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益事业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种境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左手财富,右手公益
  中国商人:将“胡润富豪榜”和“中国慈善排行榜”比较,形成了你们的 “中国仁富榜”吗?你们这张榜单和其他两个榜单有什么不一样?
  张弓惊:事实上,每年的“财富榜”和“慈善榜”发布一出炉,很多公众都会把这两个榜单做比较,看看富豪们的实际资产金额与其慈善支出是否匹配。“中国仁富榜”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这种比较规范化,并创造出一个“仁富指数”的概念。当然,比起“财富榜”和“慈善榜”,我们的工作要轻松很多,但是,并不能说我们的比较就没有意义。
  如果说,“富豪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公众对于财富的态度,那么,可以说,“中国慈善排行榜”则有效改变了公众对于富豪们的印象:让公众能够在被过多渲染的原始积累的“血腥”和铺张奢靡的生活之外,看到了富豪们富有爱心和责任的另一面。就像一枚硬币,单纯从其中一面,我们无法了解整个硬币的全部情况。
  应该说,无论是“富豪榜”或者“慈善榜”,都仅仅是一个数据的累积和计算,虽然我们知道,这种累积的工作多么繁杂和困难(在这里,我仅代表“中国仁富榜”编制团队,向“胡润富豪榜”和“中国慈善榜”的编制同行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但是,“中国仁富榜”从一开始就不是想做一张纯粹的榜单,而是希望发布一种思想,一种主张。
  中国商人:第三届(2012)“中国仁富榜”省掉了冗繁的数据统计过程,直接引用财富榜和慈善榜数据。在你们看来,这样简单地编制一张“中国仁富榜”,有意义吗?
  张弓惊:当年制作“中国仁富榜”的想法一出来,我们就在业内专家以及可能上榜的企业家内部进行了小范围的征求意见。大家众说不一,最后,我们还是选择了做。第一届(2010年)、第二届(2011年),每次团队十几个人基本都艰苦劳动近3个月。数据基本自己搜集,也参考富豪榜和慈善榜。即使如此,结果还是差强人意。
  前两届编制“中国仁富榜”,实际上很大的工作量是对于财富数据和慈善数据的搜集、整理和甄别。实际上,这两组数据,我们只是在做重复的劳动而已,而且我们的重复劳动不见得更高明、更有效率。做过两届榜单以后,我们经过反思认为:与其重复劳动,不如“拿来主义”。“中国仁富榜”省掉繁琐的数据搜集过程,一针见血直奔主题不好吗?
  将“富豪榜”与“慈善榜”进行比较,我们提供的不是一组组抽象的数据,而是一位位境界高远的思想者:左手财富,是他们坚持不懈长期追求的结果;右手公益,也大多不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的作秀。对于人生的深入思考,让他们在对于财富的追求和对于社会的回报之间,游刃有余并互相促进。将这种思想传达给公众,就是“中国仁富榜”的主要目的。
  彻底改变“渔业现状”是现代公益落脚点
  中国商人:为什么说“仁富指数”就是富豪基业长青的源代码?从能够掌握的资料看,这样的指数,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创”。你认为,这样的指数有意义吗?
  张弓惊:任何人做任何事情是需要有源动力的。富豪们攫取第一桶金的时候,源动力可能就简单到仅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但是,当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这样的源动力绝对不足以支撑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高强度的工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激水三千里”,他们需要把自己的人生和一些永恒的事情相结合。于是几乎不约而同地,他们选择了公益事业,而公益事业,也将他们的人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因为工作关系,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财富精英,我们被他们优越的物质生活炫目的同时(实际上,这些富豪们虽然形式上有优越的物质生活,但实际上超强度的工作让他们难得享受),更对他们超强旺盛的工作精力、以及异常突出的人格魅力所惊讶不已。仅仅是对工作的热爱终有枯竭的时候;对财富的欲望终有满足的时候——一个能够长期保持旺盛战斗力的人,必将是一个境界高远的人。没有高境界的支持,财富必如昙花一现。
  “仁富指数”与其说是我们的首创,不如说是很多富豪们心中早已有之的一种盘算。洛克菲勒在还没有成为美国巨富的时候,他每给孩子3块钱,就要求孩子把其中一块钱捐出去。现在,他的孩子们已经将这种习惯延续了很多代。三年来,我们发现,从随机性的公益捐赠,到成立专业的基金会,越来越多的富豪们开始了战略公益的思考。每年将一定比例的财富投入到公益慈善事业中去,这实际上也是“中国仁富榜”所推动的事情。
  中国商人:“仁富指数”是不是越高越好?如果是,那就意味着一个富豪把自己所有的财富全部捐赠出来才算最好?如果不是,“仁富指数”到底多少合适?
