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武汉市“十二五”民生发展的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俊杰 陈培钦

  【摘要】 本文对武汉市东西湖区与苏州市太仓市在“十一五”期间的民生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总结出武汉市社会保障、教育、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民生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武汉市“十二五”期间民生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武汉市 十二五 民生发展
  为了贯彻中央“十二五”规划精神,武汉“十二五”规划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民生发展观,把民生情怀作为价值取向,确保社会保障的阳光普照全体民众;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建设人民幸福城市,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突出民生政绩观,以民生幸福评估发展成果,以民生品质衡量干部政绩,以民生改善促进率先崛起。武汉市应当从制度入手,提供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在改善民生上发挥主导作用。
  一、从东西湖区与太仓市的比较看武汉市民生状况
  东西湖区是武汉市中心城区在收入水平上处于中等位置的区域,基本上可以代表武汉的平均水平。太仓市是苏州市管辖的县级市,行政级别与东西湖区类似,是中国发达地区县级市的一个代表。将东西湖区与太仓市做比较,有助于认识武汉市在民生发展方面的不足。
  1、城镇失业率
  从表1可知,“十一五”期间东西湖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左右,与全国城镇失业率相当,但“十一五”期间太仓市城镇登记失业率约为2%左右。相对于太仓市,东西湖区城镇登记就业率较高,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民生的当务之急就是保障就业,若想达到太仓市的民生发展水平,提高就业率是前提条件。
  2、社会保障与福利
  2009年太仓市46万城乡居民各类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医疗保险参保率均保持在99.6%以上;2010年太仓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城镇从410元提高到450元,农村从310元提高到370元。相比之下,东西湖区的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在90%左右,在社会保障覆盖率、社会福利的补助标准上都远低于太仓市。主要原因在于,两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巨大差异。
  3、教育
  东西湖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均达到了100%,但在初中升高中阶段的升学率较太仓市约低10个百分点。在成人教育方面,东西湖区较太仓市提供的培训机会要多,高等教育升学率基本与太仓市持平(具体数据见表2);在教育条件方面,太仓市在“十一五”期间不断提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截至2009年末太仓市星级高中覆盖率达100%,其中四星高中占50%,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装备100%达省二类装备标准,省优质园比例达70%。
  4、公共卫生体系
  如表3所示,截至2010年太仓市医疗机构开设床位2608张,卫技人员3039人,其中医生1209人,护士1130人。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17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急救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且急救能力在进一步提高。全年共接听电话76892次,出车10485次。相比太仓市,东西湖区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140个,较太仓市少30个;编制床位2044张,较太仓市少600余张;全区现有卫生人员2437人,较太仓市少600人左右;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2.99人,较太仓市每千人拥有医生数少1.5人。在农村参合率方面,东西湖区与太仓市水平相当,农村居民参合率较高,覆盖面较广。在公共卫生的硬件条件、医疗队伍和急救能力等服务水平方面,东西湖区还不及太仓市。东西湖区应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使居民可就近就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5、环境治理
  2008年太仓市荣获“国家生态市”称号,全市46个行政村建成了省级生态村,23个村通过了省级生态村的调研考核,39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10家企业列入苏州市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3家企业列入太仓市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往往伴随着工业的污染,东西湖区位于“武汉城市圈”,处于战略发展的重要地理位置,是西出武汉市的大门,更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台商工业投资集聚区,经济的不断发展无疑将会给东西湖区的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综上所述,东西湖区与太仓市相比,在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改善东西湖区民生状况的政策建议
  1、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保证公共和食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
  一是加强监管,增加抽查频率和范围;逐步配备高技术的检测设备,提高食品药品检测能力与效率;加强农产品监管力度,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成立各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全覆盖;加强宣传与教育,增强食品农户、企业和食品销售者的道德责任感;增强社区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鼓励群众监督举报,明察暗访;建立奖惩制度,严厉打击生产加工、销售伪劣食品药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奖励热心举报和监督的人民群众。
  二是完善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工作标准,建立严密、完整、有序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一律不得通过年检,并责令整改或关闭;对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企业以及其他危险程度高的企业,必须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备案登记制度和注册程序;加强安全宣传,加强对高危险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鼓励群众监督举报。
  三是新建或扩建污水处理厂,扩充现有的污水处理能力,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将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90%以上;改造和维护污水收集管网和雨污分流管道,有效收集生活污水、企业废水和雨水,最大可能减少污水直接流入江湖;加大河网水系改造和河道整治力度,通过种植水生植物、绿化坡岸等对河道和河道沿岸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一律禁止进入本区生产;责令本区所有高污染企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水的直接排放,对污水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一律责令关闭整改;对造成重大水污染事故的企业,给予重罚。
