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联合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采用自体结膜带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丝裂霉素C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8例(23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自体结膜带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治疗,在手术中配合丝裂霉素C局部贴敷,观察术后1-7d、10-15d胬肉情况,并进行0.5-1年时间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术后1-7d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畏光、眼异物感、结膜充血、流泪等症状,但并未做特殊处理,随病情好转均逐渐消失。所有患者并未出现明显严重并发症。术后50d,有1例伤口区出现结膜肉芽肿,将其剪除后进行烧灼止血,并给予曲安奈德结膜下注射,经半年随访并无复发。其余17例患者也并未出现角膜缘新生血管或胬肉复发。结论: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实施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自体结膜带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以及丝裂霉素C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翼状胬肉复发率,可作为临床治疗的理想方案。
  关键词:复发性翼状胬肉;结膜带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丝裂霉素C;联合治疗
  翼状胬肉是临床眼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眼表变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鼻侧球结膜组织出现局限性增生病变反应[1]。目前临床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并没有明确,最为常用的知识手段主要是利用外科手术尽可能将病变组织完全切除,然而传统的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极易复发,临床疗效欠佳,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2],国外关于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达到24%-90%左右,我国为21%-71%左右,尤其是针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若单独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复发问题更为严重,且复发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大大增加了临床手术难度,如何研究一种有效治疗方案,尽可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已经成为临床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3]。近年来我院采用自体结膜带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丝裂霉素C联合治疗翼状胬肉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本文现将18例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18例(23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同时排除角膜、结膜疾病患者以及假性翼状胬肉患者。其中男10例(14只眼),女8例(9只眼);患者年龄介于40-75岁,平均(49.3±5.4)岁;据上次手术时间最短2年,最长11年。根据石守礼胬肉分级法分析:2只眼I°(角膜缘和瞳孔缘之间胬肉组织伸入1-2mm左右),8只眼II°(胬肉伸入角距离达到3-4mm,出现明显充血症状,但并未出现局部增厚现象),13只眼III°(胬肉伸入角膜中央,将瞳孔遮挡4-5mm左右,不仅可观察到明显的充血症状,也可观察到局部组织增厚)。
  1.2 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自体结膜带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丝裂霉素C联合治疗,在10倍放大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操作,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应给予丙美卡因滴眼液进行局部滴眼,连续滴3次,在胬肉体以及球结膜之间混合注入少量肾上腺素以及2%利多卡因混合液,将翼状胬肉组织分层、分离。选择在翼状胬肉颈部后3mm左右处将球结膜剪开,通过显微镊将切口鼻侧球结膜牵拉,将球结膜进行隧道分离,一直到半月皱襞胬肉根部,充分分离胬肉组织和球结膜,尽量保证结膜完整、透明、菲薄。在胬肉头部以及胬肉组织上下两侧0.5mm处利用剃须刀片在透明角膜处行一道弧形切口,切入深度一直到弹力层为止。分离胬肉头部组织和角膜直至颈部粘连区,将胬肉和角膜、巩膜粘连部分进行逆行分离,并钝性分离胬肉体部以及筋膜组织直至泪阜。将胬肉体部、颈部、头部以及结膜下瘢痕组织彻底剪除,并刮除巩膜表面、角膜面一切残留胬肉组织,将巩膜面一些增生粗大血管进行烧灼。同时应在巩膜暴露区利用浓度0.02%丝裂霉素C浸湿棉片进行局部贴敷,3min后用50ml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嘱咐患者向下转动眼球,将少量利多卡进行球结膜下注入,分离球结膜与球筋膜,做一个适宜的U形带角膜缘组织,应和切除胬肉区大小相当。将植片上皮面向上,放置在相应的巩膜角膜缘暴露区部位,植片应尽量菲薄,使植片角膜缘侧应和植床角膜缘紧密贴合,并且将多余的泪阜区球结膜进行适当修剪,并且正确对合,采用尼龙线缝合植片和球结膜间的间隙,不需要缝合角膜缘,也不用处理取材部位。
