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关系的实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龙 李文国

  摘要:本文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辽宁省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协同关系。结果表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生产性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制造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并基于此提出了通过发展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平台等方式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F427
  一、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制造业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近年来制造业逐渐成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尤其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成为国家整个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它为国民经济中其他各行业提供了生产所必需的技术装备和重要零部件。制造业要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市场,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并且不断拓宽制造业的发展领域,寻找新增长点。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将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装备制造业的升级需要大量知识和技术投入,而这些投入需要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来提供,这将拉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就很难迅速完成产业升级的过程,在制造业发展的现实中可以看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相对较慢的地区都是没有得到生产性服务业有效支持的地区,因此研究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产业关联特征将有助于分析两个产业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两个行业的特点,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
  关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业两个产业之间关系的研究,目前的文献主要是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或者融合发展角度进行研究。如童洁、张旭梅等根据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点,从实物产品和生产性服务的内在关联提出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他们认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将加速制造业产业升级,并且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产生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而通过这种融合的创新模式将大大提升两个产业的竞争力。原毅军、耿殿贺等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处于技术关联条件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技术研发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产业的技术研发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协同创新效应。唐强荣、徐学军等以交易费用和产业分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的关联关系,认为制造业效率的提升需要加深分工和加强专业化的发展对平,而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服务种类和提供服务专业水平的提高对于制造业的发展有着天然的优势。
  本文基于辽宁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两个产业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并且分析影响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关键参数及其对两个行业发展影响等问题,借此寻找到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的发展方向。通过实证方法分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二、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分析
  本文利用上述的理论模型分析辽宁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关系,但是由于目前不同的学者在对这两个产业进行研究时对于两个产业的界定还没有取得完全的一致。因此,在通过模型分析得出计量结果之前,首先界定在本文中使用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所包括的具体范围。同时还对辽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并进行一些分析。
  (一)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界定
  通常情况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数据应该从相关行业投入产出表中获得,但是由于目前数据的统计原因,这些具体的数据难以获得。而且在各年公布的统计数据中相关的统计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变化,使得数据利用存在一定的难度。尽管存在上述问题,在这里还是需要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进行范围的确定和统一,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两个产业的关系,也能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本文所使用的生产性服务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转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六个行业,因此这里界定的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比较宽泛,这样的分析将提供一个比较宽泛的分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视角。制造业的界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界定不同,它的界定是较容易和统一的,本文所说的制造业就是统计年鉴中的制造业,相关的统计数据也是从统计年鉴中直接或者间接得到的。
  (二) 辽宁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分析
  辽宁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尤其是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实施以来,辽宁制造业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制造业是辽宁省的比较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制造业,尤其发展装备制造业是辽宁当前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方向。从2003-2010年间,辽宁省的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一直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而每一年制造业的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也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这充分说明,辽宁省的制造业在此期间取得了比较快的发展。辽宁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此期间也取得了较快增长,但其增长的速度比制造业的增长较慢,而且在这一时期内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的投入增长度比较缓慢,没有能够跟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步伐(见图1)。
  从辽宁省各个地级市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布情况来看,在制造业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也比较好。在制造业所占比重(制造业的在岗职工人数占全省制造业在岗职工人数的比重)较大的地区其生产性服务业所占的比重(生产性服务业的在岗职工人数占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在岗职工人数的比重)也比较大。2010年全省制造业所占比重最大的地区(大连、沈阳、鞍山)的比重分别达到27.15%、20.96%和10.95%,这几个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分别是23.78%、26.72%和6.97%,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也是全省最高,这也说明辽宁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本文下面将通过实证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 辽宁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关系分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440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