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冠状动脉钙化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倪崇庆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基本病变,冠状动脉的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电子束CT(EBCT)和多层螺旋CT(MSCT)是目前定性、定量研究冠状动脉钙化的最佳无创方式。本文就CAC的发生机制,CAC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CAC检测方法及积分,血管重构在严重的冠脉钙化却没有明显的管腔狭窄中的作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冠心病;血管重构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和各种无创心血管检查技术的进步,冠状动脉钙化的检出率越来越高[1],发现CAC即意味着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而动脉硬化却不一定都有钙化。通常钙化越严重,冠脉管腔狭窄程度也就越高。
  1 发病机制
  血管钙化有两种不同的机制:①中层钙化,发生于平滑肌细胞的不同细胞层之间,与年龄增长,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相关;②动脉粥样硬化性钙化,是由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而发生于动脉的内膜。后者最常见。
  2 CAC积分
  在冠心病组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同时,冠状动脉狭窄率越高,CAC钙化积分越高,提示钙化积分与管腔的狭窄呈正相关。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危险因素时,其钙化率明显高于非暴露组。冠心病组患者中只有极少数无冠状动脉钙化灶,表明冠状动脉钙化阴性预测值高对除外冠心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CAC积分对冠心病的假阳性诊断率高[2]。
  3 EBCT和MSCT及IVUS在CAC积分的临床应用及现状
  冠状动脉钙化检测方法主要有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lectron-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row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IVUS)、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以EBCT和MSCT及IVUS应用较多。
  EBCT具有快速(亚秒级)扫描功能,可减低心脏运动产生的伪影,并能一次屏气完成,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扫描(50~100ms),易检出钙化并能对其精确测量。EBCT能够反应病变的范围,且EBCT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对冠状动脉钙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但其价格昂贵,适应证单一,限制了其应有的发展前景[3]。
  目前,MSCT的开发应用、亚秒级及心电触发扫描、体积扫描技术提高,使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临床应用得到广泛推广。采用心电门控自心底至心尖一次屏气扫描,层厚2.75mm、连续4O~50层、扫描时间800 ms、Z轴范围12O~150 mm。扫描后在工作站进行图像重组。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过程中,MSCT根据心率自动调整螺距和球管旋转速度,舒张期图像被选择做为研究对象,钙化沿着血管走向分布。钙化面积、体积、血管分布决定积分。对于EBCT整合优化心电门控。优化的心电门控可以提高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可重复性[4]。
  血管内超声(IVUS)对血管所作的360o横截图象,除可清晰显示管腔形态外,还可清晰显示血管壁及粥样硬化斑块的组织形态学特征采用文献报道的标准对斑块进行定性的分析,识别出斑块的稳定与不稳定性。
  4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方法及意义
  1990年Agaston首次报道冠状动脉钙化的积分方法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记分规定:13O-199HU为1分,200~299HU为2分,300~399HU为3分,≥400 HU为4分,将各支血管钙化灶记分之和得出该血管的钙化总积分。然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需要与其它相关因素结合,对具体患者进行具体分析。年龄大于50岁,如钙化积分为零或< 10则冠心病的发生率很低,可加强临床监测和定期随访,积分为11~400提示冠状动脉狭窄可能,积分>400意味着有冠状动脉狭窄的存在,需重视[5]。
  5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CAC的意义
  经血管内超声检查证实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夹层发生者偏心性斑块占77%,钙化斑块占80%。在狭窄血管段的钙化可以引起管壁的僵硬和钙化与非钙化区域张力的不均匀分布,从而导致球囊导管扩张时较易造成纵向撕裂[6]。对钙化较重的病变,尤其是长病变和开口病变,可以先采用旋磨然后球囊扩张并置入支架。
  6 展望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应用临床冠心病的诊断,将带给冠心病研究新亮点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奥松.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研究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8),1401-1404.
  [2]钟益刚,冠状动脉钙化及其循证研究进展.心脑血管病防治[J].]2010,10(8):305-307.
  [3]Goh VK,Lau CP,Mohlenkamp S,et al.Outcome of coronary plaque burden:a 10-year follow -up of aggressive medical mamagement[J].Cardiovasc Ultrasound,2010,8:5.
  [4]Goh VK,Lau CP,Mohlenkamp S,et al.Outcome of coronary plaque burden:a 10-year follow -up of aggressive medical mamagement[J].Cardiovasc Ultrasound,2010,8:5
  [5]罗玮,孙根义.冠状动脉钙化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1,17(9),2644-2646.
  [6]李敏,孙钢,彭兆辉,等,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无症状人群非钙化性斑块危险因素的初步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007-1012.
  编辑/苏小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5718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