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当前高校德育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安昭 李岩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青岛 266000)
  摘 要 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令人担忧,本文分析了导致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并提出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平台。传统文化教育要与提升校园文化气氛、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以及加强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安全观的教育三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 传统文化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并以民族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主题形式存在着。但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面临西方价值观的严重挑战,越来越被人们忽视,尤其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严重缺失,文化出现断裂的危机。这种形势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文化的净化必将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
  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
  在一份《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状况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中显示,有60.3%的大学生根本没有传统文化这一概念,少部分学生传统文化的认识及掌握主要集中在古诗词、书法等方面,精通或掌握一些者仅占17%,基本不懂和完全不懂者占83%。而对能反映中国传统精神的四书五经等掌握比较缺乏,甚至处于无知状态,只有6%的学生喜欢看古代经史子集,94%的学生只是偶尔看看或敬而远之。对四大文学名著,有45.6%的学生只看过一、两部,有23.3%的人都看过。对于“洋节”和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喜爱程度,有38.7%的学生更愿意了解和喜欢过“洋节”,有61.3%的学生两者都喜欢,有20.1%的学生认为应该大力挖掘传统节日的魅力。
  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情况令人担忧。
  2导致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2.1当前教育的弊端导致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中的严重流失
  学校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内容单一,对学生管的太死,过多地注重理科学习,轻视人文教育,使整个社会大环境缺乏人文气息、人文关怀,中小学期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家长只重视数理化的分数,无暇顾及传统文化的教育。到了大学,开设的负责大学生审美熏陶与道德导向的大学语文课少得可怜。反之,英语从小学到大学,重视到无以复加,在升学、就业、提职等过程中,我们很多人几乎一辈子用不到的英语居然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面临着社会生存压力的逐渐增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外语、计算机等技能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鲜有时间和精力培养自己的道德文化修养。
  2.2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未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种文化往往是在长期的社会行为中形成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离不开几千年历史的沉淀,对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严肃客观的精神,才能保证以不偏不倚的态度真实准确地展现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但是,作为现代社会中主要的文化传播媒体,许多影视、小说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更关心票房,而不是社会效益,传播了太多的被歪曲的历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社会重视力度远远不够,除了一些专业工作者以外,很少有人给予较多的热情和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年学生很容易欠缺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兴趣。
  2.3全球化下,西方文化的扩张影响大学生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理念
  在全球化的经历、文化交流日益发展的情况下,西方文化纷纷涌入我国。从文化资本到文化产品,从语言教育到宗教信仰,从影视传媒到日常节日,文化的“西化”、“洋化”异常活跃,对大学生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学生是吃着肯德基、麦当劳,看着好莱坞大片长大的,她们性情浮躁,奉行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追求时尚生活,对传统文化意识变得淡漠,传统的价值观受到侵蚀。
  3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在这种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威胁的状况下,作为高校,应该从唤醒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大学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平台。高校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达到“以讲辅读”。规定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在公共政治理论课中要占适量的课时。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之类的选修课程,创造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平台。既要充分利用第一课堂,又要在第二课堂和日常的工作学习中点滴渗透。定期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做某种精神或某个传统理念的专题讲座,并在学生中举行讨论会、征文、演讲比赛等校园活动,鼓励其交流看法和感受,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总之,要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的东西融入到大学生的人格之中,成为其相对稳定的内在质量,以此来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保证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 罗英侠.关于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张邈.如何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D].武汉工业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0213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