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例分析建筑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方法及注意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锦安

  摘 要:文章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及工程实例,针对某高层建筑旋挖灌注桩基础静载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供相关检测人员参考。
  关键词:单桩竖向;静载测试;试验方法;注意问题
  单桩承载力确定是桩基设计的关键问题,是评估单桩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静载试验是确定单桩承载力的基本方法,也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检测方法。在工程中进行足够的静载试验,取得完整可靠的承载力参数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避免工程的潜在不安全因素,而且还能促进其他试桩法的发展,提高静载试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高层住宅建筑,地下2层,地上31层。基础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桩长15.80~17.16m,桩径350m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均为4500kN。为确保桩基工程质量,需要对桩基础工程进行验收,其中,抽取冲56#、冲32#、冲74#桩作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测试。
  2 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原始地貌为冲击阶地,现已人工填平,场地地势平整。场地勘察深度内地基土自上而下分为素填土、淤泥、粉质粘土、中粗砂、中风化粉砂质泥岩等岩土层。分层描述如下:
  (1)素填土:浅黄色,松散,湿,主要由黏土、少量中粗砂以及碎石块组成。分层层厚3.00~3.50m,层底深度3.00~3.50m。
  (2)淤泥:灰黑色,流塑,饱和,含少量粉砂。分层层厚2.90~3.50m,层底深度5.90~7.00m。
  (3)粉质粘土:浅黄色,可塑,粘性好,土质均匀。分层层厚2.00~4.10m,层底深度9.00~10.00m。
  (4)中粗砂:浅灰、浅黄色,中密,饱和,次棱角状。分层层厚7.30~11.10m,层底深度17.30~25.80m。
  (5)中风化粉砂质泥岩:褐红色,裂缝较发育,岩芯柱状、局部块状、饼状。分层层厚6.64~8.38m,层底深度31.34~32.68m。
  3 试验方法和注意问题
  本工程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静力法)本次对冲56#、冲32#、冲74#受检桩进行试验。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组合钢梁和砼块组成的压重平台置于碎石垫层面上作为施荷反力系统,压重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加载反力装置提供的反力均不小于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分别为10800kN、10800kN、14400kN。基桩静载试验现场见图1。
  图1 基桩静载试验现场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载沉降观测:每级加载后按第5min、15min、3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加载时每级荷载维持时间应大于1小时,若最后15min时间间隔的桩顶沉降增量小于相邻15min时间间隔的桩顶沉降增量,则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2)试验卸载:卸载分五级进行,每级卸载值为要求最大试验荷载的1/5。卸载沉降观测:每级卸载后第5min、15min测读一次残余沉降,即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维持时间为120min,测读时间为第5min、15min、30min,以后每隔30min 测读一次。
  (3)桩的沉降观测:在桩帽上两个方向对称位置垂直安装4个位移传感器,采用桩基静载荷测试分析仪按规定时间测读桩顶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
  (4)当荷载-沉降(Q-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 40mm 时可终止加载。
  (5)严格控制每级加载的荷载值和桩顶沉降量观测时间间隔,对仪器进行观测时的精 准度等。
  4 测试结果分析
  (1)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如表1所示。冲56#、冲32#受检桩加载时在各级荷载作用下,均能达到相对收敛标准。加载到最大试验荷载(9000kN)且沉降速率达到相对收敛标准时,桩顶最大沉降量分别为8.32mm、7.13mm。Q-s曲线均为缓变型曲线,s-lgt曲线呈平缓规则排列且曲线尾部均未出现明显向下弯曲。冲74#受检桩加载时在各级荷载作用下,均能达到相对收敛标准。加载到最大试验荷载(12000kN)且沉降速率达到相对收敛标准时,桩顶最大沉降量为10.65mm。Q-s曲线为缓变型曲线,s-lgt曲线呈平缓规则排列且曲线尾部未出现明显向下弯曲。
  表1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测试结果
  序号 受 检
  桩 号 桩 径 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最大试
  验荷载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最 大
  沉降量 残 余
  沉降量 承载力特征值对应沉降量
  # # mm kN kN kN mm mm mm
  1 冲56 1000 4500 9000 ≥9000 8.32 3.02 2.42
  2 冲32 1000 4500 9000 ≥9000 7.13 2.75 3.21
  3 冲74 1200 6000 12000 ≥12000 10.65 3.51 3.51
  (2)取冲56#桩为研究对象,竖向抗压静载测试结果见表2。由实测数据得出Q-s曲线和s-lgt曲线见图2、图3。
  表2 竖向抗压静载测试结果
  序 号 荷 载(kN) 历 时 (min) 沉 降(mm)
  本 级 累 计 本 级 累 计
  0 0 0 0 0.00 0.00
  1 1800 75 75 0.85 0.85
  2 3600 60 135 0.74 1.74
  3 4500 75 210 0.68 2.42
  4 5400 60 270 0.90 3.32
  5 6300 75 345 1.09 4.41
  6 7200 75 420 1.29 5.70
  7 8100 60 480 1.29 6.99
  8 9000 60 540 1.33 8.32
  9 7200 15 555 -0.47 7.85
  10 5400 15 570 -0.47 7.38
  11 3600 15 585 -0.73 6.65
  12 1800 15 600 -1.02 5.63
  13 0 120 720 -2.61 3.02
  最大沉降量:8.32mm 最大回弹量:5.30mm 回弹率:63.7%
  图2 冲56#受检桩试验Q~s曲线 图3 冲56#受检桩试验s-lgt曲线
  5 结论
  由试验数据及试验曲线可得如下结论:
  (1)冲56#、冲32#受检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均≥9000kN,均满足设计要求;
  (2)冲74#受检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12000kN,满足设计要求。
  (3)由曲线分析可知在每级荷载作用下读数比较稳定,无异常破坏现象发生,Q-s曲线表明桩身处于弹性压缩范围内,符合规范要求。
  (4)根据有关资料,采用旋挖钻进成孔的灌注桩承载力相对反循环钻进的都要高,而且一般都能达到设计单桩极限承载力值,或超过10%~30%。
  (5)当试验采用地基土做反力时,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前需根据每个单位工程的实际情况,验算地基土所能提供的反力是否满足试验要求。
  参考文献
  [1]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 15-60-2008).
  [2] 汪能君.单桩静载试验的位移反分析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4 ( 2):82- 85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1973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