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析宋代风俗文化的情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亚柯

  摘要:宋代社会经济繁荣,社会生活五彩斑斓。相对于宫廷审美趣味的雅致,新型的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粗野而生动,构成了宋代特色的风俗文化。作为宫廷画家的苏汉臣,其绘画作品大量描绘市民阶层的生活,展示市民阶层的情感,具有浓郁的时代风俗特色。
  关键词:风俗画;苏汉臣;婴戏图;百子图;货郎图
  偶在一次展览中见到了苏汉臣的一幅绘画作品《冬景婴戏图》,虽然是高级仿制品,但原尺寸原大小的画面着实还是让我吃一惊:整幅画面清寒而不乏野趣,是典型的宋代内省精致的文化与活泼生动的市井文化的反映。伫立于画前,我思绪万千,联想到古人终日赶着驴车,穿梭于高山流水之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那种平静的生活和悠然的心态,我身心向往。展览归来后,我迫切地又搜寻了苏汉臣的其他几幅作品,以及同时期的其他名家的同类作品,将之放在一起比较,意欲对宋代的社会生活和风俗文化作一了解,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
  一、风俗画的渊源
  关于风俗画的出现,大约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虽然那时画像石画像砖是作为建筑的装饰构建而存在,但人们已经能够在砖石上刻画图像。其画像题材之一便是人民生产劳动、贵族车马出行、宴饮游乐的情景,展示出当时社会生活的风貌。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后期的画像砖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田间弋射渔猎收获的情景。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宋代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新兴市民阶层出现,社会生活五彩缤纷。随之描绘城市、乡村生活的风俗画在此时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清明上河图》即是宋代繁荣的都市生活的一个侧面。职业画家们为了迎合满足市民的审美趣味,在绘画题材中大量描绘市民生活,反映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人生百态。以婴戏为题材的风俗人物画在此时大量的出现,雅俗共赏,画品质量上乘。甚至宫廷画家也热衷于表现此题材。
  此类绘画作品中多表现儿童嬉戏,货郎卖货、妇人照料孩子的情景。儿童形象上健康俊美,天真可爱;画中多点缀有山石、芙蓉、石榴、麒麟等形象使得环境非常雅致。给人以浓郁的感觉,也体现出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苏汉臣的风俗画所体现的社会生活
  清人沈复在其自传《浮生六记。闲情记叙》一章中,对其幼时的快乐生活进行了这样描述: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呖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都有念念不忘的童年生活。纵然时代不同,世殊事异,取舍万殊,静噪不同,“然其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言以蔽之,人的童年生活多是天真无邪,快乐无忧,满是童真童趣的。沈复用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他的童年生活,我们可以在阅读中张开想象的翅膀,体味他幼时的闲情。宋人苏汉臣用手中的画笔为我们刻画出了宋代小孩子的生活,我们可以在直观中体察那时孩子的风情声貌。