  结束手术后,应给予抗菌药物眼膏进行局部涂抹,连续2d加压包扎术眼,每天应常规换药,术后第2d可开放术眼,同时交替给予贝复舒眼液、双氯芬酸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每种滴眼液滴眼3次/d,连续滴眼7d左右。待角膜上皮完全愈合,应交替使用贝复舒眼液、典必殊眼液滴眼,也是3次/d,10d后可拆线,术后半个月交替使用玻璃酸钠眼液、双氯芬酸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连续用药30d左右。
  1.3 胬肉复发标准
  术后若发现结膜出现明显充血,且在其表面发现局部组织增生,有新生血管胚芽组织,但是并没有侵入角膜缘内,说明是早期胬肉复发。若观察到结膜组织增生,且侵入角膜缘内,可判定为完全复发。
  2.结 果
  术后1-7d,经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显示,阳性8例(13只眼),均为III°;其余10例(10只眼)均为阴性,其中2只眼I°,6只眼II°,2只眼III°。术后10-15d,经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显示,阳性2例(2只眼),均为III°;其余16例(21只眼)均为阴性,其中2只眼I°,9只眼II°,10只眼III°。所有患者并未出现明显严重并发症。术后50d,有1例伤口区出现结膜肉芽肿,将其剪除后进行烧灼止血,并给予曲安奈德结膜下注射,经半年随访并无复发。其余17例患者也并未出现角膜缘新生血管或胬肉复发。术后15d内胬肉分级情况见下表1。
  表1   本组患者术后胬肉分级情况
  时间
  I°
  II°   III°
  1-7d
  2
  6
  10
  7-15d
  2
  9
  12
  3.讨 论
  翼状胬肉的复发机制考虑主要是由于手术操作损伤角膜上皮细胞,破坏了角膜缘干细胞完整性,并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屏障作用,纤维组织粘连、增生,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容易刺激残留成纤维细胞、新生血管细胞的活性,促进角膜上皮出现结膜化病变,最终形成新生血管,造成复发性翼状胬肉[4]。进行自体结膜带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以为角膜缘损伤区提供一个新的干细胞,促进角膜干细胞组织更新、再生,重新建立正常的生理屏障,有效抑制各种炎性细胞侵润以及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动,有利于受损角膜上皮的尽快愈合,修复结膜[5]。目前,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治疗已经是临床公认的一种理想手术治疗方案。但据最近研究报道表明[6],采用该种手术方式,术后仍有3.8%-10.6%左右患者复发,并且提出在进行自体结膜带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过程中,若配合0.02%丝裂霉素C,可有效阻断创面形成新鲜肉芽,抑制新生血管,避免胬肉复发。本组研究显示,自体结膜带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术后经半年随访均未发现复发病例,复发率明显低于夏天[7]等研究报道(13.4%)。主要是由于丝裂霉素C属于一种抗肿瘤抑制剂,主要提取于头状链霉素发酵物,对DNA及蛋白质合成有强效抑制作用,加快细胞凋亡,有效抑制胬肉复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丝裂霉素C具有较强的毒性,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术中应严格控制使用时间[8]。本次研究仅仅进行局部贴敷3min,并用生理盐水冲洗,结果仅仅出现轻微的结膜炎、角膜炎,并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实施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自体结膜带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以及丝裂霉素C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翼状胬肉复发率,可作为临床治疗的理想方案。
  参考文献
  [1]张莉薇,席兴华.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3,6(6):1404―1406.
  [2]刘杰,皮裕俐,李晓艳,等.体外培养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11例[J].国际眼科杂志,2012,5(3):586~87.
  [3]杨红,刘晓,朱明娟,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50例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2,6(6):1286.
  [4]李颖,张林.翼状胬肉术前泪膜稳定性与术后复发相关性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2,6(6):1444―1445.
  [5]孟秀文,任敏子.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2,24(3):348.
  [6]范春生,包巍.自体结膜在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中的美容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12,21(11):1010-1011.
  [7]夏天,程浩.治疗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2,29(7):20.
  [8]石一宁,石蕊,张纯涛,等.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陕西医学杂志,2011,39(10):1382-13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4022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