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马铃薯晚疫病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海涛 文超

  摘 要:马铃薯晚疫病是真菌引起的流行性重大病害,马铃薯的叶、茎及块茎等部分都可感染发病。本文围绕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的品种因素、栽培因素、肥料因素、气象因素、药剂因素,综合分析系统配套形成了集栽植抗病品种、消毒处理、种薯处理、适期早播、高垄宽距、偏钾施肥、预警预报、生物防治、低毒药剂防治9种措施为一体的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绿色;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732013
  1 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症状
  马铃薯晚疫病是真菌引起的流行性毁灭性病害。凡马铃薯种植地区均可发生,可危害马铃薯的叶、茎及块茎等部分。植物感病后,从叶间或叶缘产生水渍状退绿斑块,温度适宜时斑块由小变大,迅速扩展叶柄和叶背,最后变为褐色。湿度较大时斑块边缘可见白色霉层。当病斑扩展到一定程度时,植株萎蔫下垂,甚至整株枯死。薯块感病后成暗褐色干腐状,略下陷,空气湿度大时薯块腐烂。
  2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特点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以菌丝体在块茎中越冬,带病种薯是病害初侵染来源。病薯播种后,多数病芽失去发芽能力或出土前腐烂,少数病薯的越冬菌丝体随种薯发芽而活动,向幼芽扩展蔓延,形成中心病株,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再侵染。
  马铃薯晚疫病病菌也与其寄主作物一样喜欢温凉的气候,其发生流行最适温度为15~20℃。菌丝生长适温为20~23℃,孢子囊形成适温为18~22℃,气温低于7℃,高于30℃时病菌将处于休眠状态,当遇到适合的温度时就能发生危害。当马铃薯生长期气温在15~25℃,并出现连续数日低温阴雨天气,田间湿度大于90%时,病斑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借风力或水流传播,容易多次侵染爆发成灾。
  3 马铃薯晚疫病绿色综合防治技术
  突出预防,体现绿色,集成综合,围绕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的品种因素、栽培因素、肥料因素、气象因素、药剂因素,综合分析系统配套形成的集9项防治措施为一体绿色综合防治技术。
  3.1 选用抗病品种
  在不同生态区域种植不同类型的抗病品种,做到品种的合理布局。重点选用晚熟、高抗品种,如庄薯3号,配合陇薯3号、7号交替栽培。
  3.2 消毒处理
  夏季对土壤进行翻耕,高温焖杀消毒。切种薯时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的酒精进行切刀消毒。
  3.3 种薯处理
  50%安克WP350倍液喷洒处理。
  3.4 适期早播
  利用马铃薯受倒春寒可以再生,尽可能避开马铃薯生长后期晚疫病发病高峰期,以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为宜(可参照物候现象以当地柳树刚发芽时栽植为宜)。
  3.5 高垄宽距栽培
  用1.2m宽地膜,垄高30cm,垄宽60cm,垄中间开一条深10cm,宽15cm的沟,垄距80cm,垄上双行“品”字形穴播。
  3.6 偏钾施肥
  每667m2施尿素37.5Kg,过磷酸钙70 Kg,硫酸钾70 Kg,改善作物经济形状,增强作物抗病性。
  3.7 预警预报
  应用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利用DAVIS 气象站,以小时为单位收集相对湿度、温度、降雨量等气象数据,至马铃薯收获为止。通过下载气象数据,并在Excle表上筛选出符合晚疫病侵染的连续在10h以上的湿润期时数,(温度范围8.0~20.1℃,湿度90%以上)利用Conce方法,计算出晚疫病累积侵染得分,以时间为横坐标,得分为纵坐标绘制侵染曲线图,当系统分析侵染三代后且每代首次侵染达到6分的时候,系统发布准确的预警情报,开始大田防治。
  3.8 生物防治
  用4g/667m2的农用微生物菌剂防治。
  3.9 药剂防治
  根据预测预报,准确确定首次施药时间、药剂种类的合理选择、喷药次数的保证和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及施药质量的相结合,喷药时机要掌握在病害发生和流行之前。要做到早防早治、统防统治相结合。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72%霜脲锰锌(克露)WP 、69%安克・锰锌WP、60%琥・乙磷铝WP 。
  田间发病后:选用60%氟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50%氟啶胺悬浮剂、687.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银法利),隔7~10d1次,结合预报进行连续施药。
  参考文献
  [1]谢永和.浅议马铃薯晚疫病的绿色防控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16).
  [2]贾平安.江汉平原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J].湖北植保,2012(5).
  [3]曾岑.山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及绿色防控[J].中国农业信息, 2015(24).
  [4]朱富春.马铃薯晚疫病偏重发生的原因及绿色防控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15(12).
  [5]李继平.甘肃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及病害治理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2013.
  [6]陈娟娟.庄浪县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系统的建立及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1(15):183-184.
  [7]赵振忠,孙馨.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现状及控制策略的思考[J].中国植保导刊,2009(8):12-14.
  作者简介:杜海涛,泾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文超,泾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4572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