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生活经验入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胜道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和谐;乐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有了质的飞越――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进行,课堂时时体现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成为课堂的活动主人。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与生活。教师要在教学中尽量设计与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熟悉的内容入手,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其中的含义,也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学《利息》一课时,我先引导孩子们,如果过年的压岁钱过多,平时花不了,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你应该把这些钱怎样保存。学生们经过激烈的讨论一致认为,把多余的钱存入银行。不仅安全,到时还可以多得到一些钱(利息的引入)。我肯定了孩子们的说法,还把存钱的意义讲给大家听(利息税可以支援国家的建设)。又讲解存钱的方法有好多种,任同学们选择。但不管怎样存计算方法是相同的,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然后按国家规定再拿利息税。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二、创设生活化课堂,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只要教师引导好,学生就会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去解决问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如在教学《打折》一课时,先创设情景剧问题:老师想买一件衣服,来到了一家时装店,看见门口有一块牌子:本店商品一律六折出售。店里有外套280元、上衣100元、裤子60元、手套20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件衣服实际售价是多少钱?怎么算?老师便宜了多少元?学生讨论计算方法并回答计算结果。经过同学们的激烈讨论得到了正确结果和计算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打折问题,用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同学们经历自主解决打折问题的过程,知道打折的含义,能解决有关打折问题的实际问题,并且体验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许多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三、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正方形面积》一课时,我是这样引题的:有一个装修公司给我家的客厅铺地板砖,客厅的面积是49米*29米这样一个面积,如果使用的是06米*0.6米的地板砖该用多少块?同学们就这个为题进行探讨,结果不一致。还有的同学用实际测量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这样的生活问题是十分常见的,应该去正确的引导孩子们正确面对,不要忽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四、生活化课堂教学,需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应该是轻松而和谐的,只有保持良好的愉悦的课堂氛围,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我们在教学中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温馨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用这种平等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让课堂洋溢轻松、和谐愉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互动中来。我们要善于培植学生的兴奋点,要用教学的智慧、科学的评价去扑捉、点击学生能够兴奋、愿意兴奋的关键点,来激发引导谈们参与问题的讨论,争辩探索。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2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穷的追求热情。我始终坚信这一点,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享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动力,让教师的鼓励成为学生再学习的“加油站”。教师要以一个与学生共同研究问题,和蔼可亲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
  五、适当的表扬鼓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如对学生的正确回答,可以说“你真聪明”“你说的很有道理”。在课堂上,有时候,教师的一个亲切动作,如摸摸学生的头,对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等,效果同样好。当然物以稀为贵,奖励不能过于频繁,否则会产生边际递减作用,是奖励的含金量减少,效果降低。过多的鼓励会使学生失去荣誉感,是鼓励流于形式。还要掌握好鼓励的时机,做到及时反馈,哪怕学生有一点点进步,也应及时鼓励,这样才能发挥鼓励的作用。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189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