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鲁迅辑校古籍研究述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祥

  [摘要] 将鲁迅辑校古籍的主要研究成果分为集部古籍、小说文献、子史典籍、乡邦文献及鲁迅与文献学、古籍整理关系等五类,逐一加以述评。指出已有研究集中于考述具体文献、宏观总结鲁迅辑校古籍的学术活动等两方面,虽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也有选题冷热不均、缺乏申发其学术史意义的研究、研究深度与细密度仍有提高余地等问题,总体而言,辑校古籍研究仍是鲁迅研究中较薄弱的领域之一。
  [关键词]鲁迅 辑佚 校勘 古籍整理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与新文化运动无可争议的核心人物,对他的研究早在其生前就已展开,时至今日,研究成果已极为丰富,涵盖了其生平、文学创作、思想等诸方面。可以说,鲁迅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最为成熟和发达的专门领域。
  由于鲁迅在历史上更多是以文学家、思想者的面目出现,因此研究者也将绝大部分精力投注于对“文学家鲁迅”、“思想者鲁迅”的考察,“学者鲁迅”的受关注程度明显逊于前两者,因此对于鲁迅学术活动的研究较少,而对鲁迅辑校古籍的研究尤显稀少。与其他领域相比,这一领域研究起步晚,成果数量少。以下拟对已有研究分类择要评述。
  1 鲁迅辑校集部古籍的研究现状
  鲁迅曾多次校勘《嵇康集》,加之他对“魏晋风度”的偏爱,是以鲁迅辑校《嵇康集》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汪和《关于鲁迅先生手稿<嵇康集考>》[1]、陈梦韶《关于鲁迅遗著<嵇康集考>》[2]写作于手稿发现之初,简略介绍了手稿情况,考证出该稿系鲁迅执教厦门大学期间为《厦大国学》所作。徐文玉《<嵇康集考>发现记》披露了手稿发现过程中的细节 [3]。
  赵英《鲁迅校录<嵇康集>》细致梳理了鲁迅校书的时间脉络[4]。顾农《关于鲁迅校本<嵇康集>手稿》全面考察了各种鲁迅校本手稿,结合《鲁迅日记》等材料,考证鲁迅校书史事,将其校书方法归纳为“研究所校之书的版本源流,慎重地选定校勘底本”,“据实际情况,确定校勘操作具体方针”两点[5]。
  相比之下,鲁迅校《沈下贤文集》的受关注度明显逊色。顾农《关于鲁迅校本<沈下贤文集>》是仅有的重要成果——考述该书的各种鲁迅校本,复原鲁迅校书过程[6]。
  2 鲁迅辑校小说文献的研究现状
  鲁迅对小说文献(尤其是古小说)系统性、开创性的整理研究,是他对小说史研究的重要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当推《古小说钩沉》,该书本身又是辑佚著作,因此成为鲁迅辑校古籍研究的最大热点。
  《古小说钩沉》的重要研究者首推林辰。《古小说钩沉》是未完全之作,在篇目次第、辑录年代、原始规划等基本问题上均存在不明点,林辰先后撰写了《关于<古小说钩沉>的辑录年代》、《<古小说钩沉>所收各书及其作者考略》、《鲁迅计划中<古小说钩沉>的原貌》、《鲁迅辑录<古小说钩沉>的成就及其特色》(均收入所著《鲁迅述林》)[7],考证细密,廓清了诸多疑点,结论坚实可信。
  其他较为活跃的研究者则有顾农、赵英。顾农针对《古小说钩沉》的系列论文,较为系统地讨论了该书的成书过程、编纂体例、成就不足等诸多问题[8-10]。赵英《未曾发表过的鲁迅撰<说目>》披露了之前秘藏的鲁迅手稿,更揭示出鲁迅在《古小说钩沉》上未为人知的工作[11]。此外,赵英《籍海探珍——鲁迅整理祖国文化遗产撷华》是迄今仅有的探讨鲁迅与传统典籍文化关系的专著,书中以相当篇幅考述了多种鲁迅辑校之书,重在理清鲁迅辑校各种古籍的时间脉络,对《古小说钩沉》、《小说旧闻钞》着墨尤多[12]。
  此外,陈龙通过对具体书籍的实际比勘和版本调查,考证了鲁迅辑录《古小说钩沉》所用典籍的版本问题[13]。朱成华等人以札记方式订正了《古小说钩沉》的错漏及整理本的点校讹误[14-18]。李柏、赵伟则对《古小说钩沉》所收的具体书籍进行了校勘学方面的订正辨疑[19-20]。
  《唐宋传奇集》是鲁迅小说文献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受关注度却远不及《古小说钩沉》。顾农《关于<唐宋传奇集>手稿》考察了该书编纂过程、文献成就等问题点,是最主要的相关研究成果[21]。
  除了针对具体文献的个案研究,宏观式的总括研究也是鲁迅辑校小说文献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维培《鲁迅在古代小说文献学上的贡献》通过《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论述鲁迅在构建中国古代小说文献学基础的学术成就[22],叶树声《鲁迅辑佚小说探微》则侧重于总结鲁迅辑录小说文献的方法[23]。
  3 鲁迅辑校子史典籍的研究现状
  在鲁迅辑录的史部古籍中,《谢承后汉书》较为重要且部帙较大。卢芳、汤颖仪《没有被忘却了的工作——以鲁迅先生辑校的谢承<后汉书>为限》是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对《谢承后汉书》的历史渊源、鲁迅辑佚的过程、方法和成就予以综合考察[24]。
  在子部典籍中,顾农《关于鲁迅辑本<范子计然>等五种》以鲁迅手稿为研究依据,论及《范子计然》、《魏朗子》、《任奕子》、《志林》、《广林》等5种古籍的鲁迅辑本,考述辑录时间,论述鲁迅辑本的价值成就[25]。
  对于鲁迅校本《岭表录异》,学界研究相对较多,其中以顾农的系列论文最为重要,其研究风格与前列顾氏诸文相同,侧重于史事梳理与价值述评[26-27]。李春桃《<岭表录异>及其校本》首先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清理了该书的基本情况,然后考述鲁迅校书过程,并具体比较了鲁迅校本与商壁、潘博校本的优劣[28]。
  此外,鲁迅辑校的多种子史典籍(如《云谷杂记》、《虞预晋书》等),或尚未有研究,或仅流于一般介绍。
  4 鲁迅辑校乡邦文献的研究现状
  对于乡邦文献的持久关注与精心整理,是鲁迅生命中值得注意的现象。在鲁迅辑校的乡邦文献中,以《会稽郡故书杂集》最为知名,因此相关研究大多以此书为题。林辰《<会稽郡故书杂集>是怎样的一部书》对该书的性质、纂集缘起做了提纲挈领的介绍[29]。赵英则利用各种鲁迅手稿本,考索该书的编纂经过[30]。李亮《鲁迅与<会稽郡故书杂集>》细致论述了该书的编纂动机、收书范围与原则、纂集过程、辑校成就等问题[31]。刘思源《关于<会稽郡故书杂集>》描述了该书编纂刊刻过程中的细节[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5152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