  张弓惊:“仁富指数”当然不是越高越好,就像我们不赞成一个人捐赠的越多越好一样。公益事业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种境界。一个人在有生之年,要根据自己事业发展的状况适当从事公益事业。即使离世的时候,也应该对自己的公益事业之外的事业有个妥善的交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应该形成良性的互动,而不是互相排斥、互不兼容。
  很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拼杀过来的财富精英,也把市场经济争先恐后的精神带到了公益领域。从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角度来看,这是好事情。但是,与结果导向的市场领域不一样,公益是不但要把事情做正确,还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做。公益领域是不容易的,因为是公益,所以会被更多的监督和审视,稍不留神,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已经四面楚歌。
  前段时间人们对于曹德旺、陈发树的质疑,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公益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能做好企业,不一定能够做好公益事业。这也就是为什么 “股神”巴菲特捐出的85%个人财富,要给予比尔?盖茨夫妇的慈善基金会。简单的捐款给穷人肯定不是最好的公益方式。做公益基金会是一种科学的方式,但是没有专业的操作,结果只能事与愿违。
  中国商人:很多人在引用“中国慈善排行榜”,但在“捐赠总额”上有的说“公益捐赠”有的说“慈善捐赠”。“公益”和“慈善”有什么不一样吗?
  张弓惊:慈善,英文叫charity,主要是对具体的人而言的。上下之间是“慈”;左右之间是“善”。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直接针对具体的人,包括老少边穷地区、弱势群体以及处于急难之中的人,通过捐钱捐物等各种方式,去改善他们的处境,都属于慈善的范畴。“希望工程”、“母亲水窖”、“嫣然天使”等等,应该说都属于“慈善项目”。

  公益,英文叫philanthropy,不一定针对直接的人,但对整体的人都有好处。比如,环境保护、保护动物,虽然看起来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个人而做的活动,但是做好了却能够让所有的人受益。现代的“公益”是包括“慈善”在内的。还有一些非盈利机构,他们的项目,不是为了某个特定人群的利益,而是为了人类社会更美好,都属于公益。
  应该看到,我们现在属于“慈善”的项目很多,因为这类项目一般比较“煽情”,能够博得捐赠者的支持,吸引大众的眼球。这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现代公益的起点。“授人以鱼”是典型的慈善;“授人以渔”介乎慈善和公益之间,“彻底改变整个渔业现状”,则是现代公益的落脚点。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呼唤更多的富豪能够投身现代公益。
  为富豪们的人生和事业建造“基业长青”的引擎
  中国商人:无须讳言,富人们的捐赠,有一些是为了沽名钓誉,甚至为了从某方面获取更大利益的一种交换。作为专业的公益研究者,你们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
  张弓惊:说富豪们的捐赠是沽名钓誉还是轻的。利益交换、逃税、甚至说富豪们捐赠是一种“赎罪”等等的都有。说实话,在公益领域深入多年,我们知道这种情况是有的,但绝对是少数。很多公众在将这种情况放大。我不同意这种放大。说句可能大多数人不爱听的话,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们接触到很多做公益的富豪,他们的境界其实蛮高的。
  不管是富豪还是一般人,我们都是人;有人可以尽量试图做圣人,但是谁也成不了真正的圣人。如果一个富豪做了很多公益的事情,作为受助方,作为倡导公益行为的政府或民间组织,给予他们一些荣誉,这本来是顺利成章的事情。如果你连这点都不允许,是不是太苛刻了?至于赎罪,有通过公益活动来把自己的“罪过”公之于众的傻子吗?
  在一次有关公益的论坛上,有位公益组织的领导者,他说:“公益事业可以是名利场。你做企业,想见一些重要人物,很难;但是,你做公益的时候,就很容易。”他说的有道理。一个人境界的提高可以使他的交往圈子发生变化,这是事实;交往圈子的不一样必然对他的事业产生更好的影响,这本来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这样的名利场,有何不可?
  中国商人:“中国慈善排行榜”有企业捐赠排行;“中国仁富榜”中为什么没有设置“企业榜单”?在统计数据时,你们怎么区别企业捐赠和个人捐赠?
