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地流转中农业工的形成及其雇佣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霍生平

  摘 要:农地流转促进了农业工的形成。农业工可分类为两栖农业工与专职农业工、短期农业工与长期农业工、本地农业工与外地农业工,他们各有特点,应该对其采取分类雇佣的策略。
  关键词:农地流转;农业工;雇佣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044-02
  一、农地流转催生农业工的形成
  (一)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从而产生农业劳动力的需求
  首先,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放开,农村土地经营方式从农户家庭零碎向大规模经营转变,涌现出一批种养大户,他们仅靠自家劳动力远远不够,需要雇佣“农业工”帮忙干农活。尤其因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种养大户在农忙时人手不够,需要农业劳动力来帮工。其次,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机械化从而拓宽对低体力劳动力的需求。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推进,大部分重体力活都用农业机械代替,对农业劳动力的体力要求降低,一些轻体力的农业劳动可由老龄、女性等低体力劳动力承担;况且,老龄、女性等低体力劳动力的保留工资要求比较低,雇主更愿意雇佣他们以降低人力成本[1]。最后,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从而衍生对专业技术农业劳动力需求。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链延长和深化,包括农业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的应用、大量经济作物的种植、农业生产环节延长等,使得对有一技之长的农业劳动力的需求随之增加。如花卉生产,除种植外,还可延伸出采摘、分级、保鲜、套袋、贴标签、装箱和运输等程序,形成生产、服务、销售一条龙,每一程序链都需吸纳大量的“农业工” [3]。
  (二)土地转让促进留守农民提供剩余劳动力供给
  一些农户通过出租、出卖或入股等方式转让出自己的土地“经营和使用权”,之后,家庭劳动力变得富余,一些人还具有较娴熟生产技能,于是在种好自己责任田的同时,向农业专业户、农业企业输出劳动力[1]。例如在江苏省灌南县新安镇一些有技术的农民,纷纷走出家门做起“技术钟点工”,干起了养殖防疫、果树栽培与修剪、配方施肥、配料育苗等各类技术性农活。
  留守农民通过做农业工实现了充分就业[3],从而盘活了农村闲置劳动力;农业工在务工过程中学到了农业实用技术,再在生产实践中通过传帮带,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1];“农业工”由于其职业化和专业化,对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大有裨益[2],解决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农业劳动力季节性紧缺的困难,为发展现代农业构筑了人力保障[1]。
  二、农地流转中农业工队伍的构成
  (一)专职农业工与两栖农业工
  1.专职农业工。专职农业工是基本放弃耕种自有土地而受雇于农户(企业)的专职农业务工者。专职农业工的优点是:专职和连续务工,工作技能得到积累,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较强;存在失业压力因而服从管理,遵守纪律,组织化程度高,对企业忠诚感高。其缺点是:因缺乏用工弹性,雇主不易根据经营景气的波动增减人员,需要承担较高的固定人力成本;专职农业工缺少土地保障,对保留工资和社会保障要求较高。
  2.两栖农业工。两栖农业工是既受雇于农户(企业)又耕种自有土地的农村劳动力,即农余时到公司打工、农忙时打理自家田地[3]。两栖农业工的优点是:由于两栖农业工的务工目的仅为非农创收,薪酬期望值不高,因而使雇主能就近获得廉价劳动力,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使得农忙时节需要农业工,而农闲时节不需要,这使雇主选择雇佣兼业农业工来应对农忙 [1];两栖农业工利用农闲时间务工,能够工余兼农顾家,回到自耕地易于将务工所学内容加以迁移运用。其缺点是:两栖农业工由于有土地保障因而缺乏专门务工的压力,形成临时打工观念;难以摆脱小农劳动生产方式的思维和行为定式,组织纪律性差,在自耕地劳动中养成的自由散漫习性很容易迁移到受雇工作岗位上;当家庭农活繁重而劳动力不足时,他们不得不丢下工作而回家支农,自耕地与雇主地构成劳动时间冲突;两栖农业工在自耕地与被雇地的劳动投入激励机制存在差异,前者激励力明显大于后者,必然出现在自耕地上很卖力而在被雇地“磨洋工”,某些人甚至可能将雇主的农资偷回家。
  (二)短期农业工与长期农业工
  1.短期农业工。短期农业工是农户(企业)临时雇佣的农村劳动力。短期农业工的优点是:能够随旺淡季灵活用工。农业生产的季节波动性很强,对劳动力需求是周期性变化的,容易出现淡季时人员闲置,旺季时人手不足,如果根据生产季节灵活增减人数,可降低固定人力成本。其缺点是:短期农业工上班时断时续,岗位变换不定,知识技能不能得到持续提高;劳资双方难以构建稳定的长期劳动契约,短期工怀有临时打工观念,哪里的工资较高,工作又不太累,他们就会跳槽;雇主过于依赖短期农业工会面临极大用工风险,畜禽、农作物生长周期具有强烈季节性。
  2.长期农业工。长期农业工是农户(企业)长时间雇佣的农村劳动力。长期农业工的优点和缺点与全职农业工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三)本地农业工与外地农业工
  1.本地农业工。本地农业工是受雇于农户(企业)的周边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本地农业工的优点是:离家近,交通住宿方便,有利于降低人力成本;无须离土离乡就能务工增收,有利于兼农顾家,没有远距离奔波劳累、抛妻弃子之苦;适应本地环境,有利于降低入职初期不适感,人们在异地工作和生活时往往会患上“地域不适症”,表现为风俗习惯难接受、情绪焦虑孤独、心理安全感低等,而本地工不存在外地工所遇到的地域环境适应困难;推行人力资源当地化策略,有利于改善与周边社区的关系,雇佣本地农民能使当地居民成为 “利益相关者”而构建和谐的周边合作圈。而且,本地农业工在当地人际关系深厚,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他们轻易可以解决。
  2.外地农业工。外地农业工是受雇于农户(企业)的较远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外地农业工的优点是:应聘者来源广,雇主易于招聘到相对低廉、适用的农业工;外地工不会因每日回家而影响工作;没有本地人优越感和当地社会关系依托,因而可能会较服从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515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