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声乐表演中的歌唱技巧与情感的完美统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嘉璐

  摘 要:在声乐表演当中,给观众呈现的不光是一种听觉的艺术,也是视觉的艺术。因此,要求歌唱者不仅有动人的嗓音并掌握好歌唱技巧,还要有优雅大方的舞台表演风格,要把这两者完美的统一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艺术表现。
  关键词:歌唱技巧;歌唱表演;情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304-03
  由于声乐表演的特点,要求在声乐表演当中,歌唱者不仅要给观众呈现一种听觉的艺术,也要一种视觉的艺术,这就要求声乐表演者在歌唱中一方面要注意歌唱的技巧,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歌唱中的情感表达,并且把两者有机合理的结合起来。
  一、在声乐表演中要注意歌唱中的技巧
  在歌唱艺术的表现中,个体的生理差异导致每个人拥有不同的音质、音色及音域,是歌曲艺术形象塑造的重要因素,具有声音的造型性。歌唱发声技巧是歌唱者通过以上重要因素运用各种动作环节,在经过反复练习达到一种自觉性的条件反射、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方式后,借助这种动作方式,顺利地完成歌唱任务。歌唱技巧主要遵循三个原则:正确的发声、正确的呼吸、有共鸣的声音。
  1.正确的发声。歌唱发声对于声乐技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喉头和声带,是歌唱的发声器官,是歌唱的核心部位,是通向整体歌唱的要塞,是打开歌唱艺术宝库的金钥匙。一般来说,歌唱时喉头位置应该比平时说话时偏低一些,有很多人把喉头处于吸气时的位置称为“水平位”。在歌唱训练中“打开喉咙”是十分重要的中心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好坏。“打开喉咙”也就是将喉头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口盖积极向上收缩成拱形,舌根放松,平放在下牙齿后,牙关打开,下巴放松自然放下而稍后拉,这时候的喉咙是打开的。初学者可以通过“打哈欠”的状态来“打开喉咙”,“打哈欠”状态可以让口腔打开自然,放松,口盖抬起,口腔内空间增长增大。“哈欠”状态确实是打开喉咙的好办法,也使歌唱者保证了一个很好的演唱状态。还可以通过“微笑”状态来“打开喉咙”。我们讲的“微笑”不是光笑,而指的是把“笑肌”抬起来。“笑肌”抬起是要鼻、咽腔打开,大牙关打开,面部两边的笑肌呈微笑状,这样的微笑状态可以使你的喉咙打开,可以使你获得高位置的声音。 中声区是唱歌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中声区,就谈不到其他的一切。中声区应该靠前,明亮,轻松流畅,不费力,这样才能往上发展,为演唱高音打开通路。中声区的声音不要强求音量,而是要自然自如,要求音色优美和声音的灵活性。对于换声区来说,必须运用某种方法才能继续往上唱。到了换声区,可以采用“倒抽一口气”的动作,就是歌者在唱到换声的音时,做一个倒抽一口气的动作,好像“吓一跳”的生理状态,让喉头稍向下,向后退让,以使口咽腔充分打开,同时将中声区歌唱时向上齿龈背后发送的气息,随着音高逐渐向上挪动,嘴也随着逐渐张开,此时声音感觉更向上,向更远的前方发送。这时声音就自然地进入了换声区。高音区常常出现在作品的高潮中,唱高音时,两颧骨要更积极开放,整个歌唱状态要更加积极向上、兴奋。
  2.正确的呼吸。正确的歌唱离不开正确的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和基础。呼吸运用好,就等于完成好60%的歌唱。歌唱的吸气要用鼻子和嘴一起吸,则吸的深。有人以闻花来比喻歌唱的气息,吸气时口腔应当是放松的。歌唱时吸进的气不能一唱就全都跑光,而是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合作,将吸进来的气保持住,即吸气肌肉继续工作,使呼与吸相互配合形成对抗,在腰部周围产生压力。呼吸对歌唱的支持,就像拉琴的弓子和弦的关系,二者要对上劲,弓子好比呼吸,琴弦好比声带,二者很好的配合,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对于正确的呼吸方法来说,胸腹式联合呼吸是目前被采用的正确呼吸,它也是符合生理条件的一种自然的深呼吸。这种呼吸可以吸进足量的空气,容量大,弹性也大,有利于控制和产生对声音的支持力量。这些都为气息有规律地、平滑地达到喉咙提供良好的可能条件。“胸腹式联合呼吸”的要诀是:放松—吸气—保持—控制呼出。所有字都一样,保持吸气状态来歌唱。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说,这个歌唱呼吸道理就像手风琴的风箱,拉开风箱气就进入,挤压风箱气就推出。这样不断的循环,以控制气息均匀呼出。吸气的方法简单的来说可以用闻香法。想象自己身处花丛中,深深的去闻花香,这就是歌唱的吸气,这样的气息才吸的深,在吸气的时候要注意鼻和口同时自然的进行吸气,吸气时腰周围有扩张、膨胀感觉,这种感觉是唱歌的关键。呼气的时候可以带着一种惊讶的感觉,憋住气息,呼气均匀、舒缓。
  3.有共鸣的声音。共鸣所形成的声音质量变化,要比声带自身的发声能量大很多。歌唱的共鸣就是指歌唱发声时,由于气息冲击声带振动而发出的声音同时引起了人体内其他各共鸣腔体产生共振的现象。在歌唱发声时,应用混合共鸣的方法,掌握好共鸣在各声区里的混合比例,使各共鸣腔保持一定的平衡,使声音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唱高音的时候,头腔共鸣很重要,口腔、胸腔也要有;但是在唱中音时,声音要求圆润、流畅,这个时候口腔共鸣应多一些,当唱到低音的时候,声音低沉、浑厚,以胸腔共鸣为主体,掺入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在歌唱发声中,只有及时地调节各共鸣腔体才能使歌唱声音统一、圆润、饱满,音色优美,色彩丰富。头腔共鸣感觉的获得是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把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面移动一些,把下胛放下来,同时,软腭和小舌头也随之上抬,舌根则有放下一些的感觉,使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广些,声波沿着上腭传递向鼻咽腔、鼻腔和诸窦,引起声波的回荡。口腔共鸣是声乐发声方法之一。口腔共鸣的获得是要在发音时,口腔自然上下打开,笑肌微提,下腭自然放下,上腭有上提的感觉。基音通过声带附近的肌肉、软骨和气息的传送,使声波沿着硬腭向上齿背方向推送。这时,声波随着气息的推送离开喉咽部分流畅向前,在口腔的前上部分引起振动,声音即在硬腭前部集中反射,这时兼有鼻腔打开、畅通的感觉。胸腔共鸣是沿袭了科学尚不发达的19世纪的说法,是一种练声方法,一种声乐术语。胸腔共鸣感觉的获得是使咽喉部作半打哈欠状,发声时,下腭自然下垂,喉咽部适当开大一些,把在硬腭上声波振动的反射点移向下齿背上,使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再由气管附近传送到胸腔引起共鸣,这时,似乎感觉到是把声音唱到胸部去一样。要取得较好的歌唱共鸣,就要做到发音器官各部分很好的协调与配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3647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