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勇

  摘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根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更离不开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在的原型,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容易理解。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在这方面,我受益良多,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班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浓厚,改变了以往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学生在思想上有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和我喜欢学”质的飞跃,学生变的喜欢学习数学,自然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新课标》指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碰,让他们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感触生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设想以求探讨。
  一、在生活中“找”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尤为重要。例如:如我在教学“平均分”时,先谈话导入:八月十五中秋节,小文一家4口人在赏月,爸爸分月饼,分得很均匀,每人一样多,接着让学生去分物品,要求每份分的一样多,最后引出:人分物品,分的一样多。这就叫“平均分”。由于学生对分月饼比较熟悉,很快就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
  二、在生活中感知数学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在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我带学生到操场上做他们非常熟悉、喜欢的“拔河、老鹰捉小鸡、小小运动会”等等,让他们边玩边数数“拔河比赛,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呢?运动会上,6号运动员排在第几?第1名是几号运动员?等等……”使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有趣、喜爱的“玩”中学会了1-10各数的认识。
  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导入时,安排了这样一段小插曲: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比大约是1∶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样利用“人体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生活中探讨数学
  现实生活中,小学生从混沌未知到认识简单的数字,从而开始数学的学习。这其中有许多他们不明白的数学知识,怎样和他们探讨生活中的未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逐步引导他们步入数学知识的殿堂,是数学“生活化教学”目的之所在。“生活即教育”,在教学中,我注重提炼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如:在教学第七册“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此后,我让学生再估算:妈妈一行12人旅游,现在要买12瓶矿泉水,每瓶1元1角,请你帮忙算一算大约要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10元〔10×10=100(角)钱,即大约要带10元钱。〕此时,有一个学生说:“10元钱买不回12瓶矿泉水,妈妈带20元钱就完全可以买回所要的水了。”那么,应该怎样进行估算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执中,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四、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儿童天生就有一种希望自己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的渴求,孩子们多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发现。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上装饰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的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等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和有趣。这样,不但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及其实际应用,在活动中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根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更离不开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在的原型,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容易理解。在数学课堂中,我们要以研究发展的目光注视到学生的方方面面,注入五彩缤纷的生活化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新鲜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黄斯琪,《数学生活化)》,2000年第08期
  [3]杨志,新课程教学基本策略,开明出版社,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529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