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逍遥游》看庄子的幸福观及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慧

  摘 要:庄子的幸福观是一种以精神超越现实,获得无限的精神自由状态的幸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真实存在,一种真实理解后的豁达状态,它对化解当今人们的精神危机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幸福观;自然而然;豁达;顺性而为。
  当今社会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是“你幸福吗?”,很多人也开始注重起提高自己的幸福感来。可什么是幸福呢?怎么样才能获得幸福呢?或许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庄子对幸福也有一种理解,庄子的幸福观是一种真实理解后的豁达,是一种以精神超越现实,获得无限的精神自由状态的幸福。了解庄子的幸福观对化解当今人们的精神危机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庄子的幸福观
  《庄子》中没有对“幸福”作专门的论述,但是幸福是人生的一种最高追求,可以说人的一切行为都将归于对幸福的渴望;庄子更是对幸福有不同的诠释。庄子的幸福观是一种心灵的体验,无须外在的影响和诱导,是一种不受任何束缚的自由,即“逍遥游”状态。“‘游’指的是一种活动的机制。意识在这一机制中由于脱离了一切外在的任务,只是观看我们自身内部所发生的活动”。[1]57就是说,庄子的幸福是以精神超越现实,获得无限的精神自由的状态。在《逍遥游》中,幸福是怎样体现的呢?
  (一)幸福是一种安时处顺、自然而然的真实存在
  文章中讲到了大鹏和小鸟的故事。大鹏借助“扶摇”、“羊角”、“海运”能够高飞九万里到达南海,虽借助外力,但只要做到了想做的事,并没有以此觉得比小鸟高贵,所以大鹏得到了一种幸福。而小鸟只能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它满足于这样近距离的跳跃,也并没有羡慕大鹏的高飞,那么对它来说也是一种幸福。“所以,万物的自然本性没有绝对的同,也不必有绝对的不同”[2]104,只要根据个体的条件,做到了自己想做的,内心就会得到幸福,参照物只是内心的平衡和满足。
  相反,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内心不平衡,就得不到幸福。就像上面说的小鸟,以小自矜,讥笑大鹏辛苦飞九万里到南海,在庄子看来,小鸟是不自由的,讥笑是对别人的贬低,小鸟还是与大鹏做了比较,只看到了大鹏的长途跋涉却没有看到它成功后的快乐,它的内心受到了外物的困扰,所以说小鸟又不自由不幸福。同样,出世之人以小羡大,羡慕彭祖长寿活了八百岁,“不亦悲乎”,也是不自由不幸福的。彭祖自然比一般人活得长久,一般出世之人只能活短短几十年,相比之下寿命短很多,如果因此而羡慕彭祖的长寿贬低自己的短命,内心必定因失去平衡而得不到平静,怎能得到幸福?小鸟和出世之人都没有“安时处顺”,即“安于常分,顺于天理”[3]61,时时生活在不平衡的心理当中,必然得不到幸福。
  (二)幸福是在对事物理解后的豁达
  “道家认为,圣人对万物的自然本性有完全的理解”,“他的心就再也不受世界变化的影响。用这种方法,他就不依赖外界事物,因此他的幸福也不受外界事物的限制。他可以说是已经得到了绝对幸福。”[4]107,所以说,就是因为对万物有了深刻的了解,以理化情,所以万物在他眼中都是必然,这时就达到了内心平和安静,与自然宇宙融为了一体。这是庄子追求的最高境界的幸福,是在对万物有了更高程度的理解之后才得到的幸福。这是可以理解的,根据我们的经验,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什么意外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的话,就不容易激动,从而保持平和的心态。比如因停电没法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大人能理解,而小孩因停电而没法看喜欢的动画片时就会哭闹,因为他们没有达到大人们那种理性理解。
  二、获得幸福的途径
  幸福是每个人的追求和奋斗目标,庄子所追求的幸福就是一种“逍遥游”的自由境界,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自由呢?
  (一)顺性而为,淡泊名利
  《庄子・逍遥游》篇中有关于大鹏和小鸟的故事,郭象解释说:“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也。”就是说,大鹏和小鸟都能做到循着心灵的要求生活,不盲目按照别人的要求要求自己。但是,社会上许多人都做不到这样,他们攀比追风,追名逐利,不适应自己适意的生活,而是按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世俗的满足感并非来源于自己心灵的契合,这成为他们不幸福的源泉。庄子认为,顺乎天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顺乎人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天指自然,人指人为。就是说根据自己的天性去生活的人,做自己能够做的一切,无论你的能力是大是小都能获得自由和幸福。
  顺性而为就是庄子说的顺应自然,就是要顺应个人的心灵需求,追求个体能力所能达到的事物。如果盲目追求外在的不契合心灵需求的东西,往往会“人为物役”,这时庄子极力反对的。《庄子・逍遥游》中讲到,尧要让位于许由,可他却说:“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当时的天下已在尧的治理下平稳安定,许由没有因为名这个虚无的东西而去接受尧的邀请。
  (二)无用之用,物尽其用
  《庄子・逍遥游》中,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他的大葫芦种子结出的大葫芦盛水不能,当瓢不可,简直一无是处,便把它砸烂了。庄子批评惠子不会使用大物件,讲了一个故事给他,说宋国有个善于制造不皴手药物的人,祖祖辈辈在水中从事漂洗的劳动;而买他药方的客人却把它用在了战场上,并立了战功得了封赏,这就是因为物尽其用的结果啊。所以说,哀叹东西无所用处是没有用的,万物皆有用,还不如好好想想用在哪里最合适。把惠子的大葫芦做成腰船拴在腰间漂浮在江湖之上,不也是很好吗?关键是要用平静的心去思考,只是一味的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徒增烦恼。
  同样的,一棵大树因为长着凹凸不平的疙瘩而真的无所用处,庄子说也可以把树木种在无边无际的原野上,这样没有用处也就没有什么东西会侵害它。为什么一定非要让它有用处呢?让它自然发展就好,无用之用,免遭侵害,不要顺应了自然发展的规律吗?所以,以树喻人,当一时不被重用的时候,没有必要气馁,可以退而求其次暂时休养生息,或许还可能会避免遭受某种伤害,只要有能力,等到机会来临自然会有发挥才能的时候。
  三、现实意义
  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日益沉浸在物质的充裕带来的享受中,但是却越来越感觉不到内心的幸福和充实。寻找幸福成为广大人们的迫切需要,因此社会上也提出了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号召,于是“你幸福了吗”的口号成为一种流行。当然,每个人对幸福的感受和理解不同,这与每个人的物质和生活环境、精神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都应该按照自己的方式追求和获取幸福,每个人幸福了,整个社会也就成了和谐、幸福的社会。庄子的思想不乏消极的方面,但是精神上却追求积极的自由,这正体现了人类自由发展的天性,与我们今天提倡的解放思想是相一致的。
  参考文献:
  [1] 向群.庄子幸福观研究[J].山东大学.2011.4.20.
  [2] [瑞士]毕来德,宋刚(译).庄子四讲[M].北京:中华书局,2009.4.
  [3] [5]冯友兰,涂友光(译).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
  [4] 王世舜.庄子译注[M].济南:济南教育出版社,198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646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