  张弓惊:从现代企业制度来看,我们现在的企业,一般都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者上市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一般都是好几个股东组成的。上市公司更复杂,除过几个主要投资者,还包括成千上万的股民股东。捐赠行为牵扯到资产所有权的变更,而且这种变更与兼并收购不一样,没有任何回报。所以,我们认为,企业捐赠应该通过全体股东、至少是大部分股东的同意。否则,可能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对于上市公司,就会损害股民利益。
  我们是说,即使在一些应急情况下,以企业名义的捐赠,也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才能完成。当然,要相信其他投资者,在面对比如面对汶川大地震这样的重大事件的时候,他们也会投下自己的赞成票。当然,我们也欢迎在一些企业起初成立的时候,就在自己的章程里写清楚“收入的百分之多少用来捐赠,从事公益事业”;也欢迎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有一些捐赠行为。但是,这不应该是企业的主流,企业最重要的还是为股东创造价值。
  所以,我们提倡更多以股东名义的捐款,即使这个企业是你自己独资的,如果要捐赠现金,也应该以股东的名义进行捐赠,从事公益事业,而不是直接从企业里面拿钱捐赠。一起股份持有人将股份捐出,让这些股份成为公益组织(一般是基金会)的一个长期收入,是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生存的需要,个人捐赠才代表个人的一种境界,我们可以把这种境界叫做“仁”。
  中国商人:“财富英雄”的出现在我们的时代是应该鼓励的,无论如何,在带动经济发展中他们的作用无可替代。“仁富指数”排行会否让这些人灰心于发展?
  张弓惊:亚当?斯密有本书叫《道德情操论》。他在书里这样说: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所以,我们认为:“财富英雄”的出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财富英雄”如果一味只关注自己的财富的增长,那么,他们的财富也可能迟早会处在危险当中。
  所以,我们反复说,“仁富指数”是富豪基业长青的源代码。一个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任何一个富豪,都不希望自己苦心经营的事业在自己身后“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更不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已经出现这样那样的危机,更重要的是,如果这样那样的危机不是因为自己的决策失误或者管理不善,而是因为外界的动荡不安造成的,那将更让他们痛苦。
  当然,任何一个富豪,对于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都显得是力不从心的,但是,和一般民众相比,他们肯定具有更大的“改变世界”的能量。“仁富指数”是否会让他们灰心于发展?绝对不会,相反,正因为有了更高的“改变世界”的目标,他们的事业将会装上一个功率无与伦比的发动机。做一个伟大的组织才能成为一个“基业长青”的组织;而成为伟大的第一步就是:给自己设立一个伟大的使命。
  中国商人:既然公益捐赠是个人自愿的事情,那么,这么煞有介事推出“仁富指数”排行,是否会形成新一轮“逼捐”?让那些“仁富指数”比较低的富豪尴尬?
  张弓惊:我们反复说,公益事业不是一场竞赛,公益事业不仅要做正确的事情,而且要用正确的方法做。推出“仁富指数”,我们是为了倡导一种“境界”,提醒所有的富豪,在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开始从事公益事业的时候,像对自己“赚钱”事业一样,对自己的公益事业也应该有一个整体规划。
  “仁富指数”的高低,其实并不重要。有些企业家,正处于高速成长的阶段,他现在做的公益都比较零碎,所以他的仁富指数不一定非常高。但是,我们相信,一定时候他们会迎头赶上的。各个富豪所面临的事业、人生状况各不一样,无论如何,我们欢迎企业家将公益当作自己事业的战略,自己人生的战略。
  读者有可能对“仁富榜”的排名进行评论,我们也注意到,有一些平时比较著名的富豪,其“仁富指数”比较低。如果这样的指数出来,能够促使他们,对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公益事业做一个整体规划的话,也是我们所乐意看到的。我相信,有这些富豪们有计划的加盟,公益事业会大发展。
  中国商人:“中国仁富榜”以及“仁富指数”都是非常新的概念,你们有信心这些概念会像“财富榜”和“慈善榜”一样被富豪和群众都接受吗?
  张弓惊:我们倡导的是一个“战略公益”的概念,即,让富豪们将从事公益当做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人生的一个战略性抉择。我们反复说,因为与其他各类榜单一样的原因,我们榜单的数据可能有错有漏,这点也可能成为被攻击的对象。但是,我们希望榜单上的数据只是一个由头,重要的是,把我们所倡导的“战略公益”的观念传达出去。
  之所叫“战略公益”,绝对不是富豪捐赠支出的单向过程。“战略公益”,是为富豪们的人生、事业建造一个能够实现“基业长青”的引擎。事实上,在和很多富豪们交流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样的思路,很多富豪实际上已经有了,只不过有些还不是很清晰。我想,“仁富指数”的提出,可能会给他们一些启发吧。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不想基业长青的富豪不是好富豪?”立志成为伟大的公司,才能成为基业长青的公司。对内管理,会让员工们更有凝聚力;对外,会让合作伙伴更有信心;对自己,也会让自己在被疲累所困的时候,找到生命的意义,重新充满活力和干劲。实际上很多富豪就是这样过来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176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