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绘画中色彩形成的规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戴志俊

  [摘 要]物体的色彩是由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三大部分组成。一个物体色彩的形成都会受到这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两种不同的观察方法:条件色的观察方法和固有色的观察方法。
  [关键词]色彩;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条件色;整体;观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36-01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是五颜六色的。自从牛顿在实验室里把白光引进了三棱镜,分解出了七色光,人们才知道了物体的色彩是怎么形成的。没有光就没有色彩。
  物体之所以在人们的眼睛里呈现各种色彩,它不是物体固有不变的色彩,而是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的:1、有一定的光源。2、物体本身反射一定的色光。3、环境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只有掌握了物体色彩形成的这些因素,你才能在色彩写生或者创作中做到心中有数。
  1 物体色彩形成的因素
  1、固有色。固有色是人们在正常光线(白光)下看到的物体本身的固有颜色。如黑色的黑板、蓝色的天空、绿色的草地等等。因为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出了七色光――赤橙黄绿青蓝紫。所以绿地之所以为绿色是因为它反射了绿色,吸收了其他色光;而黑板的黑色就是全部吸收了所有色光,所以穿深色衣服会感觉暖和;白色粉笔是反射了所有色光,显示为白色,所以夏天人们喜欢穿浅色衣服,因为比较凉爽。色彩变化与物体本身的质地、远近及光线强弱有关。固有色一般在光线柔和的情况下比较明显,而光线强弱都会使固有色减弱。光滑的物体固有色弱。粗糙的物体固有色强。物体距离远了固有色弱,距离近了固有色鲜明。所以固有色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条件的相对稳定。所以对固有色的认识应该是:既要看的出,又不要把它看成一成不变的。那样你的色彩写生会很失败。随着光线和环境的变化,固有色会随时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只有你掌握了这些规律,你才可以在色彩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2、光源色。就是光线的色彩。火光偏红,月光偏蓝,由于不同光线的照射,引起了物体固有色的变化,光源色倾向越明显,对固有色的影响越大,暖光使物体受光部位变暖,冷光使物体受光部位变冷。光源色很强或者很弱,都会使固有色减弱甚至消失。所以光源色对物体色彩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作画之前,必须要弄清楚你要塑造的物体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这对于正确塑造物体色彩十分必要。
  3、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的色彩称为环境色。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色彩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除了光源色对物体固有色影响之外,物体所处的环境的色彩也会使物体的固有色发生一定的变化。因为环境色会把色彩反射到物体上面,使物体的固有色受到影响,这就是环境色的作用。一个人如果穿一件大红上衣,她的脸部会有红色显现。当然,物体亮部和暗部受到环境色影响的程度不太一样。相对来说,暗部受到环境色的影响更明显一些。
  可见固有色实际上是受着光源、环境的影响而变化的,物象色彩的变化都是由这三者互相影响而成的。因此在色彩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从这三个方面出发,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才能正确认识色彩,表现色彩。
  2 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
  1、物象亮部的色彩,受光源色影响比较明显,主要是固有色和光源色的综合。这二者哪方面色彩感更强,那么色彩就会倾向那个方面。
  2、高光部分的色彩,主要就是光源色的直接反射。
  3、物体暗部的色彩,受环境色影响比较大,其色彩是固有色和环境色的综合,物体暗部反光部分受环境色的影响比较大。其色彩基本上与暗部的色彩是统一的,但明度上较暗部稍亮,其色感是固有色加环境色,环境色稍多一些。
  4、物象中间调子部分的色彩,受光源色、环境色的影响比较小,相对来说固有色比较显著。因为所受的光不是直接而是侧射光,其色相和色性上较明部复杂和丰富。
  5、物象明暗交界线的部分的色彩,基本上与暗面相同,只是明度上更暗,色感较暗部更弱。
  6、物象投影部分的色彩,是影子坐落物的固有色加暗,再加光源色。一般说,暖光投射的影子为冷色,冷光投射的影子为暖色。
  7、初学绘画的人,一般容易产生两种偏向:一是习惯观察固有色,只顾用固有色的深浅表现对象,而忽视光和环境对物象的客观影响;二是过分的寻找色彩变化,而忽视了固有色的客观存在,总之,三者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光源色和环境色固然对固有色产生影响,使之发生了色彩上的变化,但是,不管色彩有怎么样的变化,呈现在画面上的仍应是固有色的感觉。
  3 色彩写生中两种不同的观察方法
  3.1 条件色的观察方法
  我们所观察到的任何色彩变化,都是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三者的统一,固有色是变化的根据,光源色和环境色是变化的条件。所谓条件色,是指物象在不同的光源、环境条件下所呈现的色彩。条件色的发现和应用与观察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观察方法称为条件色观察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四固定”为前提条件的。“四固定”即指光源固定、环境固定、对象固定、作者视点位置固定。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来观察物象的色彩关系,即把对象、环境、光源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这样才能掌握物象的条件色。这“四固定”缺一不可。四个条件只要有一个发生变化则色彩全部发生变化。只有这样“四固定”,才有可能观察到这一特定情况下的生动的色彩关系。比较写实的绘画多用这种具体观察的方法,表现物象的具体色彩。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种条件色的观察方法也有他的局限性。由于它在观察景物时是用焦点透视法,致使所描绘的对象被限制在有限的视域范围内,如果是超越视域范围以外的宏大场景就难以表现。它难以表现诸如“井冈山全貌”或“万里长江”的巨幅场景,只可能画井冈山和长江的某一段落或某个局部而已。
  3.2 固有色的观察方法
  固有色观察方法是另一种不同的观察物象色彩的方法,它不需要“四固定”的前提条件,不计较光源与环境,且有意排除光影和环境色的影响,也不要求对象完全静止不动,主要凭经验与记忆。如壁画、装饰画、装饰性版画,就是主要画物体的固有色。传统的中国画和年画,有些也着重画物体的固有色,不强调色彩明暗远近的变化。它们体现的色彩主要是物象的固有色。它的色彩关系比条件色要单纯些,易于记忆和表达。不论红色物体受到什么影响,色彩起什么变化,它观察物体的固有色就是红色的。这种观察方法表现在透视上就不能只用焦点透视,画高远景物的场面要用层层透视表现,画长卷要用游动透视(即在一个视平线上定出许多视点),画大幅的就用散点透视。这种以观察记忆为主的方法,决定了我国传统绘画中色彩的主要特点。
  如何观察与表现色彩,首要的就是要把正确的观察方法,要学会正确的“看”,画画的人,他的“看”(观察)区别于一般的人就在于:整体观察。这是一种特殊的“看”的方法,它要求眼睛要整个地看到被画的所有对象,这样才有可能正确地分辨各个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各个局部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局部服从整体,次要的从属于主要的。总的来说,要整体的观察,整体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宇克伟.浅谈中西方绘画色彩差异[J].艺术研究,2009(3):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7547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