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农村文化市场建设浅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郝亚伟

  【摘 要】工作中应立足新的发展实践,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对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关键词】农村文化市场 新农村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也是建设精神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各方面都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村改革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农村的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工作中应立足新的发展实践,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对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农村文化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自办文化的势头方兴未艾,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文化市场体系。但是,文化市场尚处于发育成长过程中,规模小,档次低,经营项目少,管理力度亟待加强,具体表现在:
  (一)发展不平衡。从文化市场的发展情况看,经济富裕地区先于欠发达地区;从文化经营网点的数量比较,集镇多于乡村,平原多于山区。按地理环境、经济条件、人口密度诸因素衡量农村文化市场的现状,大致可分成三种类型:一是有市有场型。即人口集中,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的乡镇形成文化市场较快;二是无市无场型。一些居住分散,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小乡村,既无娱乐场所,又很难形成文化消费群体,造成几十年来看不到一台戏或一场电影;三是有市无场或有场无市型。这种类别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一些以种植业、养植业为主的农民,长年聚居原地,文化消费需求量大,但文化设施少且无场地;反之,那些有俱乐部、影剧院的村,由于劳务输出多,文化需求少,造成文化娱乐场地利用率不高,难以形成“市”。
  (二)经营者素质不高。农村文化市场的经营者大多是农民出身,文化程度低,小农意识强,法制观念淡。所以,不少经营者把经营物质商品的手段或“诀窍”照样搬来经营文化娱乐业。这样,有的经营单位或个人忽视社会效益,片面追逐经济效益,舞厅出现“三陪”,游戏机房搞有奖,球棋类活动发生变相赌博,更有甚者出售、出租非法出版物。在经营过程中,有些不具备合法资格的组织或个人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的经济活动。如有的不经核准登记,地下经营,无证经营,有的采取欺骗手段,骗取“合法”的经营资格。
  (三)监管职能难到位。目前,对镇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考核侧重在阵地的建设,而对镇乡文化市场的监管力量配置、管理状况尚未纳入镇乡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体系。虽然,《青海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第四条已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但镇乡一级政府有些领导对文化市场管理,仍然还存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责任性承担不明确问题,有待区政府下发必要的规范性文件加于明确镇乡一级政府属地监管的职责。
  (四)庙会活动问题多。农村庙会既是农贸交易日,也是传统文化活动日。从近几年的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情况看,节目内容低劣的大棚演出已得到有效遏制,但无证经营书摊和音像摊点历禁不止。这些摊点依仗低廉的价格,吸引大量的农民消费者,兜售非法出版物和违法音像制品,破坏正常的农村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二、改善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农民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求日益强烈,与当前农村文化贫瘠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全方位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努力改变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已成为当务之急。下面立足于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提出了若干建议。
  (一)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巩固农村文化阵地。巩固利用好农村文化阵地,是我们需要下大力气抓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利用好各行政村已有的文化活动室、室外文化活动场所、图书室等基础设施。组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戏剧演唱、健身操、游戏、歌曲比赛、技能培训等活动,有条件的村都要成立庄户剧团或文艺演出队、秧歌队。文化部门在经常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同时,还要加强村与村之间的文化、体育交流,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不断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和文化意识。
  (二)增强农村干部的文化意识,是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根本。要把农村文化工作摆上地方领导的议事日程,作为一项年度业绩来考核。在农村干部的任用上,要把文化素质高、责任心强、有开拓精神、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实践证明,农村干部文化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农村文化建设的快慢、层次的高低和成效的大小,决定着一个村的风气好坏。农村干部要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没有农村文化建设,也就没有整个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正确认识到越是贫穷的农村越要想办法办文化,不能因为经济落后就放弃文化建设,更不能等经济上去了再发展文化;同时,要正确认识到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尊重当地农村群众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三)提高农民素质,建立完善的农村文化队伍。
  农村文化工作开展的好坏,和农村文化队伍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根据基层群众的特点和农村季节特征,组织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舞狮、舞龙、戏曲表演、大秧歌、拔河等文体比赛项目。同时鼓励年轻人参与到活动中来,带动老年群体,经常举办一些老少皆宜的文化活动,例如歌曲大赛、健身操大赛、知识竞赛等,群众参与面要广,这就要求必须有新的内容和有特色的东西,才能有稳定的群体和服务对象。
  据国家文化部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6800余家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他们常年活跃于田间地头,演出形式丰富多样,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生活。他们的活动适合农民口味,不收取费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很受群众欢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些“种”下去的文化火种,正日益影响和带动着农村文化的发展,一种新的农村文化氛围正在逐渐形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646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