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启,李乐为,梁芳芳,刘文志

  摘 要: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这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而民族地区,受自然环境,历史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尤其的多,该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着诸如学习成绩较差、辍学率较高、心理发展不健全、行为习惯较差等问题。为此,须从政府和社会加大投入、强化学校教育、完善家庭教育等方面寻求对策。
  关键词: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039-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二元格局逐渐被打破和户籍制度约束力逐渐减弱,中国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打工。就目前中国具体情况而言,进城务工人员达到2.3亿,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造成约2 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民族地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大量增加,造成的民族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不断的增加。由于他们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留守儿童”事实上生活在“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中。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如:厌世自闭、社会逆反、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等,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使他们轻者经常逃学、打架,重者违纪犯法,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一、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表现
  解放岩乡位于湘西州东南方,与吉首、凤凰两县交界,系泸溪县最为偏远、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山区乡。全乡总人口15 000人,绝大部分为苗族。受经济因素的制约,该乡青、壮年大多长年在外打工,各村留守儿童的比例非常高。目前解放岩乡所辖学校13所,其中九年一贯制中心完小1所,联村片小12所。在校学生1 456人,其中留守儿童828人,所占学生比重高达56.9%,留守儿童教育状况令人担忧,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成绩较差。因为父母长年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大多是交给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由于监护人或者由于年龄大、文化水平低,或者由于要承担沉重的家庭内外事务,时间精力有限,基本上不能对孩子的学习起到任何监督、辅导的作用。在调查176份四年级留守儿童平时的数学作业本和测试试卷时,发现近18.5%的留守儿童连最基本的四则运算都不会,近34.3%的留守儿童理解能力达不到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
  2.辍学率比较高。通过走访和调查,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由于家庭贫困,父母往往没有能力供他们上学读书,或者只能选择供一名基层较好、肯专心学习的孩子上学,其他的不是在家闲逛就是外出打工,以此来减轻家庭负担。另外,农村地区还存在相当浓厚“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贫困家庭甚至只让男孩子上学,姐姐打工供弟弟上学和妹妹打工供哥哥上学现象比较普遍。此外,“读书无用论”也在农村很是盛行。
  3.心理发展不健全。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再加上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够,从而导致不少留守儿童性格内向、情感淡漠、情绪低迷、心理承受能力差、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有较强的孤独感。笔者统计调查,45.5%的留守儿童心理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这极大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4.行为习惯较差。留守儿童多数是由爷爷、奶奶照顾,在隔代监护下,老人对孙辈的溺爱有加,往往重养轻教,忽视了留守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而父母由于愧疚心理也往往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也是重物质、轻精神,因而容易使留守儿童造成道德缺失,形成一些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 缺乏自控、不服管教、放任自流、我行我素; 不尊敬长辈、不诚实守信、狭隘自私;有的孩子迷恋游戏机,上网成瘾; 有些孩子沾染上了赌博、小偷小摸等恶习,严重者甚至有违法乱纪行为。
  5.安全隐患较多。大多数留守儿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自制能力弱,缺乏一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患能力,同时监护也不到位,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溺水、车祸等意外伤亡事故以及拐卖、绑架、强奸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二、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需求以及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是民族地区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建国以来,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造成农村经济的长期落后,使得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在现在城市化发展的潮流中,又有一部分劳动者远离故土,寻找就业的机会。民族地区其经济发展基础本身较其他地区而言就比较薄弱,教育基础也较其他地区而言也相应落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虽然在城市工作,但收入不高,且居无定所,往往无力承担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高额费用,只好忍痛将子女留在农村老家,成为留守儿童。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的缺失、错位、不完整是民族地区留守儿童产生的重要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留守儿童从小便缺失了父母的教育,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是隔代监护,即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但是由于观念、知识方面的原因,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学校、生活多采取的是迁就、放纵的态度。少数民族地区长期教育落后,祖辈、父辈的教育水平不高,有些家庭的老人甚至没走出过所在的行政村,只能解决孩子简单的衣食问题,不能对孩子进行很好的沟通与交流。
  3.学校因素。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缺乏的现象在民族地区还普遍存在,加之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民族地区部分老师的观念仍比较落后,不少学校仍以学习成绩的优劣来评定老师的教学成果,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老师迫于教学压力,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特殊困难,更有甚者将留守儿童看做是“拖油瓶”。此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与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之间的联系少之又少,甚至全无,老师也没有及时有效的进行家访,家长老师确实必要沟通,导致个别在校表现平常甚至是优秀的学生,在校外则是个十足的地痞,这种现象以留守儿童为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3255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