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淠河总干渠水资源保护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振福

  摘 要:溉区水资源利用一直是溉区发展的基础,而随着水污染问题的加剧,如何保证溉区水资源质量成为了当前溉区工作的重点,只有保证水资源质量以及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才能确保溉区发展。因此必须以长远的发展眼观看待水资源保护问题,不但要看到眼前利益,还要为后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措施
  1 淠河总干渠概况
  淠河总干渠是淠史杭灌区淠河灌区的主动脉,以响洪甸、佛子岭、磨子潭和白莲崖水库为主要水源,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从六安市裕安区横排头枢纽至合肥市肥西县新民坝,全长104.5公里,承担着660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是安徽省重要的粮食基地,同时也是合肥经济圈省会城市合肥市级六安市、淮南城市供水和沿途乡镇居民生活用水的输水渠道,已列入重要饮用水源地名录。
  2 水资源概况
  2.1 存在问题
  随着区域用水要求的提升,用水主体还是由单一的灌溉用水转为工业用水、城市用水、生态补水等多元化用水,而原来灌溉渠单一的供水功能已经无法应对更加高质量、高要求的供水标准。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区域用水结构和用水需要发生了深刻变化,生产、生活用水逐年增多,同时淠河总干渠穿过六安市区,沿途经众多乡镇,周边的居民区和工业企业等点污染逐渐增多,入渠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等带来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渠道水质受沿渠排污、汇流影响,部分河段水质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使灌区水资源更加紧张。
  2.2 保护目标
  2011起安徽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洁净的饮用水,以淠河总干渠水资源水质维持Ⅱ类为保护目标,确保六安、合肥的城市供水、沿渠乡镇居民的生活需水安全,满足淠河总干渠沿渠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提高居民保护水资源意识,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实现淠河总干渠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3 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我国水资源虽然储量丰富,但是分布不均,且人均占有量较低。现代灌溉区除了要满足灌溉用水外,还兼供多元化的用水渠道,因而压力倍增。并且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因而溉区不但要将工作重点放到开发水资源上,还应当从改善水环境入手,提高溉区水资源质量。溉区不但要提高区域民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还要加强水资源的综合测评,通过切之有效的措施改善水环境。
  3.1 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
  3.1.1 清淤疏浚措施。水污染治理中水质的改善是重点,其中内源污染是水污染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主要污染来源为城市生活废水以及工业废水,而水土流失所带来的泥沙、废渣也是导致内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地表径流携带的农业污染物对内源水质的影响最大。上述污染物一部分会随随流稀释自净,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会沉积在水底淤泥中,若水流激起水底淤泥,其中的污染物便会释放,随水体进入内源,影响水质,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清淤疏浚的方式进行解决,通过对水底淤泥的清理,对河道的疏通,减少水底污染物的沉积,并加强水体的自净功能。
  3.1.2 城市排污工程的建设。保护渠道水体是保护溉区水质的有效措施,而渠道水体的主要污染来源为建设污水和夹带污染物的雨水,因此通过建设截留工程阻断建设污水以及雨水,从而控制水质。城市雨水污水一般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至自然水体中,但是若遇到连续阴雨天,目前城市截留管网对于雨水污水的输送能力有限,只能将一部分的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而其余的混合污水则会通过城市下水道直接排入水体,这是导致城市周边溉区水体污染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城市下水道、排水系统的建设,严格控制城市下水道溢流问题,加强排水系统的输水效率以及输水功能,将原有的合流排水系统改为分流系统,另外加设雨水污水的贮存区域,从而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
  3.1.3 沿渠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及垃圾处理措施。淠河总干渠沿渠有10个乡镇、3个街道共45个行政村(居委会)、82个自然村,除城区3个街道、9个社区已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外,其他行政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没有或者不完善。严禁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乡镇的生活污水直接向渠道中排放,改造现有乡镇排污管道,实现雨污分流,在乡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各种污水的集中处理,与城市排污系统联通。建设垃圾中转压缩站、垃圾池、配备垃圾桶、垃圾车及专职人员负责垃圾收集、装运。
  3.1.4 生态工程技术。渠道综合整治消除渠道工程安全隐患和险工险段,如滑坡、管涌、渗漏、散浸等,水土保持实施坡面整治及绿化、护堤林带、滩地乔木带、植物隔离等植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3.2 水资源保护的非工程措施
  3.2.1 水功能区管理。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实际情况,调整完善地表水水功能区;修订完善水功能区纳污总量控制指标,提出分年度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完善信息通报制度。鼓励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和节水管理。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布局,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力度等。
  3.2.2 有效保护饮用水源地。饮用水源的保护是同人们生存息息相关的,因而必须加强保护管理力度,在饮用水源区域设立保护区,并针对性的设立安全保障机制,严禁在保护区排污,一旦发现排污口立即予以取缔。通过应当依法监管、审批入渠排污口的设置,并对相关档案进行审查、完善,做好档案管理,以备后期查询。针对淠河流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入渠排污口规划,并依照规划进行布设。并对淠河流域违法入渠排污口加以整治,通过严格的监测、通报手段进行流域入渠排污口的监管。
  3.2.3 水资源保护区日常管理。建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专职队伍,加强对淠河总干渠沿岸的巡查与管理,常态化开展水面保洁与水草清理工作。
  3.2.4 生态系统保护管理。建立水生态系统保护制度;研究建立生态用水保障和补偿机制;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完善淠河流域水环境健康评价体系,逐步开展水生生物监测评价和管理工作。
  3.2.5 建立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原有的环境监测站点主要分布在城市及水源地周边地区,以常规手段为主,自动化程度很低,难以动态、全面地反映环境变化和问题。难以支持政府实施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可提高水质监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为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结束语
  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三线三边等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沿渠对水环境的威胁得到了有效治理,但水质保护工作仍任重道远。利用工程措施以及非工程措施对水功能区进行治理,改善水质状况,并通过污染物限制排放以及综合治理的方式加以保护。同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保障体系,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从而有效管理保护区水资源状况。另外为保证人们饮用水安全,水源地相关部门还应当普及水资源保护知识,提高人们保护水资源意识。通过加大资金、科技投入,提高溉区水资源质量。虽然目前我国在水环境保护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水环境保护以及水生态保护更加凸显了其地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更加重视水环境保护问题。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安徽省水文局.安徽省淠史杭灌区淠河总干渠水资源保护规划[M].2013.
  [2]刘昌利,黄林,赵群,等.淠河总干渠水质生态学监测[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3(8).
  [3]叶红,王笑梅.六安市淠河总干渠水质综合评价[J].皖西学院学报,201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295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