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燕沟油田长4+5油藏地质特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春芬

  [摘 要]本文对燕沟油田三叠系长4+5油藏的地层进行了对比与划分,对构造特征、储层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等进行了阐述。认为长4+5砂体平面分布稳定,构造特征整体以西倾单斜构造为主,局部发育鼻状构造。主要的储集相带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储层具有低孔、特低渗、低压、低丰度的特点,非均质性较强,开采难度大。
  [关键词]燕沟油田 长4+5油藏 地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T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251-01
  1.概况
  燕沟油田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柳林乡。区域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每公里坡降7-10米[1]。燕沟长4+5油藏的开发始于2007年,主力开发层位为长4+52,目前已完钻油井108口,动用含油面积3.61km2,动用储量139.7万吨。共投产油井104口,开井100口。单井平均日产液量0.69m3,日产油量0.38m3,含水率45%。共有注水井15口,控制注水面积3.1km2,受益油井91口。
  2.地层划分与对比
  2.1 地层划分
  地层的划分主要根据岩心观察和测井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小层划分的标准为依据,并参考邻区情况,对地层进行划分。长4+5油层组的划分主要依据K4、K5和K6三个标志层来划分,K4位于长4+5顶部,K5位于长4+5中部,K6位于长4+5底部,其中K5标志层为主要标志层,在研究区分布稳定,特征明显。通过三个标志层将长4+5油层组细分为长4+51和长4+52两个小层[3]。
  2.2 地层对比
  2.2.1 准确的地层对比能确保油气藏预测的正确性。本次研究首先选取一些分布于研究区不同位置,钻遇层位较全,电测曲线形态特征明显的井做为标准井。对研究区108口井的测井资料和录井资料分析对比。同时,为了使对比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在沿古河道方向和横切河道方向做了5条横贯全区的对比剖面图,进行反复对比。
  2.2.2 邻井追踪
  在地层对比中,通过采用邻井追踪,在对比标志层找准后,再进行其它层组单元的划分和对比,以保证地层对比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2.3 运用“等厚法”
  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在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地壳运动以整体的垂直升降作用为主,盆地内地层厚度基本保持一致,变化相对比较稳定。研究区的这一特点,为采用“等厚法”的地层对比方法创造了先决条件。
  2.2.4 运用旋回对比
  由于沉积旋回平面上的不等时性,实际应用时必须十分慎重,在层组界线确定的基础上,运用旋回对比法在划分小层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3]。
  3.砂岩厚度特征
  在对地层划分对比以及测井解释的基础上,对长4+52砂岩厚度与油层厚度进行了平面成图。本区长4+52砂体整体上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在2046.、2047、2042、2068、万122等井处厚度较大,向两侧砂体变薄[4]。
  4.构造特征
  长4+52油组顶部整体构造特征仍然以西倾单斜构造为主,局部发育鼻状构造,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和北部地区。油区南部万111-10―2044-12井一线出现规模较大的鼻状构造[4]。
  5.沉积相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在长4+5期,为一次短暂的湖侵期,湖水进一步扩大,分割性减弱,三角洲建设进程趋于减慢。总体来看,湖水变浅,使原有的三角洲平原化或沼泽化。它代表了湖盆的枯竭期。本区长4+52储层沉积相为三角洲平原沉积,分流河道沉积与分流河道间细粒沉积相间分布,主要的储集相带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4]。
  6.储层岩石学特征
  本区长4+5油层组为深灰-灰黑色泥岩与浅灰色、灰色细纹层状粉砂岩互层,夹灰色钙质粉砂岩、细砂岩。本区储层砂岩碎屑总含量平均88.54%。碎屑成分以长石为主,含量平均48.01%,次为石英含量平均37%,岩屑含量约8.6%,以火成岩岩屑和变质岩岩屑为主,云母含量平均7.28%。岩石类型相对单一,主要为长石砂岩或岩屑质长石砂岩[5]。胶结物含量变化较大,平均12.5%,胶结物主要以薄膜型次生绿泥石为主,含量平均6.6%;方解石含量平均5%;硅质含量平均2.5%;长石质含量平均0.8%。
  7.储层物性特征
  本区长4+52储层孔隙度平均10.1%,主要分布在8~14%之间。渗透率平均2.69×10-3μm2,主要分布在0.1~3×10-3μm2之间。属低孔特低渗储层。
  8.流体性质
  本区长4+5油藏原油性质原油密度、粘度等变化均不大,具有低密度(0.836t/m3)、低粘度(50℃条件下3.66mPa.s)、低凝固点(13℃)的特点。本区地层水pH值为5.99~7.38,平均6.86,近中性;总矿化度平均60810.47mg/L,水型主要为CaCl2型。
  9.结论
  9.1 本区构造特征整体以西倾单斜构造为主,局部发育鼻状构造。主要的储集相带为三角洲平原沉积,分流河道沉积与分流河道间细粒沉积相间分布,主要的储集相带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
  9.2 长4+5油层组细分为长4+51和长4+52两个小层,长4+52储层平面分布广泛,厚度稳定,连通性较好,为主力开采层位。
  9.3 主要为长石砂岩或岩屑质长石砂岩。储层具有低孔、特低渗、低压、低丰度的特点,非均质性较强,开采难度大。
  参考文献
  [1] 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石油学报,2006,27(5).
  [2] 王桂成,马维民,赵红,等.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三叠系延长组沉积特征.西北大学学报.2003(5).
  [3] 张厚福、张万选.石油地质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4] 燕沟油田注水开发方案,2010.11.
  [5] 郑庄油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岩石学特征研究.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年23期.
  作者简介
  郭春芬,女,1975年出生,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油田勘探开发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288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