  苏汉臣是活动于宋代的宫廷画家,善画道释、人物,尤其善于婴儿题材的绘画。其描绘的儿童形象生动活泼,情态逼真。其代表作品《秋庭婴戏图》、《冬景婴戏图》、《货郎图》,为后代同类题材作品树立了榜样。《秋庭婴戏图》所表现的是姐弟两人围在一石凳边玩石墨玩具时的情形。弟弟身着红衫白裤,脑门上留有一撮桃发,小手正在拨弄石墨,欲使其转动起来。其神态专注入神,形容健美俊俏。站对面的是姐姐,通体着白衫,丹唇微启,右手稍抬,作指点状,似乎在告诉弟弟如何做才能使石墨转动。姐弟俩相处融洽,沉浸在他们的世界里,神游其中,不亦乐乎。画面右方绘有另一石墨凳子,凳子上及地上摆满了各种玩具如佛塔、转盘、铜箔。这又从侧面刻画了小孩子天性喜新厌旧的性格。画面背景是一竖立的山石和繁茂的芙蓉花枝,刻画精致入微,点明了时令特点,渲染着孩子生活环境的雅致。
  如果说《秋庭婴戏图》是因画面和谐感以及姐弟之间温馨的亲情,那么《冬景婴戏图》则胜在了画面中各要素的呼应互动。此作品为立轴画面,采用对角线构图。画面左上半部分刻画有山石梅花山茶。画面右下半部分是画面主体即姐弟二人与一只猫。姐姐一手拿着一杆彩旗,一手护着弟弟走在前面,弟弟则手里拽着一根孔雀翎毛,逗引小猫。小猫弓着身子,竖起耳朵,翘起尾巴,抬起前爪,盯着翎毛,似乎马上就要扑上前去。姐弟二人神态自若,目光集中于小猫身上,似乎就在等待着小猫“上钩”。
  除却画家对于人物神态与动物神态的精心设计外,从画面色彩的巧妙安排中也可以看出画家的用心良苦。
  姐姐通体着白衫,用红丝带扎出精致的发式;弟弟身着带红边的华格衫。作为画面背景的盛开的白梅渲染着出了画面清凉的冬日气氛,繁茂的绿竹与山石间点缀着的几朵旺盛的红色山茶花却一驱冬日的萧寒,使画面充满着勃勃生机。这点滴的红颜色花朵与姐弟着装服饰的红颜色相互呼应,既合情合理,又使画面活泼生动。
  纵观苏汉臣及同时代其他画家的婴戏图,画面中儿童的形象多出现于户外,捕蝴、戏猫、逗蛐蛐、捉柳花、牧牛等,与自然相处和谐,体现了孩子亲近自然的天性。在此创作风格的影响下,宋代社会开始流行一种“百子图”。众多儿童因传统节日的到来而聚集到一起进行庆祝:放风筝、敲鼓、打锣、舞狮、演戏,一片欢乐地海洋。在画家的笔下,孩子们情态各异,形象呼之欲出。“在婴戏图中内涵吉祥喜庆,对明清时期的娃娃年画有着直接的影响。
  可以说“百子图”中呈现出的孩子们欢庆热闹的场面不仅是宋人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祈福,也是宋代新兴市民阶层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的反映。
  在苏汉臣风俗画的创作中,“货郎图”也很有代表性,画家多刻画一货郎满载手工艺品和玩具游走于乡野间。儿童则围追着货郎,不肯离去。此类绘画作品直接体现着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成为了历代民众喜闻乐见的题材。
  北宋时期,城乡商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结构上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开封、杭州等地街巷到处都有商业活动,不仅有座商,而且有沿街串户的货郎,他们推运挑载着日常用品游动售货,给人们带来了很大便利,他们婉转悠扬的吆喝叫卖声也为人们欣赏,甚至发展为表演性的节目。
  《货郎图轴》刻画了一货郎推着小车,车上挂满了各式手工商品:文房挂件、灯笼乐器、儿童玩具等,琳琅满目,洋洋大观。一个稍大的哥哥背着弟弟饶有兴致地注视着满车的物件。货郎面带微笑望着哥俩并用手指着一各小锣鼓,似乎在推销这件玩具。另有小孩得了一摇铃,正炫耀,洋洋得意。还有一小孩似因争抢不过而摔倒在地。右边两个小孩正作欢呼雀跃状向货郎奔来。
  苏汉臣的风俗画多呈现出富贵之气:所刻画的孩子乃富贵人家的子嗣,这从孩子的衣服装饰上可以略窥一斑,而且也可以从典雅的精心修饰过的庭院环境推断出来。相对于此,南宋李崇的婴戏图则转向描绘乡野间的俗气:其所刻画的孩童多着粗布衣衫,通体并无饰品。所刻画的环境亦是田间垅头自然之景,无精致气。而直接继承苏汉臣婴戏图富贵之气的是明代画家吕文英,“其画工细腻,赋色明艳,画面极力渲染富贵气象,明显地继承着苏汉臣一派画风”。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薄松年.中国娃娃:喜庆欢乐的婴戏图[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5400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