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工业项目要用好差别化政策,坚持选择好项目重点开发的原则。对于乌苏目前来讲,积极发展壮大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业等支柱产业,可借助对口支援省市的工业优势提升支柱产业的竞争力。以中电投乌苏煤电基地建设为基础,着力发展高载能及化工产业,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和整合力度,引进一批煤、电等高载能、石化项目及其延展产业的大企业、大集团。不断增强产业带动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才能改变,产业经济存量才能提高,从而最终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坚持现有产业为基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工业,构筑新的工业产业体系,这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本质要求。一是提高重工业的比重,提高装备制造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益,把乌苏建设成北疆重要的能源基地和为石化生产服务的基地;二是发展棉纺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巩固推进轻工业发展;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旅游等服务业。为乌苏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服务载体。
  (三)推进招商引资,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持续动力
  纵观乌苏经济发展过程,最缺的是资金和技术,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有超常规的投入,关键是找到投资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招商引资。要更新观念、创新方式、优化环境,立足新型工业化的本质,由传统的招商引资转换到选商选资的轨道上来,才能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切实为新型工业化搭建有效载体。
  (四)建设人才队伍,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新型工业化发展,人才是关键因素。就人才来说,一是建立健全与人才培养有关的制度、机构和机制;二是走自主培养与引进人才相结合的外联道路;三是借助对口支援省市的人才资源,引进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础教育建设力度。重点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可通过干部的双向任职、挂职、交流等形式,培养专业化经济类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8)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
  [2]《面对新跨越的思考》艾里・阿西尔.姬肃林编著.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8
  [3]《发展经济学》周天勇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5编订版.
  [4]《乌苏县志》乌苏市史志办编.(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5394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