  四是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工业废气治理,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对产生废气的企业,责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严格执行环保标准,禁止高污染企业进入本区生产;淘汰不符合环保标准的行政事业单位车辆,抑制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民用车辆;加强绿化,通过提高绿化覆盖率减少扬尘污染。   2、提高社保的财政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通过各种手段增加就业,提高困难群众、农村转移劳动力、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等的就业概率;鼓励就业人员购买失业保险;对失业人员、困难群众提供低保补贴以及其他专项补贴;逐步提高城市及农村低保标准。
  二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就业扶持、残疾人补助、困难家庭医疗补助、养老补助、教育补助等。
  三是完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探索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特别要完善困难群众的养老保险制度。将在本区居住满30年但未享受基本养老、医疗保障的老人纳入社会保障范围;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养老问题,保险费可由征地单位一次性缴纳或由被征地农民自缴;缴纳保险费后,被征地农民按规定领取生活费和享受医疗费用报销;对孤寡老人、困难家庭老人及高龄老人,分别给予补助、困难生活补助、发放节日补助和报销医疗费用等援助。
  四是严格落实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政策。只要是具有武汉市城镇户籍并参加武汉市城镇社会保险的从业者或失业者,均应享受生育生活津贴和生育医疗费补贴,个人无需缴纳生育保险金;对于农村居民,给予相关津贴和补贴;从业人员发生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为职业病的,应该享受工伤医疗费、住院伙食费、停工留薪费、生活护理费等待遇,并应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医疗补助金等待遇,个人也无需缴纳工伤保险费。
  3、全面提升国民教育水平,完善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关注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实行教师流动制和校际合作交流。让公立中小学教师在全区流动执教,提升农村和城市相对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提升农村师资力量;按照就近划片、对口入学的原则,确保每一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学上,上好学,接受平等的义务教育;增加农村教育资金,改善农村教育设施,建立标准的农村寄宿学校宿舍,改善住宿条件;给予农村学生更多的人文关爱,特别是应持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可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持续定点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继续落实对贫困家庭子女教育的困难补助工作。
  二是重视学前教育,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应新增若干公立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公立幼儿园,争取在“十二五”末将学前教育入园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达到92%以上);大力支持和发展民办幼儿园,并建立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和指导,取缔非法无证民办幼儿教育机构,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办学制度;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特色班、兴趣班、实验班的教育管理,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学科化”的不良倾向;特别关注农村学前教育,可积极联络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定点持续支援农村幼儿园。
  三是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充分发挥区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作用,切实加强对中职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减免低收入者及农村学生的学费,让真正贫困家庭的学生免费读中职;高等职业教育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应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专业调整,确保专业设置与行业、企业需求相适应。
  4、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意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一是保证医疗卫生投入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比率,支持优良医疗机构扩大规模,最终增加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和医生护士的数量,力争在“十二五”末,将全区每千人拥有的床位数提高到4.2张,医生数提高到4.0人;加强医疗网络的信息化建设,为每位居民建立全市通用的电子医疗档案,宣传定期体检的必要性,提高疾病预防能力;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改善农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加强对农村医务人员的培训,并规范农村医务室的管理;设立“农村医疗卫生特别贡献奖”,奖励长期奋战在农村、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特别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加强职业病的预防与宣传工作,通过新闻报道、公益广告、现场宣传等多种方式对全社会,特别是对农民工和中小企业业主展开宣传活动,宣传企业职业病,以及职业病预防的科普知识。
  二是创新绿化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推进公园的扩建和改造工作,提升公园的服务功能;加强公路沿线绿地建设,通过在公共建筑、公共设施、屋顶、立交桥、高架广泛开展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悬挂绿化,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三是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改善体育硬件设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应新建若干综合性体育场和体育馆,用于居民的体育活动和大型体育赛事;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的日常体育娱乐活动;引导各单位、企业、社区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健身活动或赛事;以商业广告为报酬,吸引企业支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四是继续加强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力争在“十二五”末,全面完成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延伸城市自来水网络,逐渐使农村居民都能用上与城市同质同价的自来水;加强农村水质卫生监测;推广沼气厕所等无害化卫生厕所,对采用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居户给予补贴;加强农村环保宣传工作,使垃圾回收的观念深入民心,减少农村的垃圾污染,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法律社会咨询中心:闵行区民生发展报告(2009年)[Z].2009.
  [2] 东西湖区人民政府:东西湖区“十二五”民生发展规划(草稿)[Z].2011.
  [3] 东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06、2007、2008、2009、2010.
  [4] 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06、2007、2008、2009、2010.
  [5] 太仓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06、2007、2008、2009、201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规划纲要[Z].
  (责任编辑:胡冬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63728.htm