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傅莉萍

  [摘 要]本文概括了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策及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交通运输;现状;对策及途径
  [中图分类号]F5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145-02
  
  1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现状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我国的交通运输已有了很大发展。已由单一的结构转变为多元结构,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比较齐全的综合运输体系。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交通运输网的总长度已达到307.7万公里,是1949年年底的15.8倍,其中,铁路营业里程达到6.36万公里,是1949年年底的3.16倍,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5.67万公里,是1949年年底的16.09倍,高速公路已有32650多公里,一级公路有33500多公里,二级公路有42000多公里,一般二级公路有8.3万公里;内河通航里程达到13万公里,是1949年年底的1.99倍,民用航空有长足的发展,通航里程已达123.66万公里(含国际航线);管道运输铺设里程已达4.6万公里。所有这些,对于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交流和对外贸易,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基础薄弱,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仍然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处于滞后状态。在国民经济加快发展的现阶段,各种运输需求明显增长,而交通运输能力严重不足,“瓶颈”现象严重,矛盾日益突出,交通运输问题已成为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1.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铁路运输方面,长期以来铁路发展滞后是国民经济突出的薄弱环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使本来就很不适应的铁路运输更加紧张,成为制约国民经济上新台阶的“瓶颈”。运能和运量的矛盾仍十分尖锐。“运货难”、“乘车难”加剧,社会呼声强烈,目前铁路只能满足社会需求的60%。据有关部门预测,近两年因铁路运力不足引起的能源紧张,每年国家损失产值近4000亿元,减少税收500亿元。现在,每年要完成4000多公里的建设任务,这样的建设规模和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但建设资金仍然严重短缺,缺口达40%,约600亿元。目前我国每万平方公里拥有的铁路密度为56.1公里,居世界70位之后,按每万人拥有铁路营业里程计算,我国拥有0.45公里,人均4.5厘米,而美国为8.3公里,日本为7公里,印度为0.8公里,在世界上排名,我国居100名之后。就是这人均4.5厘米的铁路,却承担着我国货运总周转量的70%以上。
  公路运输方面,一是通车里程少,我国还有2000多个乡镇、19万个行政村不通公路。印度公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50米,巴西为200米,美国为670米,而我国仅110米。二是基础设施等级低,在现有路网中,低等级的四级路和等外路占77%,在10万公里的国道上,平均日交通量超过设计能力的约占一半,塞车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混合交通严重,干线公路上汽车平均时速只有三四十公里,为经济时速的一半;每年约有5万人死于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发达国家的二三十倍。四是运输结构不合理,车况差。
  水路运输方面,一是港口吞吐能力不足,沿海港口大多在超负荷运转,实际吞吐量超过了设计能力,装卸工艺落后,集疏运条件差,泊位利用率达70%~80%,而世界上通常水平为40%~50%。二是内河航道多属自然状态,人工渠化和梯级开发的航道寥寥无几。目前,能够通航千吨级以上船舶的航道只占2.5%。由于水浅,通航标准低,我国内河船舶吨位很小,平均吨位仅60吨。三是船舶技术构成低,远洋船舶的平均船龄已达15年,沿海船舶的超龄船只达20%。
  交通运输发展滞后的种种表现,可以归纳为:一是公用性基础设施的建设不适应运力的增长;二是运力的增长不适应客货需求的发展;三是运输量的增长速度不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2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国交通运输能力严重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长期以来对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的“先行”作用和基础性地位认识不足,在安排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没有把交通运输摆在应有的战略地位。
  (2)运价不合理。在长期计划经济的模式下,定价标准只考虑人公里或吨公里,不考虑其他服务对象,造成了僵死的、全国统一的低运价面对社会的高物价、高成本的局面;铁路实行全国统一定价,无视地区差异,如青藏、南疆铁路成本高于平均水平4~5倍,运价过低,使运输成本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过低,世界银行专家认为,中国运费占商品价格的比重比其他国家低得多;铁路与公路、水运比价不合理,美国比价为1∶1.7∶0.31,原西德为1∶0.57∶0.2,而我国为1∶15∶0.71,铁路运价明显偏低,由此也阻碍了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
  (3)管理体制和机制严重地制约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一是我国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5种运输分家管理和建设,这种体制既缺乏对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也不利于统筹规划和建设结构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国有交通运输企业确乏活力,很难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3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对策及途径
  
  为加快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其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应采取如下十个方面的对策和途径。
  (1)认真研究,制定国家的交通运输产业技术政策和交通运输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采取相应的法律、计划、财政、金融、科技等各方面的政策措施,确保其实施,避免规划落空。
  (2)改革交通管理体制。需要成立国家交通运输的综合管理机制,改变政府职能,改变运输部门分割的局面,以便于全国运输网的综合规划与协调和对运输业的全行业管理。
  (3)根据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继续提高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投资比例。
  (4)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广开渠道,多方筹资,形成全社会办交通的机制,并进一步放宽政策,争取多利用外资。
  (5)进一步调整交通行业政策。通过调整政策,牵动生产力布局和综合交通运输布局调整,合理引导运输需求和运输量分配,形成运力和运量发展的自适应平衡机制。
  (6)铁路运输运能大、成本低、能耗低、占地少、污染轻,在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中应向铁路倾斜投资、优先大力发展,尽快建立起以铁路为重点的经营运输体系。
  (7)在公路运输方面要以提高车辆运输效率为目标。一是加快和超前发展国道主干线公路,提高公路运输网整体的平均车速和通过能力;二是继续调整公路运输结构,促进企业向规模化经营和长途网络运输发展;三是提高汽车技术水平,在与公路发展相适应的基础上长途客运车辆应发展舒适性好、车速高、容量大的中、高档大客车和卧铺车,货物运输车辆应大力发展大型柴油车、轻型车和各种专用客货车辆。
  (8)在水运建设方面要以提高船舶运输效率为目标。一是应提高港口通过能力,采用技术先进的装卸工艺和专用装卸设备,改造现有泊位,提高集疏运能力;二是加强船舶运力的宏观调控,促进运力与运量的基本平衡;三是进一步调整港航结构,重视内河港口建设;四是合理控制船龄,加速船型更新换代,增强水运行业竞争能力。
  (9)大力发展联运事业。联运是适应现代经济多方面的运输需求、衔接多种运输方式的较高级运输组织形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各种运输方式单个分散经营时所难以避免的低效率,为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
  (10)大力抓好交通运输发展的科研开发和软科学项目,促进科学成果向运输生产的转化,推进交通运输决策的科学化和基础设施、装备以及管理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通过对现有不合理的经营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加强交通运输企业内部管理,实现各交通子系统间的相互协调、协作,是我们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王怀南.公路网模糊等价关系初探[J].华东公路,1984(3):23-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2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