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松果体区脑膜瘤采用三维CT血管造影辅助下经枕下小脑幕上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松果体区脑膜瘤采用三维CT血管造影辅助下经枕下小脑幕上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鸿

  摘要:目的 对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辅助下经枕下小脑幕上入路手术方式对患有松果体区脑膜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0例患有松果体区脑膜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采用常规入路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三维CT血管造影辅助下经枕下小脑幕上入路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松果体区脑膜瘤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辅助下经枕下小脑幕上入路手术方式对患有松果体区脑膜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三维CT血管造影 ;经枕下小脑幕上入路;松果体区脑膜瘤;治疗
  目前临床对松果体区脑膜瘤疾病究竟应该通过何种方法进行治疗仍然存在争议[1]。本次研究对患有松果体区脑膜瘤的患者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辅助下经枕下小脑幕上入路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有松果体区脑膜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56.2±1.0)岁;脑膜瘤患病时间1~42个月,平均患病时间(14.3±0.5)个月;治疗组中男性18例,女性27例;患者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6.4±1.1)岁;脑膜瘤患病时间1~44个月,平均患病时间(14.5±0.6)个月。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分析。
  1.2 病例纳入标准 ① 病情经诊断后确诊为松果体区脑膜瘤;② 患者脑膜瘤患病时间在5年以内;③ 患者年龄在40~75岁;④ 患者自愿选择接受手术治疗;⑤ 围术期内患者能够严格遵医嘱接受治疗;⑥ 患者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和麻醉;⑦ 患者自愿加入本次研究。
  1.3 病例排除标准 ① 病情经诊断后没有确诊为松果体区脑膜瘤,或为其他类脑膜瘤;② 患者脑膜瘤患病时间在五年以上;③ 患者年龄在40以下,或在75岁以上;④ 患者不愿选择接受手术治疗;⑤ 围术期内患者不能够严格遵医嘱接受治疗;⑥ 患者身体状况不能够耐受手术和麻醉;⑦ 患者不愿加入本次研究。
  1.4 方法 采用常规入路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三维CT血管造影辅助下经枕下小脑幕上入路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具体操作方式为:取俯侧卧位,于优势侧行Poppen入路,用铣刀做开颅形成骨窗,使上矢状窦、窦汇及横窦充分显露,骨窗的大小应该控制在9cm×7cm的范围内。如果发现硬膜张力较高,可首先将部分脑脊液释放出来使颅内压降低后再将其剪开,在矢状窦及小脑幕夹角处的枕叶内侧缘及下缘的交汇处将枕叶斜形抬起,对自枕叶汇人矢状窦的少许桥静脉进行电凝离断处理。而后到达松果体区,发现脑膜瘤后自小脑幕缘在与直窦平行的方向将小脑幕切开,于下矢状窦下方与之平行切开大脑镰使脑膜瘤充分显露。而后进行游离,保护周边神经及血管,对脑膜瘤的供血动脉逐步进行电凝离断处理[2]。
  1.5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松果体区脑膜瘤病情治疗效果、手术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
  1.6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基本治愈:脑膜瘤症状基本消失,术后检查显示肿瘤病灶完全或基本去除,没有在其他部位发生转移;有效:脑膜瘤症状明显减轻,术后检查显示肿瘤病灶体积减少程度超过50%,但没有在其他部位发生转移;无效:脑膜瘤症状没有减轻,术后检查显示肿瘤病灶体积减少程度没有达到50%,或在其他部位发生转移[3]。
  1.7 数据处理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P<0.05,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常规入路手术治疗计划共计实施(14.28±2.14)d,治疗组患者三维CT血管造影辅助下经枕下小脑幕上入路手术治疗计划共计实施(9.87±1.75)d。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松果体区脑膜瘤病情治疗效果 见表1。
  3 讨论
  松果体区脑膜瘤病灶所在的位置相对较深,且引流大脑中线结构的深静脉系统都位于病灶周围,加之供血动脉结构复常,小脑幕及大脑镰对操作产生阻碍,使松果体区脑膜瘤成为临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一个难点性课题。本次研究显示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辅助下经枕下小脑幕上入路方式对该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入路方式,这一结果与临床大部分报道一致,说明该方面研究有必要继续进行,在今后临床治疗过程中可对该术式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研究[4]。
  参考文献:
  [1] 张杰平,曹代荣,李银官,等.16层螺旋CT双期3D-CTA对脑膜瘤术前评估的价值[J].中国CT和MR杂志,2009,17(01):108-109.
  [2] 李爱民,夏永本,刘希光,等.中央回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08):732-733.
  [3] 刘东,徐德生,张志远,等.伽玛刀治疗视神经鞘脑膜瘤长期疗效评价[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9,15(3):199-200.
  [4] 漆松涛,邱炳辉,方陆雄,等.松果体区脑膜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11,46(15):1355-1356.编辑/许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5814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